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赵佶(1082—1135),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中国古代杰出的帝王书画家之一。
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先后改年号为建元、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宣和等。政事昏庸,蔡京、童贯、高俅,乃至“花石纲”之类,多有所不堪言者,致有方腊、宋江等民变。宣和七年(1125),金军南下攻宋。他传位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与钦宗一同被金兵俘掳。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都城绍兴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东南35里处)。
宋徽宗在政治上无能,却在艺术上表现出极高的天赋。他做皇帝期间,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用科举的办法选拔画家,使北宋画院得到了很大发展,集中了很多著名的画家,他还主持编纂了《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对绘画艺术有很大的推动和倡导作用。又能诗词。平生著作极多,都散佚无存。
宋徽宗惟好书画,极具艺术才能。山水、人物、花鸟、墨竹,无不精工极妍,刻画入微,而又善体物情,精于鉴别。其书法,初习黄庭坚,后又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杂糅各家,取众人所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书”体。“瘦金书”是书法史上的一项独创,其特点是瘦直挺拔,侧锋如兰竹,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所谓“如屈铁断金”。后代习其书者甚多。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编写《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说如果当初章惇的意见被采纳,北宋也许是另一种结局。并还说如“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他在书画上的花押是一个类似拉长了的“天”字,据说象征“天下一人”。
--------------------------------------------------------------------------------------------------------
作品鉴赏
宋徽宗 诗帖 绢本墨笔 27.2x263.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秾芳诗帖》大字楷书,每行二字,共20行。这是赵佶瘦金体的代表作。
瘦金体书是宋徽宗的独创,当时也只有他写。瘦金体书特征是笔画细瘦,在转折处,将藏锋、露锋、运转、提顿等痕跡强化并保留下来,那就成為瘦金书的基本笔画架构。如写一横,起笔处是尖,先斜下,而后横行,收笔留有一顿点,即是特点之一。结体虽楷,而整体运笔,大都直来直往,飘忽快捷,似行如草。本幅朱丝栏界格,字大近5寸,为传世所见徽宗书法字迹最大者,书法结体潇洒,笔致劲健,行笔於瘦金体中属刚劲一格。清代陈邦彦曾跋赵佶瘦金书《秾芳诗帖》:“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既是对这一诗帖的评赞,也是对“瘦金书”的艺术效果的很好概括。
此作为赵佶40多岁时书,无论结构、力度、内涵、气魄均当为赵书第一。
