新生儿的体格与发育标准,
刚出生的婴儿
身高:平均生长在50厘米左右。
体重:平均体重为三到4000克,
头围:平均头围为33到35厘米。在出生后头半年内,头围增长速度较快。
胸围:平均为32厘米。
前卤门:前卤门平软,斜径平均为1.5到2.5厘米
出生后的第一周。
听觉非常灵敏。在出生24小时后,声响刺激一到两次后,就能引起他的反应,会将头部转向发出声音的地方。出生不到三天,就会表现出对母亲声音的偏爱。
这时婴儿会发出两种声音,一种是哭声,一种是细语声。
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周,会出现脐带脱落、排胎便、生理性体重减轻等一系列特殊的生理现象。然后才会进入平稳发展期。
出生后的第二周。
大多数宝宝的体重开始回升。宝宝会出现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微笑。能够用自己的哭声来寻求帮助。被人抱着或者看到人脸时,会安静下来。开始懂得注视人脸,甚至模仿大人的表情。母乳喂养的宝宝也会经常寻找妈妈的乳房跟乳头。
出生后的第三周。
宝宝的各种条件反射都已经建立。能够和爸爸妈妈对视,但是持续的时间不长。大部分孩子在此时会伸出手臂双腿玩耍。他喜欢妈妈温柔的抚触和按摩。这会让他的内心充满安全感。这时的婴儿已经表现出不同的性格。
满月时的宝宝
经过一个月的生长和发育,满月时的宝宝身高平均会增加三到五厘米,体重增加1000克左右,前轮仍未闭合。但尺寸变化不大。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睡眠吃奶和排便习惯。有的孩子夜里已经能睡四到六个小时的长觉了。
认识新生儿的身体
头、囟门
新生儿的头部比较大,约占身体长度的1/4。宝宝的卤p>一般后囟门在宝宝出生后两到三个月就自然闭合了。前卤门则要等到宝宝一到1.5岁才能自然闭合。
眼睛。
因为对光很敏感,新生儿常常眯着眼睛,且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出生两到四周,眼睛开始对准焦点。
鼻子。
鼻子扁平。容易导致鼻塞
嘴巴。
新生儿的嘴唇和舌头的感觉渐渐发达,味觉会在出生两周后迅速发育
耳朵。
婴儿刚出生时,耳朵是皱巴巴的,过不了多久自然自己会展开。
胸部。
新生儿胸部会有一些膨胀。
腹部和肚脐
新生儿出生后,要在其腹部四到五厘米处剪断脐带。然后在两到三厘米处用手术线系住剩下的脐带。
一开始脐茶是湿润的。出生后一到两周,脐带就会慢慢变干,变黑,自然脱落。
手脚。
新生儿的手一般处于有力的状态,向上握着拳头。如果用手指触摸,会握得更紧。新生儿的指甲都会比较长。但是非常尖锐,需及时修剪。
新生宝宝的脚底皱纹较多,因为腿是弯曲的,所以脚心向里全都是平足。
腿部
骨骼腹股沟关节张得很大,因为膝盖弯曲。所以新生儿双腿的样子有点儿像青蛙
生殖器。
男宝宝的睾丸和外阴有点肿,呈现膨胀的状态。因出生时分泌大量激素,所以生殖器会变大。但一周内就会恢复正常,
女宝宝由于在胎儿期受母体雌激素的影响,所以阴唇会肿胀,随着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在六到八周内肿胀会逐渐消失
皮肤。
刚出生的婴儿全身会覆盖一层白色膜的光润胎脂,皮肤呈微红色。摸上去凉凉的,看上去皱皱的。手和脚因体温变化很大,一般呈青色。
新生儿的睡眠与呼吸状况
初生婴儿睡眠时间相对较长,每天需要睡20小时以上,且不分昼夜,随着宝宝的长大,其睡眠时间会逐渐减少,
新生儿满月后,每天的睡眠时间为16到18小时。正常新生儿安静状态下呼吸为。每分钟40次。满月的宝宝呼吸频率为约为每分钟30次。与成年人相比,呼吸运动较为浅表,呼吸频率较快
新生儿的体温、心率与血液循环,
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皮下脂肪薄,保温能力差,散热快,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所以体温不恒定,应注意保暖。
新生儿的心率较快。新生儿的血容量与脐带结扎的时间有关系,带结扎越早,血容量越低。
