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21年3月6日晚上24点,【一起写吧】一共收录了33篇文章,这是老师们坚持跟随一起写吧写简书的第187天。教育是一件非常简单但是有时却非常复杂的事情,这些坚持的日子让复杂繁重的教育生活平添了教育生活的美好,或许所有的美好都伴随着痛苦的蜕变,而这三十三位老师正是在这蜕变中让教育信仰深深根植进了我们的灵魂,让教育的美好成为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在这33篇文章中,以下五位老师的文章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让我看到了教育更加美好的一面。
第一篇文章是吴继红老师的《当我们面对数字化一代》
面对数字化一代,我将时刻保持教育激情,孜孜不倦地学习,永远怀抱坚定的教育信条,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动力。我要清醒地意识到世界已经从根本上变了而且还要加速改变,我要努力寻找两代人、两个时代、两个世界之间的平衡,努力摆脱一贯的教学假设和教学实践的束缚。我要坚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持续改变自己日常的教育实践,有效利用现代化的新工具和新方法,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品读链接:
//www.greatytc.com/p/9c62d3ceeb44
第二篇文章是牛桂玲老师的《再当学生的感受》
没把握的事不说,到现在依然没变。究其原因,就是一个不自信。而由自己再次当学生的感受,又想到了学生。班里有些不太爱表现的孩子未必就是没学会,他或许是不自信,或许是不爱表现,只像我一样默默吸取知识。平时上课我看到有些孩子极少回答问题或参与讨论,任我怎么鼓励也不太管用。这次,或许我找到了一些原因。
当当学生,才更清楚学生的状况与感受。跟薛老师读书,真的是一举两得!
品读链接://www.greatytc.com/p/22f8a4229f2b
第三篇文章是廖敏老师的《儿童属于哪种信念类型》
这段描述特别有意思,就像当时我们学习性格色彩学一样的感觉。我的脑中立即将自己的学生分成了大概这样的两类。而明显,学校的教育更多,至少我所看到的,更多的希望儿童接纳增量理论。只持一种的永远都是比较少的,多数儿童都可能处于两个理论的连续体之间。
我在想,儿童持哪种信念类型与其性格是否有直接关系呢?或者说不同的信念最后影响了他性格的形成,可能两者皆为互相。像我班的仁这类的孩子,可能属于典型的持实体理论的学习者,他们需要的更多是正面的判断。儿童具有这样的信念,那孩子的家长们又是持怎样的观念看待孩子的学习呢?
品读链接://www.greatytc.com/p/12c9a66c76c1
第四篇文章是黄磊老师的 《莫给家人窒息的爱》
家庭成员要彼此顾及对方的感受 ,不要总是用自己的想法去强制对方 ,试图去驾驭对方,这样只会让人感到窒息 。为什么白丽的丈夫总是躲进书房 ,因为他觉得这里是他的地盘,是他唯一可以说了算的地方 。工作和家庭是两个不同的场域,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式去对待,白丽把公司的管理方法带到了家里,把丈夫和孩子作为自己的下属来看待,武断地替对方决定一切,却让对方很不舒服。家庭生活中,要让珍惜成为主旋律。
品读链接://www.greatytc.com/p/f8712a53a720
第五篇文章是王焱老师的《你当善良也要善待自己》
彭教授还说善良一定要分辨清楚帮助的对象,坏人不帮、劣迹斑斑人的人不帮,不认识的人不帮,不是因为我们不善良,是因为我们不熟悉……所以有些人会恩将仇报,你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认人不清,是不是该“悬崖勒马”。有些朋友离你而去,不要自责你不善良,是他们和你已经不同频了,你应该高兴自己身边少了一个“坏人”。当然这也并不是让我们不善良,是现实社会就是有这样的人,所以我们要先保护好自己,善待好自己再去帮助别人,水满杯溢,不满就倾斜去倒,搞不好会摔的。
品读链接://www.greatytc.com/p/b3e768a6daf0
人生的每一步都算数,只要我们坚定了教育信仰,用自己对教育的美好期待和憧憬不断努力提升自己,坚持走出自己的特色教育之路,我相信所有的老师都会成长为一束光,这束光不仅仅照亮了我们的一生,更照亮了孩子们的一生,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热爱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