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年以来疫情反反复复,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封控静默,疫情成了各个媒体和老百姓最关注的话题,尤其是最近政策放开之后,路上人更少了,到处都是转让、关闭的门市,我们办公的商务楼里出租信息也越来越多,似乎整个社会节奏慢了一拍。大家的聊天中也有一种“焦虑”的能量。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点,焦虑是人的一种本能情绪,纵观人类发展史,焦虑其实是让我们人类成为地球上最强大的群体的其中一种内驱动力。当然这是基于健康的焦虑而发展来的。
既然有健康的焦虑,那也就意味着有一种焦虑状态是不健康的。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是快节奏的,这和人内在对安逸享受趋乐避苦的需求是对冲的。而不健康的焦虑也恰恰是外部环境与内在思维方式的对撞产生的。我们和焦虑之间就像是一种心理游戏,如果我们可以觉察到他、认识到他,他就会成为我们内驱力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觉察不到、认识不到,焦虑会反过来控制我们。
造成焦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性格原因、生长环境、个人经历等等。
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博士的著作《教出乐观的孩子》中将人分成悲观气质和乐观气质两种,而悲观气质的人容易将不好的事件在自己的想象里进行灾难化、永久化和普遍化,也就更容易行成焦虑情绪。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生死,重大疾病,亲密的人离世等重大事件,也会让人更容易有焦虑情绪。还有些人的生长环境中,父母或重要他人比较悲观,身边悲观的声音较多,父母关系也不和谐,我们被潜移默化的安装了焦虑性的思维模式,我们感受到焦虑的频次就会相对比较高,也就更容易产生过度不健康的焦虑。
所以觉察了解认知自己是觉察了解焦虑的重要途径。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如何与焦虑情绪共存,并为我们服务。
既然焦虑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情绪,那么我们有焦虑状态就是非常常见的状态,这也说明我们是正常人。这也是我们幸福心理学里说的接纳,接纳是一种和解,和解是良好关系的开始,既然焦虑不能消除,好好与焦虑搞好关系,也就让焦虑发展为一种健康的焦虑,为我们成长进步服务了。
要想和焦虑搞好关系,首先我们要去捕捉自己那些非理性的信念,当焦虑来的时候我们往往是被一种疯狂的,非理性的想法牢牢抓住。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运用一念之转和冰山训练问自己几个问题,与自己这种焦虑状态的信念进行辩驳。
1.这种糟糕的事情发生的概率到底有多少?
2.真情真的那么糟糕吗?你百分百确定事情那么糟糕吗?
3.那是真的吗?那百分百是真的吗?
4.这个想法给你什么感觉?你想用这个想法做什么?这个想法让你得到了什么好处?
5.如果失去这个想法你会有什么感觉?
6.假如有一种想法来替代现在的想法,你想用什么想法来替代?
当不健康焦虑来临的时候,我们就像在一个黑洞里被一只手牢牢的抓住。而这个抓住的力量常常是一个想法,一个信念。与之辩驳就是将他松动的过程,也是在和他寻找新的良好的相处方式的过程。
其次在这种焦虑状态下状态下我们常常会进入非黑即白、非对即错二元对立世界。想要破二元论的信念想法,我们可以用运用更有弹性的语言跟自己对话,比如在焦虑状态下我们可能会有“我必须努力工作”“我一定要克服这个困难”等想法,当我们用“必须”“一定”这样的句子跟自己对话时,你是不是会有一种紧绷的感觉,这时我们的情绪力量就缺少了弹性。如果我们把这样的词语换成“可能”“可以”“我选择”这样具有弹性的词时,你会有什么感觉呢?“我可以努力工作,我也可以不努力工作,我选择努力工作。”“我可能会克服这个困难,也可能克服不了这个困难,我选择尽力去克服这个困难。”当你用这样的句子跟自己对话时会有什么感觉呢?
这个世界唯一的完美就是不完美,我们人也一样,因为不完美才有了个性,有了特点。生活里大部分焦虑困惑实际是来源于“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让自己固着的想法松动起来,让自己快乐起来。让自己快乐起来的方式就是给自己更多选择,不断去尝试。这也是潜意识的运做规律“自然的做出对自己更好的选择”,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创造更多的选择。当我们在创造,尝试中前进时,你会发现你的生活比你想象的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