新生儿的白细胞在出生后前三天比较高。出生五天后到满月时,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一般会自动降到正常婴儿的水平。
新生儿的大小便
初生婴儿胎便为墨绿色,出生后两天内排净。母乳喂养儿每日排便三到七次为黄色糊状便;人工喂养儿排便为淡黄或灰色,便中可有奶瓣儿,每日一到两次。
满月宝宝的大便为黄色,其中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像粥状。人工喂养的宝宝,大便像泥状,但都无泡无水。
刚出生的小宝宝泌尿系统尚未完全发育,膀胱较小、肾脏功能不成熟,没有形成规律的排尿反射,排尿次数多且尿量小,呈微黄色,满月后每天排尿可达20次左右,且白天的排尿量多于夜间
新生儿的感知与交流能力。
感知能力
新生儿的感知能力主要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五个方面。
视觉。
研究表明,新生儿的眼睛一出生就具备了看的能力。一般喜欢看颜色丰富的图案。也喜欢看类似人脸的图形,尤其是妈妈的脸,
听觉。
研究显示,新生儿不仅能听到声音,还能对声音进行定向。
触觉
宝宝的触觉主要表现在眼、口周、手掌足底等部位。
嗅觉。
正常情况下,宝宝在出生六天后就能准确地使用自己的嗅觉了。
味觉
新生儿的味觉同样很灵敏。一般新生儿都喜欢甜味,而不喜欢苦味酸味儿
交流能力,
新生儿虽然还不会说话,但他于具有与生俱来的交流能力。当宝宝哭闹时,妈妈将她抱在怀里,用亲切的语言哄她,不一会儿,他就能安静下来了。新生儿也会通过自己独特的哭声向大人表达自己的需求
新生儿的先天反射。
觅食反射。
如果大人轻轻用手指碰触宝宝的面颊或口角,宝宝就会认为有吃的东西。会顺着被触碰的方向张开小嘴。像小鸟觅食一样,
吸吮吞咽反射。
如果把洗干净的手指。或物体放入宝宝的口中,他会自动做出吸吮并吞咽的动作。
握持反射。
把物体放入宝宝的手掌中。宝宝会立即紧紧握住妈妈的手指不放
拥抱反射。
惊跳反射。
该反射一般会在宝宝三到五个月时消失。
交叉伸腿反射。
游泳反射。
如果让宝宝浮在水里,它会本能地抬起头,同时做出协调的游泳动作,此即游泳反射
踏步反射。
六到十周是消失。如果宝宝在长到八个月以后仍然有踏步反射。这可能会患有脑部疾病。应该他即使就医。
掌抓握反射。
在宝宝四到六个月时,会渐渐消失。
颈肢反射
温馨提示,新生儿的先天反射一般在其出生后三到四个月会自然消失,如果爸爸妈妈发现新生儿没有出现以上这些先天性反射活动,或者这些反射在该消失的时候没有自然消失,就要判断宝宝是否有异常情况,必要时尽快带宝宝去医院进行检查
新生儿特有的生理现象
生理性体重下降,
宝宝出生后两到四天内往往有体重下降的现象,叫做生理性体重下降,这是正常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新生儿出生以后睡得多、吃得少或不能立即进食,或因吸吮能力弱,母亲乳汁分泌少而导致进食量少,再加上胎粪和小便排出,皮肤呼吸蒸发水份,造成暂时性的体重下降,到第三到四天,新生儿体重的减少量可累积达出生时体重的6%-9%
随着新妈妈奶量的增加,新生儿吃奶量逐渐增多,机体对外界的适应性逐渐增强,宝宝的体重会逐渐增加,大致每天30克的速度增长,一般在出生后十日左右可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进入迅速生长阶段。
如果新生儿在出生后十天体重仍然继续下降,三周还未恢复到出生时的正常体重,父母就要抓紧时间寻找原因了,一般来说,造成新生儿体重不增加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其自身患有疾病,二是喂养不当
几乎都处于睡眠状态。
睡眠是新生儿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新生儿平均每天要睡18到22小时甚至更多。只有饿了,想吃奶的时候才会醒来,一会儿吃饱后又会继续入睡,
四肢蜷曲
新生儿四肢蜷曲是出生前的习惯。出生后,躯干及四肢会逐渐伸展伸展开。
眼睛斜视。
由于新生儿早期眼球尚未固定,所以宝宝出生后眼睛看起来会有些斜视,这是正常现象,如果三个月后斜视依然存在,应去医院就诊
马牙和螳螂嘴。
