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缺爱的人,越得不到爱?
为什么我们总跟另一半相处不好?
来访者S看着是个体贴的女人,几次咨询中,你都能感觉她性格好、容易相处。
但奇怪的是,她跟丈夫相处时,就像变了个人:
她会失去耐心,控制不住自己反复的脾气——明明是很小的事情,却忍不住苛责丈夫,甚至说一些难听的反话。
有时,丈夫迟了回家,她心里虽然很担心地一直等待,但脱口而出的却是:
“你还知道回来?”
听得多了,丈夫开始觉得跟她相处不舒服,两个人的话逐渐变少。
虽然这些小问题,不是婚外情、家暴等大事,但它们的影响细碎、绵长,让一对夫妻走向冷淡、甚至陌生。
为此,来访者愁眉不展,想改变,又不知道从何入手。
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人在爱情中的样子。
越是面对亲近的人,越依赖、在意对方,越会不由自主地变苛刻。
他们明知这样不够理性、会伤害关系,甚至会把对方越推越远——但就是忍不住啊。
“ 越缺爱的人,越会陷入这种逻辑——我要呈现我又差又烂的一面,你还爱我,那才证明你爱我。”
所以,他们意识上明知不可为,但潜意识还是会“故意”暴露自己的不好,来考验对方,从而证明自己是被爱、被认可的。
那些“作”跟“反话”的背后,全是在说:快来爱我。
可惜的是,这种方式只会让自己痛苦——我们亲手交予对方伤害自己的权力,情绪常常被对方牵引着。
这种「每天专注在衡量、考察对方,渴望从他身上索取爱」的行为,是「自爱力不足」的表现。
同时,当我们不会爱自己,就做不到合理地表达爱与情绪。
这种不足,让我们既困于爱、也难被爱,经常在经营夫妻关系、甚至亲子关系上受挫。
❤️当你自爱,才会被爱
我们在心理学上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让我们更爱自己、活得更好。
我想,每个人都会渴望爱,但所有向外索求的爱,都只能满足一时,无法长久、稳定,更难担保不会失望。
要改变源远流长的「缺爱」状态,终须依靠自己。
不如,试着用这些年来,你爱别人的方式,千百倍的爱自己、关注自己,试着真正地把自己从关系中解绑出来,更专注地找回自己的力量。
当我们真心愿意这样做时,才能把眼睛从任何其他人身上挪开,才能开始自爱与被爱。
哪怕是每天多接纳自己一份真实,多觉知一个情绪...都能帮助我们增强力量,奔赴在更爱自己的路上。
就像上述的来访者,通过心理咨询,她逐渐找回生活的重心。
她学着探索「感受」的背后,自己真实的需求是什么,开始把关注力聚焦到自己身上。
她学着「接纳」不安,跟爱的人平静对话,正向表达出自己的爱与需要,逐渐缓和了夫妻关系,和其他人的关系也越来越顺畅,社交圈也拓宽了很多.....
尚和道~瑜伽+冥想+心理学+深度分享读书会身心成长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