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7年1月的最后一天,是该给这个月做个总结了,月总结写在当月的最后一天。
一、写文
我于2017年1月9日晚开通公众号,1月10日在公众号上发布自己的第一篇文章,此后开始日更,截止目前共计发布22篇文章(加上本文),写了大约2万5千字,文章的类型多以散文为主。
简书上的文章基本上是和公众号同步的,但也略有不同,1月份共计在简书发布文章24篇,比公众号多发两篇诗歌,其中有三篇文章被推送到首页。
对这两个平台对比发现一些不同:
首先,阅读群体不同。
公众号上的阅读者多是朋友圈中好友,身边熟悉的人,你们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每一个关注、每一个赞、每一个转发都给了我继续写的力量,感谢你们出现在我的生命里,让文字拉近我们的距离。
简书上的阅读者多是素味平生的人,于茫茫人海中,因为热爱阅读,因为热爱写作,我们相遇,你读了一段我的故事,给了我赞许、给了我鼓励的话语、或者仅仅是一个数字,阅读量的增加,然后淹没在浩瀚的书海。
其次,阅读量、关注点不同。
一篇文章同时在公众号和简书上发布阅读量却不同,比如1月16日的那篇《做个生活美学家》在公众号上阅读量平平,但在简书不仅被推送到首页,还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还有1月25日的那篇《为什么坚持日更那?》也是上了首页,这个倒还好解释,因为简书有更多的写作者,他们需要这样的文章,对我自己,对大家都是一种鼓励。
而在公众号比较受欢迎的是《不想二十多岁活成一滩死水的样子》,许是跟小城平淡无味的生活有关,大家也存了一颗想要改变的心,替大家说出了心里的话;在就是《炉火温情》写温情,也是我喜欢的一篇文章。
在这众多的文章中,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新生》,但《新生》的阅读量并不出彩,在简书时隔了几天被一个编辑看重直接通过了首页投稿,虽阅读量寥寥,但真心欢喜,对这个编辑瞬间有一种遇到伯乐的感觉。
一篇文章的发布受时间、地点、阅读者等多方影响,收到的效果不同,好文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码字者,认真写文,多写、多思、多看才是我当下最主要的。
二、阅读
一月共计读三本书。
一本《俗世奇人》,作者:冯骥才,书中写了一堆小人物,图文并茂,图为石印画,取自清代光绪末年天津出版的《醒华画报》,虽是黑白画报,却画的人物惟妙惟肖,很是写实;文记录的均为小人物的事迹、性格,通过个中描写,再现清末的天津卫。
一本《灵魂有香气的女子》,作者:李筱懿,写的是民国26位奇女子,张幼仪、陆小曼、林徽因、唐瑛、张爱玲、孟小冬、赵四小姐、于凤至、胡蝶、蒋碧微……
看这本书纯属个人爱好,人们总是津津乐道她们一生的情路,我也是存了一颗好奇与八卦的心,曾因为孟小冬去读了杜月笙;因为赵四去读了本《赵四小姐》,所以看到这本书时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
于书中重新认识一位传奇美人——唐瑛,做了一辈子的美人,气定神闲,纵然暂时被人生冷落,我依旧是自己的珍宝。
一本《自在独行》,作者:贾平凹,读后写了篇读书笔记,见《写给每一个孤独的行路者》,阅读过程中写了三篇文章,《炉火温情》、《门中有木》、《李子树上有树仙》,一本适合细读、详读能启发灵感的书。
回看我这一个月,想一下每一天,我用在阅读上的时间还是太少,且不固定,写作时不够专心,且耗时太长,二月里好好规划时间,争取时间安排上更加合理。
写在最后,写作是一场超长的马拉松,我不仅要充实自己,不停的阅读,还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愿我在奔跑过程中看到奇异的风景,沿途很美好,我想一一记下它!
一月,再见!二月,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