宋徽宗 诗帖 全卷
《秾芳诗帖》是徽宗少见的大字行楷作品。乍看之下,行笔在迅捷之中偶有顿挫之处然而,细细观之,却大多是绢本重新装裱的织线扭曲所产生的变形,运笔上应该提腕行之,而少用指力。。使转间亦大量省略了较细腻轻微的提按,而改为豪爽干脆的疾刷及踢钩,骨力更显绰约,如“化”“风”的最后一挑,线条也少弯曲多耿直,相对的显示出笔画搭造间的精准与矫矫不群。
横、竖画大都粗首细末,起笔稍重,然后顺应笔锋弹性收束,至收尾处复提笔重按,顿挫成“鹤膝”状,此“鹤膝”笔法在薛曜《夏日游石淙山诗》中已见端倪,宋徽宗加以强化,成为瘦金书的典型用笔特征之一。除了富于装饰性以外,鹤膝之顿挫还能发挥调整用笔节奏变化的作用,以免由于瘦金书行笔快捷流畅,造成点画过于浮滑的弊端。
撇、捺画颇为舒展,长撇起笔时作弯头状,收尾处略肥,短撇起笔呈斜面,收锋迅速,尾稍尖细。捺画是瘦金书中颇具神采之笔,起首前半截由粗而细,至捺尾处陡然增肥,且作长脚,飘逸遒劲,饶有风韵。横折画用笔外拓,转折处颇似颜体楷法,横部末尾轻提,竖部起首重按,对比强烈而接承自然。
陈邦彦曾云“此卷以画法作书”,赵佶工于丹青,于字里行间流露出画意纯属自然。此帖点画扁薄,与兰竹之叶多有相似。以书入画古已有之,而以画入书者当推赵佶为典型了。
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资料
宋 公元960-1279
宋徽宗
诗帖
卷 绢本 纵:27.2公分 横:263.8公分
译文:秾芳依翠萼,焕烂一庭中。零露沾如醉,残霞照似融。丹青难下笔,造化独留功。舞蝶迷香径,翩翩逐晚风。
------------------------------------------------------------------------------------------------------------
作品鉴赏
宋 赵佶 桃鸠图 绢本设色册页 26.1x28.5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徽宗的画最初学吴元瑜。吴元瑜并非职业画家,也许正因为如此,没有什么束缚,对徽宗改革画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桃鸠图》描法纤细,傅染鲜润,与五代徐熙的水墨画要素和徐崇嗣的色彩为中心的没骨法花鸟比较接近。总的看来,色彩的表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而细部的轮廓线仍非常明确。
《桃鸠图》页在宋徽宗的作品中比较特别。桃花与枝叶钩勒精工,栖鸠动态自然而生动,用生漆点睛,卓有神采,整体色彩华丽,洋溢着悠扬的神韵,被誉为折枝花鸟画的典型。
《桃鸠图》流传日本已久,长期以来被作为徽宗的真迹,受到良好的保护,现在是日本的国宝级文物。此画右署“大观丁亥御笔”,是作此画时为北宋大观元年丁亥岁(1107年),其时宋徽宗赵佶二十六岁。其独特的“屈铁断金”的“瘦金体”题款,故此图被确认为赵佶手笔。款下有一押字,似“天”字,传为“天下一人”四字之合体。
宋 赵佶 桃鸠图 局部
宋 赵佶 桃鸠图 局部
宋 赵佶 桃鸠图 局部
宋 赵佶 桃鸠图 局部
宋 赵佶 桃鸠图 局部
宋 赵佶 桃鸠图 局部
宋 赵佶 桃鸠图 局部
宋 赵佶 桃鸠图 局部
宋 赵佶 桃鸠图 局部
------------------------------------------------------------------------------------------------------------
作品鉴赏
宋 赵佶 腊梅山禽图 绢本设色 82.8x52.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徽宗皇帝赵佶的《腊梅山禽图》,是一幅院体工笔花鸟画,有着文人画的意趣。
画面构图十分简约,两丛开花的萱草,一株劲秀挺拔的腊梅;几朵绽放的梅花,枝头上还蜷缩着两只依偎在一起的白头翁。
画家笔墨细致。萱草、梅树、花朵的轮廓,都用工细线条勾勒,树杆的质感用干墨渲染皴擦,花朵则施以明艳的黄色,是典型的院体工笔。但是疏朗的梅枝,分明有着文人画的韵味。