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四到六周时,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会出现一些微凸的乳白色或黄白色小颗粒,像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或板牙,医学上叫做上皮珠,这是由于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分泌物堆积而形成的,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不是病。
每个新生儿在口腔的两侧颊部粘膜处各有一个隆起的肉团儿,因个体差异,有的新生儿较为明显,有的则不明不明显,民间俗称螳螂嘴,其实他是峡部粘膜下的脂肪垫。
爸爸妈妈需要注意,无论是新生儿的马牙还是螳螂嘴,千万不能用针挑刀割或用粗布擦拭
会脱皮,
几乎所有的新生儿都会有脱皮的现象,这是由新生儿皮肤上层的角质层发育不完全,加上生育发育迅速,新陈代谢快而引起的。家长无需采取特别的保护措施。
有胎记和皮肤红斑。
这是由于特殊的色素细胞沉淀沉积形成的。大多数会在宝宝长到四岁左右时慢慢消失。有的宝宝会稍有延迟,这是亚洲人特有的现象,父母不必过于担心。
正常新生儿的腰骶部,臀部和背部等处可见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不高出皮表皮的大块儿青灰色胎记
尿出红色尿,
新生儿出生后两到五天,由于小便较少,加之白细胞分解较多,使尿酸盐排泄增加,可使尿液呈红色,这时可加大哺乳量,以增加尿量,防止结晶和栓塞。
干哭无泪。
哭是还不会说话的宝宝与大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在新生儿时期,宝宝除了睡觉吃奶排泄,常做的就是哭了,无论是饿了热了冷了,还是尿湿了,生病了,孤单了,或者有其他不舒服的,他都会用哭声来表达,可以说,哭声就是新生儿的特殊语言。
宝宝正常的啼哭,声音抑扬顿挫,很响亮,很并有节奏感,哭而无泪。这主要是因为其出生时泪腺时部分或全部封闭的产生的液体量较少,所以哭泣时很少有眼泪流出。
如出现眼泪多的情况,应带宝宝检查
乳腺肿胀
无论是男宝宝还是女宝宝,出生后一周内都可能出现蚕豆样大小的乳腺肿大,还可出现乳晕颜色加深及轻微泌乳的现象,这些现象在出生后第二到三周内会自然消退。
罗圈腿、内八脚。
宝宝出生后都会有内八脚和罗圈腿,这是正常现象,随着宝宝身体发育和经常的活动,身体和脚都会慢慢变直,有些旧习俗会有用绑腿的方式纠正,这是不对的。
女宝宝有月经,
一些女宝宝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出现大阴唇轻度肿胀,或阴道流出少量粘液及血性分泌物,称之为假月经,这是新生女宝宝的一种独特的生理现象。
宝宝出生前,在子宫里会受母体雌激素影响。这种假月经出血量很少,一般经过两到四天后即自行消失,不需就医。
面部怪相。
新生儿有时会出现一些令爸爸妈妈难以理解的怪表情,比如空吸允、皱眉咧嘴、咂嘴、偷笑等,这些都是宝宝的正常表情,与疾病无关,
父母要细心观察宝宝的表情,学会区分它正常和非正常的表情,特别是当宝宝长时间重复出现一种表情时,就要及时带他去看医生,以排除抽搐的可能。
频繁打嗝。
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由于横膈膜还未发育成熟。宝宝有过于兴奋或刚喂过奶时,经常会出现频繁打嗝的现象。这时,新妈妈可以用中指弹吉宝宝的足底,让宝宝啼哭,出生在哭声停止后,打嗝也会随时停止。一般到了宝宝三到四个月时,打嗝就会逐渐减少了。
惊跳反应。
呼吸时快时慢。
体温波动较大。
其实,这是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调节功能差所造成的,不属于病理现象。夏天注意通风,冬天注意保暖,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宝宝体温波动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