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自己执行力还可以,属于那种有什么想法都想记录下来的那种。可是最近,却一直懒得动笔。
是没有想法吗?恰恰不是,是想法太多。多到反而不知道怎么记忆。
最近去了一趟美国,听了很多好书,思想的信息量太大,以至于有点难以接受的混乱。
先说说美国之行的影响。
第一次去欧美国家,颠覆了我对外国的认识。对,欧美国家才叫外国,东南亚的不算。像泰国,挤满了中国人,连泰国人都会说中国话。美国不一样,真的地广人稀,从一个州到另一个州,能穿越好多好多空旷的地方。另外,这次去的时间其实特别紧张,原以为十天的时间,四天学习,六天旅行会很宽裕,恰恰相反,把这样的行程类比中国行就知道,简直紧张到只能一瞥。
美国的国土大小不比中国小太多。你就想用六天的时间,从北京到广州,再从广州去上海,再从上海去沈阳,然后再回到北京,这样的行程,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在英国的话,可能就是不停的坐高铁,而美国是飞机和大巴。
景致自然看不了太多,看不了太细,就像华盛顿之旅,顶多参观一下华盛顿纪念碑的外貌和林肯纪念堂,以及在白宫外面转一圈。类似于在故宫外面看看外观,在人民大会堂面前参观一下,和在英雄纪念碑前浏览一番。
当然,思想上的冲击还是非常大的。刚回来的时候真的感慨万千,经过一周的沉淀,好像也没那么剧烈了。
在美国,哪里都是有秩序的排队,正巧回来去了一趟北京,恰恰经历了北京地铁的晚高峰,那阵仗,估计经历过的美国人肯定想赶紧回家,因为听导游说,美国人对无序的扎堆和过分亲密的接触有天然的抵触。但这两样,中国肯定是随处可见的,你在地铁里都不用自己走,会有人推着你往前,所谓的人流,就是这样。
当然,我很爱国,仔细想想,也不用觉得国外的月亮就是圆。中国很多地方还是很好的,比如便捷的高铁,半个小时以内都能赶上火车,而打飞的很难。比如中国的快捷支付,甩外国人好几条街。还有中国的微信,认识的英国人,迪拜人,都还停留在电话,邮件的通讯阶段。还有国外的网速很慢,咱们马上就5G了,他们有时候4G的速度都达不到。
这是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安慰。
回来后跟朋友聊天,她们会说,去国外,女孩子会比较喜欢留下,因为确实会压力小,过的比较滋润。
我好像是有这样的感觉的,如果十年前,我有机会出国,没准真想留下。
但是现在,让我留我都不会了,因为家里有小宝贝,真的用归心似箭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一周的时间,几乎没有怎么开展工作。这也是懒的表现之一。
主要也是事情太多,回来两天时间都在休息,好累,虽然在美国没有倒过时差来,回来依然需要调整一下。给妈妈配助听器,带她体检,然后送她回老家。去北京,回学校面试。
回校也有很多感慨。
像在以前,我也会写下来,现在却懒得动笔。
我在深刻的反省,自己为什么变得这么懒。
其实也不是,就是信息量太大,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
比如我从石家庄到北京,花了一个小时九分钟,但是从北京西站去昌平,花了两个半小时,倒了三次地铁。
这让我感觉北京太大了。是的,我在昌平待了四年。那时候还是从北京站出来坐地铁到积水潭,然后坐919的汽车去昌平。每次回到学校都会精疲力尽,都想的是能不回家就不要回,好远好累。
昌平的发展,几年已经大变样,从中心非常小的繁华区,到现在出了地铁站,完全不一样的样子,这一点也能感觉到中国发展的速度。
回校后的感觉还是很好的,正赶上毕业季,看着毕业的学生,真的能想到当年的自己。一波一波来来往往的学生,代表岁月长河的流动。
孩子已经醒了,重新整理了家,厨房卧室,再出发吧,开始接地气的生活。
一直就是这样一个生活的理念,改变你能改变的,接受你改变不了的。一切就痛快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