两只挤在一起的白头翁最为传神,鸟头都朝向左前方,呼应着左边的留白。身体成交叉向,两只鸟眼圆溜溜,显得机警而敏感,似乎一有风吹草动,随时就要腾空而去。
宋 赵佶 腊梅山禽图 局部
蜷缩的山鸟,疏朗的梅枝,提示着冬末初春的乍暖还寒,而明艳的腊梅花和山鸟的机灵劲儿,则传递出万物正在苏醒的气氛。画面很简约,诗味却很浓,这是文人画的格调。
画家意犹未尽,用他那独创的瘦金体,在画面左边写下一首诗情与画意基本吻合的五绝:“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画面右下角,有画家的瘦金体署款“宣和殿御制并书”,署款下面还有画家的画押,一般认为是“天下一人”四字的缩写,可惜在装裱时被遮住了。
北宋的绘画,一般画面上绝少有画家的署款和题诗。而此画不但有题诗,还有画家的题款和画押。这种诗、书、画、款、押齐全的形式,应该是宋徽宗这位风流皇帝的首创。
宋 赵佶 腊梅山禽图 局部
此图写一株腊梅枝干略弯而劲挺直往上伸,极富弹性,互相交错而有变化。枝头几点黄梅开放,似乎有阵阵清香袭来。腊梅枝头上的一对山雀相互依偎均向着左侧画面,将观者视线引向画外。刻画工整细致,富有生活情趣。腊梅枝干以劲细墨笔钩勒,再用水墨渲染;山雀、萱草均用水墨画出。笔墨的细粗、干湿配合协调和谐。左下有画家以瘦金书的题诗一首:“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由于画作中无法表现出“鸟语”的声音,亦无法描绘“鸟语”的内容,因此用“矜逸态”的诗句,将白头翁自鸣得意的神态描绘出来,使观画者彷佛听到了它吱吱喳喳的鸣叫声。而下一句的“弄”字,则在腊梅花绽,粉蕊呈露的姿态之外,带出了“花香”。
宋 赵佶 腊梅山禽图 局部
下半首诗由“白头翁”联想到古语“白头同所归”,意指朋友间情谊坚贞,白头不渝;而“丹青”是古代绘画中常用的颜色,其话色不易泯减,故以此二句喻友谊坚贞,指著白头翁,表白千年不变的心意
宋徽宗在绘制这幅作品内心充满了希望、理想、爱情与富贵,一种美丽幻想的宁静安闲绘画王国,不经意地浮现在笔意之中。他借腊梅、白头鸟(长春鸟)、山花、蜜蜂等动植物来描写情感和生命的关系。用寒冬季节的植物来诉说生命的坚定,把人们日常生活里,眼中最常见最熟悉的鸟类呈现在画里,借禽鸟之情来表明人间友情和爱情的坚贞。
作品鉴赏
宋 赵佶 红蓼白鹅图 纸本设色 132.9x86.3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红蓼白鹅图》描绘一只白鹅在红蓼花下陂畔,安闲的梳理自己的羽毛,白鹅这一 神气的表现有显著的人格化的意义,具有高尚情操的寓意,也是作者的生活理想的表现。
红蓼一枝离坡高起,画折叶反正,翻折得势,用粉染瓴,笔意精工之至。白鹅静卧岸边,引颈回眸,造型上健壮肥硕,全画面无论白鹅、蓼花的枝干、叶均用细线双钩、坡岸、水纹钩皴与之笔韵一致,且用淡墨汁绿等层层渲染,精工而丰富,整幅画面意境清旷,幽远辽阔,一派深秋的肃杀气氛,借单纯的物象传出,充分说明这是一张言简意赅的传神妙品。
《红蓼白鹅图》构图洗炼,形象明快优美,色彩鲜丽,笔致自然,格调也很高简。传为赵佶的绘画作品,多为画院中高手所代笔,此作亦有可能为画院中画家所绘制,因此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画院的艺术成就与水平。画中无名款,收传印记有“宣和殿宝”、“乾隆鉴藏”等十余印。
宋 赵佶 红蓼白鹅图 局部
宋 赵佶 红蓼白鹅图 局部
------------------------------------------------------------------------------------------------------------
作品鉴赏
