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rǎng)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bó)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bó);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以下讲解摘自王晨阳讲书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德,正确的,美好的结局,结果和成就。真正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并不会在别人面前主动炫耀,这种人的成就和本事才能够长时间保持,持续提升发展。
只取得一点点小成就的人,才经常主动向别人介绍成就和本事。如果经常向别人主动展示,有可能是骄傲和虚荣心在影响,这样现在的成就和本事恐怕不能长久。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真正取得高级成就的人,真正掌握了最高级本领和智慧的人,都不是以单纯满足个人私欲为动力,为动机的。都有更加高尚,更加无私的动机。
取得小成就的人,往往单纯的以个人的荣华富贵和成就为动力和目标的。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仁,有利即为仁。上仁,积极主动的去爱护和帮助别人的行为,它真正的动机和出发点都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才去做的,而是纯粹的对周围的人好。
义,做事有分寸。有上义这种状态的人,他的动机和目标当中就掺杂了很多个人的私欲,所谓精明的人,就是属于上义。这类人,做事追求双赢,首先要对他自己有好处,同时也能给别人带来好处。这类人每做一件事,每说一段话,都要从这两个角度去考虑去拿捏,因此他们说的话做的事总给人感觉很到位很适度。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rǎng)臂而扔之。
礼,所有的规范,所有的规章制度。上礼,做事老实,守规矩的人。这类人喜欢让别人也按照他的标准去做事,喜欢用各种条条框框去框住自己和别人,限制和定义别人,不管别人是否认同他的这些条条框框。
这种人会经常把自己的价值观和要求强加给别人,不管是否与事实相符,不管是否适用于别人。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不按照道的状态和规律去做事的人,这样的人即使再努力也只能取得小的成就。
有些人连下德境界都无法取得的人,只能刻意的去对周围的人好,去关心爱护周围的人。(比如在一个领域真正有本事的人,往往容易锋芒毕露,棱角比较明显,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本事足以生存和发展,用不着过分迁就和配合别人。相反有些人没有什么特别的本事,他的人缘却混的非常好,他把自己的个性磨得很光滑。)
如果一个人他的人缘也不好,这个时候这个人行为做事就追求义,也就是注意分寸。这样的人说话办事就格外的谨慎,因为他知道自己既没有过人的本事,跟周围的人缘也混得不是特别好。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当中,没有任何成就的人,他那些没有用的规矩和条条框框越多。一个人,他不切合实际,没有必要的限制,规矩越多,他越畏手畏脚,越干不成事,也没有创造力。
-夫礼者,忠信之薄(bó)而乱之首。
不切合实际,不实用,也没有科学依据的条条框框,一丁点好处都没有。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前识者,没有事实依据,主观的臆测。这样的人,这样的思想,都是浮华愚蠢的开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bó);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真正有远大志向的人,我们做事和思考问题,一定要注意实事求是,务实地深入地去钻研和研究。不要考自己很肤浅的一些认知和成功,就作为真理作为最高标准去约束自己,约束别人。有远大理想的人,应当去追求实在的成果和方法。不要满足于停留在华而不实的装点装饰性的东西,否则永远停留在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