宋 赵佶 芙蓉锦鸡图 绢本设色 81.5x53.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全图设色艳丽,绘芙蓉及菊花,芙蓉枝头微微下垂,枝上立一五彩锦鸡,扭首顾望花丛上的双蝶,比较生动地描写了锦鸡的动态。这种表现形式,在宋代花鸟画中很是流行。五彩锦鸡、芙蓉、蝴蝶虽然均为华丽的题材,但如此构图便不同于一般装饰,而充满了活趣。加以双勾笔力挺拔,色调秀雅,线条工细沉着;渲染填色薄艳娇嫩,细致入微。锦鸡、花鸟、飞蝶,皆精工而不板滞,实达到了工笔画中难以企及的形神兼备、富有逸韵的境界。
此图画秋天清爽宜人之景,以花蝶、锦鸡构成画面。画中锦鸡落处芙蓉摇曳下坠之状逼真如实,锦鸡视线之际,双蝶欢舞,相映成趣。赵佶自题:“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鷖”。画内藏印有“万历之宝”、“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是宋以降历代皇室重宝。
整幅画色彩艳丽,典雅高贵。一个由静到动的瞬间,造型生动,令人叫绝:画面上只有芙蓉花的一角,疏疏的两枝娴静地半开着。一只锦鸡蓦然飞临芙蓉枝头,压弯了枝头,打破了宁静。枝叶还在颤动,而美丽的锦鸡浑然不顾,已回首翘望右上角那对翩翩的彩蝶,跃跃欲试。诗意画旨,尽在其中。这本是芙蓉、锦鸡、蝴蝶之间的故事,作者却似不经意地从左下角斜出几枝菊花,妙趣横生,既破了左下角空白,又渲染出金秋的气氛,还可作为芙蓉花的参照,点出其高下位置,使它的出现不致显得突兀。
画面抓住锦鸡飞临的瞬间,力量动感都凝固在其中。鸟儿欲飞,先向下蹲,然后用力蹬出,芙蓉花一枝也被带得倾斜,弯曲中见挺拔,挺拔中见婀娜。宽大的叶片也随之翻仰旋转,向背反侧,各尽姿态。在叶片的翻转中呈现出空间感、立体感,可见作者观察细致入微。芙蓉整体设色淡雅,以烘托羽毛鲜艳的锦鸡,而枝头绽开的芙蓉花用明亮的白色,鲜活而亮丽。
作品鉴赏
宋 赵佶 芙蓉锦鸡图 局部
锦鸡羽毛斑斓华贵,造型推敲有度,用笔考究,充分体现出它珍禽的特点。它的双爪紧抓芙蓉枝,这是全图力的体现点,作者用笔果敢、有力。锦鸡浑身的羽毛则用细碎的笔调勾出其质感和生长方向。头部黄色羽毛用细笔拉出丝丝毛茸茸的感觉;翅膀羽毛用墨笔晕染出浓淡层次;尾部羽毛长而硬,密而不乱。用色上更为丰富,在鸡的面部和颈后羽毛上铺厚薄不同的白色,有提醒画面的作用。颈部的黑色条纹明亮,腹部朱砂亮丽灿烂。一双瞪得溜圆的眼睛凝视着蝴蝶,神情专注。两只翻飞的蝴蝶是全图动的部分,轻盈灵巧。左下的菊花修长而富有弹性,花与叶都玲珑又精致,与宽大舒展的芙蓉叶形成对比,既丰富了全图的线条,又与整幅画的艺术风格十分和谐。
《芙蓉锦鸡图》整幅图纤巧富丽,技巧虽高,构思虽巧。锦鸡就是雉,按儒家“瑞应”说,它的出现是“圣王”出世的象征。于是这幅花鸟画就有了政治意义。古人称鸡有“五德”:“头上有冠是文,脚下雄健是武;临敌敢斗是勇;见食呼友是仁;按时报晓是信。”赵佶将自己比作“五德”俱全的锦鸡,想要安逸太平,却怎知会有“靖康之难”!观画中赵佶的自题诗,可发现赵佶画这只五彩斑斓的大锦鸡,是为了颂扬儒家文、武、勇、仁、信这五种伦理品德。此画设色浓丽,晕染细腻,传达出皇家的雍容富贵气派。“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的诗句,流露出对安逸高贵之品格的赞许,由此体现了中国花鸟画的人文寓意。
宋 赵佶 芙蓉锦鸡图 局部
这幅画的气韵与构局,因为有画有诗,还有题款钤印,因此空间处理大非易事。徽宗却举重若轻,在左边居中处出枝,写芙蓉花,一枝向上斜出,一枝向右横曳,而一只五色锦鸡正好停于侧目而视枝上,更压弯了枝梢,何其自然,何其轻盈优美。锦鸡飞临,背侧的姿态,头转向右上方,而尾羽斜贯,气接右下方,正好镇住两个大角,而与芙蓉花枝气运相和。右上两只戏蝶,上下流连,正好是锦鸡注目之方位。却又从左下角斜出白菊,两枝花头一斜一平,正好与芙蓉花枝的姿势相重(如诗律中的押韵)!宋徽宗是北宋的“画王”,其美学思想极为丰富而深刻,他的画尤其注重气韵和意境,其空间美和时间性,气局的充实与流走融和统一,成了美妙的抒情。《芙蓉锦鸡图》其尺幅就很美,绢本(81.5×53.6厘米),恰好符合“黄金律”,当然那时并无“黄金分割”的概念,而完全体现为画家本人一种对美的感觉。
画面布局好了,气势已贯注于上下,接于三个大角。难的是还要题诗,题款。在画中题诗,乃徽宗开了风气之先。这幅画题五言绝句一首,五言四行,正好题在右上部,在飞蝶和芙蓉花叶之间,这个题诗的位置,妙在封住了右侧之上,不让气逸,又高于锦鸡的头部,更引领锦鸡关注的目光向右上角透发。落款与题诗分开,题款一行在右下部边上,“宣和殿御制并书”,再加押收,这个款识又略高于左边枝头的菊花,如果相平,成了“平头”,对气的流走就有冲汇,现在略高,又在右下一行,其势也是引领气之直上。押书“天下一人”,末笔的开脚较分开,是微宗在大观年间较早的签押。又向着右下角,也配合了气局的开张。
再综观全幅,可见其构局之美、之严谨。任何一部分甚至一枝一叶,一笔都不顺移易,稍微动一下,就会破坏全局的美,打破了平衡。全幅的气局成了有机的统一,有封有逸,有总的流势,向上向右上角引领生发。如上面的飞蝶高于左边最高的花头,则气就会压抑,现在相反,是芙蓉花头高过飞蝶,因此气势更斜贯带入右上角。其精微博大处如此。同样钤印“御书”朱文方印,是在“宣和殿”三字之上,这种徽宗画的体式,也一点不占画面,不减损那种恒美,相反却为之生色。如此来看,徽宗画的艺术风水也可领略品味了。至于借物喻意,抒写情怀,芙蓉秋菊的傲霜,锦鸡的“全五德”,又在画中画外寻了。
作为独立的画科,宋代的花鸟画无论在绘制技巧还是表现形式方面都已经达到高度的艺术水准,《芙蓉锦鸡图》便是其中的一幅精品。此图是描绘金秋景色的花鸟画作。图中芙蓉盛开,随风轻轻颤动,蝴蝶翩跹,相互追逐嬉戏,引得落在枝上的锦鸡回首凝视,目不转睛。
宋 赵佶 芙蓉锦鸡图 局部
赵佶传世画作中,可能不全都是他的亲笔之作。有学者认为《芙蓉锦鸡图》有可能是画院中高手代笔,而为赵佶亲加题识,故后世多视为徽宗画。此图所画锦鸡,飞临于疏落的芙蓉花枝梢上,转颈回顾,翘首望着一对流连彩蝶翩翩舞飞。画上有徽宗题诗: “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翳。”其诗意之旨归,尽在画意中。状物工丽,神情逼肖。锦鸡之神态,全身毛羽设色鲜丽,曲尽其妙,俱为活笔。芙蓉枝叶之俯仰偃斜,精妙入微,每一片叶均不相重,各具姿态,而轻重高下之质感,耐人寻味。图下几枝菊花斜插而出,增添了构图之错综复杂感,渲染了金秋之气氛,衬托出全图位置高下,造成全图气势上贯。芙蓉斜刺向上,使观者凝神于飞舞之双蝶。用笔之精娴熟练,双钩设色之细致入微,空间分割之自然天成,均足以代表北宋宣和间院体画的水平。赵佶的美学思想于绘画中注重诗意的含蕴回味和观察事物的精细入微以及写实表现的传神精切,于此展现得一览无余。工笔画之典雅与匠俗区分,其关键就在于胸怀修养的内营,运笔的动力节奏感和诗意的构成。观《芙蓉锦鸡图》,诚然如是。赵佶所为,典雅浓丽,诗意画意,俱显上乘。后人虽疑非赵佶所作,但这丝毫不影响此作的精湛技艺和精神境界,仍不愧是中国绘画史上院体画的上乘之作。
2016年3月中国科学家从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的御题画《芙蓉锦鸡图》中找到距今约900年的鸟类杂交的最早记录,证实了该画中的锦鸡是一个杂交个体,该项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鸟类学期刊《鹮》上。据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彭旻晟介绍,《芙蓉锦鸡图》是国宝级名画,目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中所画的锦鸡兼具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的部分特征。
宋 赵佶 拂彩霓山禽图 香港富得2013 成交价293.8万港元
作品资料
作者 宋徽宗(款)
尺寸 40×41cm
估价 HKD 3,000-5,000
成交价 RMB 2,323,958 HKD 2,938,000
专场 中国书画
拍卖时间 2013-07-28
拍卖公司 富得拍卖行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3年第112期拍卖会
------------------------------------------------------------------------------------------------------------
作品鉴赏
宋 赵佶 白鹰图 中鸿信2014秋拍 成交价172.5万元
款识:朕于雍雍退食之余,见白鹰戏于偏殿,冲冲有凌云之气,如武士以备干城,喜而摹之,但恨未能得其生趣也,赐秘书省正字曹辅玩。御笔。
题跋:
1、洪武三年春三月望日,方孝孺拜观。
2、宣和七年秋九月八日蒙恩赏,御笔玉鹰一幅,敬撰七言四章以伸汴舞之忱,臣辅谨志。
3、万历改元长至日,龛圆王世贞。
4、丹丘柯久思敬题。
5、大痴老人黄子久观于池上草堂。
6、古人云山水为画花鸟……常护殆非谬也,子昂。
7、后臣文天祥拜观。
8、紫云俞和跋。
9、文华殿大学士,臣李佺台谨制。
10、宋曹拜观并跋。
11、宋徽宗御制玉鹰图一幅,赐功臣物也……道麟史可法。
作品资料
作者赵佶
尺寸 84×39cm
估价RMB 150,000-250,000
成交价 RMB 1,725,000
专场 日本回流古代书画专场
拍卖时间 2014-11-23
拍卖公司 中鸿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4秋季拍卖会
钤印:宣和御笔之宝、方孝孺印、希直、臣辅、王世贞印、丹丘柯久思印、黄子久印、文山、俞和之印、宋曹、史可法印
鉴藏印:子京珍藏、俪荃审定
------------------------------------------------------------------------------------------------------------
作品鉴赏
北宋 赵佶 鸲鹆图 轴 纸本水墨 88.2×52cm 南京博物院藏
南京博物院藏宋徽宗《鸲鹆图》系清宫旧藏,原为庞莱臣收藏。庞莱臣(1864~1949),是很成功的民族资本家、大商人,名元济,字莱臣,号虚窄,他极爱收藏中国古代字画,一生过眼的历代名画达数万幅,而被他收藏的名画则有数千幅之多。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独到的眼光,庞莱臣的“虚斋”藏画量多,并且质精,其中唐宋元三代名迹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很多字画是历代鉴藏大家的庋藏旧珍,另外还有一些是清宫流出来的皇室旧藏,盖有乾隆皇帝的鉴藏玺印。庞鸥说,早在民国时期,庞莱臣就被誉为“私家收藏之富为全国冠”,“甲于东南”,业内视其为全球最大的中国书画收藏家。
1949年,庞莱臣去世,在他去世前,就开始出售藏画,在各地部门努力下,其藏品被博物馆征集保护下来,并且分散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苏州博物馆,另外一部分流落国外,被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宋徽宗《鸲鹆图》因原作破损严重,遂由庞氏掌管书画的高手陆恢临摹两本,一本被原田尾山购得携往日本,一本由庞家后人捐给国家,原作据说不存,乾隆题字“活泼地”真,系从原裱中拆出。也有人考证说,捐献给南博的是真迹。
南京博物馆藏宋徽宗《鸲鹆图》写古木奇松之姿,鸲鹆相斗之趣。鸲鹆就是民间说的“八哥”,性好斗。宋徽宗赵佶笔下的三只八哥,两只正在激烈相斗,一只在一旁观战。激烈异状,博杀惨烈,啼血四溅,飞羽横尘,互不示弱,居上方一只暂获优势,下方鸲鹆力求反败为胜,奋力抗敌,情绪缴昂,鼓翅相呼,上边鸲鹆回首狠啄,伸来利爪,钩巨相拼,生死无顾,其状不可睹,令观之顿生怜悯之情。因为不论是参战者还是观战者,它们的最后结局,作品中并没有作出回答,这就给欣赏画的人留下了悬想的余地。所谓“画有尽而意无穷”的奥妙正在这里。
这幅画是用墨笔在纸上作画,与绢本工细画风迥异。 鸟的毛羽蘸墨丝毛,淡墨渲染,表现出八哥毛羽的浓黑深厚感。松树的鳞皮用干笔圈出,略施以淡墨。攒聚的松针,是用尖细的笔一根一根的画出,显露出松针的颖锐锋芒。描绘精微,尽得性情,姿态变化,栩栩如生,尽显画家写实功夫。这恐怕是北宋后期画院中产生的一种新颖别致的画风。此作构图新颖,造型典雅,格调清逸,气象不凡。款题:“天下第一人”。
赵佶亡国之君,政治昏庸,艺术成就确极为突出,蔡绦《铁围山丛谈》记:“国朝诸王弟,多嗜富贵,独佑陵在潘时,嗜玩早已不凡,所事者,独笔砚丹青,图史射御而已”。邓椿《画继》记:“朕万几余暇,别无他好,惟好画耳”。他继位后确对书画艺术极为关怀,选集古今法书名画,共一百帙,分十四门数,一千五百件,至孙位、关同、曹弗兴及宋初黄筌父子。编《宣和睿览集》,邓椿《画继》说:“前世图籍,末有如是之盛”。蔡绦也记:“酷意访求天下,法书图画,自崇宁始(公元1102年),命宋乔年职御前书画所,乔年后罢去,继以米芾辈,殆至末年(即崇宁年底),尚方所藏,卒以千计”。另外,赵氏还敕令编撰《宣和书谱》《宣和画谱》二十卷,集内府藏晋魏以来名画二百三十一家,计六千三百九十六件,评分十门加以品定,《铁围山丛谈》记:“内府所藏古代名迹,要算曹弗兴作品第一,曹髦次之,谢雉茅三,余方数到顾恺之,陆探微及张僧繇、至于唐代作品,那就多得不稀罕了”。
赵佶拥有大批珍贵名迹,朝夕揣摩。眼界极广,得益必多,画初学吴元瑜,书学黄庭坚,后得唐薛曜《夏日游石淙诗》创“瘦金书”,笔法遒劲秀丽,别具一格可与南唐后主李煜“金刀书”相媲美。蔡绦记:“佑陵初学王晋卿,中室大年(令穰)往来,二者皆善文辞,妙图画,而大年又善黄鲁直书,故佑陵作黄庭坚书,后自成一法。时端邸内,知客吴元瑜妙丹青,元瑜画学崔白,书学薛稷能出蓝之妙。后人不知,往往谓佑陵画学崔白,书学薛稷,凡失其源流矣”。邓椿评赵氏:“笔墨天成,妙体众形,兼备六法”,张征《画录广遗》说:“赵佶用笔兼有顾、陆、曹、吴、荆、关、李、范之长,花竹翎毛,专徐熙黄筌父子,写江南动植物,无不臻妙”。政和初年(公元1111年),作《筠庄纵鹤图》可看出赵氏笔墨妙处,花鸟册页,每册五十种,命名为《宣和睿览册》。后又增加数量,不可胜计,凡此都是写寿山艮岳所见珍木异禽,故明代孙蒉题宣和《花雀图》云:“双禽栖稳宫中树,花石钢中第几枝,却意内家闲貌得,龙煤香泌洒酣时”,道出了赵氏当时的情况。
同名拍品
北宋 赵佶 鸲鹆图 北京九歌2005秋拍 成交价385万元
作者 宋徽宗
尺寸 86×52cm
估价 RMB 500,000-800,000
成交价 RMB 3,850,000
专场 中国书画(一)
拍卖时间 2005-12-18
款识:天下一人。
钤印:御书
------------------------------------------------------------------------------------------------------------
作品鉴赏
宋徽宗 明皇训子图 北京长风2010春拍 成交价2352万元
清宫旧藏。
题跋:
1. 赵孟淳跋:宝庆三年(1277)九月十三日,臣赵孟淳沐手百拜敬观。
2. 钱良右跋:延佑八年(1321)三月廿五日,彭城钱良右拜观。
3. 乾隆帝跋:开元训子宣和仿,跋语过誉外史哉。设使葩经当面展,不知何以解新台。壬寅(1782)新正月中澣。御题。(钤印:古稀天子、犹日孜孜)
4. 张雨跋:宣和帝手摹唐明王训子图,设色不甚深而人物古雅,笔意精巧。图中隐几而坐者,天颜肃穆,目力注视,奕奕有生气。童子娟好静秀,展卷畏笃。一武将拱立,丰下而谨,若不敢肆者,然可想见搴旗杀将之力。余一侍童、二介士,皆各得其意,风神态度可与顾陆争衡,真英笔也。后跋亦出手书,所谓瘦金体,天骨遒美,逸趣蔼然,细玩之,信不在李重光下,诚足珍矣。句曲外史张雨谨题。(钤印:张雨私印)
款识:唐人所画明皇训子图,喜其画法工巧,神采弈烨,当时丸熊过庭之意,描写殆尽,机暇仿佛成卷,求之骊黄牝牡之外可也。宣和殿制。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琴棋书画APP,如有争议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