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第三小学 张文斌
纵观传统课堂教学都是以“灌输——接受”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而现代社会需要全能人才,即有思想、有创造、有发展的个性化人才。课堂教学思想的转型已刻不容缓,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状态,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课堂上我主要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引入课堂。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学一开始我用生动的动画演示“三种不同的三角形争论内角和大小”这一情境,引发学生的猜想:谁会获胜呢?接下来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在理解内角、内角和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探讨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也是180°,让学生产生吸引力。使学生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积极地探寻和解决问题,以此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合作探究,实验论证”,生动地诠释了新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的重点。本教学环节有三个要点,一是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验证方法,掌握其要领;二是动手操作验证,小组学生分别用量、拼、折等方法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突出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合作精神;三是进行小结,强化了学生对“结论”理解与记忆,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三、注重解疑,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
“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中启动思维的起点。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容易受图形或物体的外在形式的影响。教学中的两个问题“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会是一样的呢? ”“三角形的形状变了,可是内角和怎么会不变呢? ”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在教学中,我采用拼一拼的方式,进而激发学生思考意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思考问题收效较好,同时学生的求知热情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四、应用拓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沟通知识联系的有效手段。教学中我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的练习目标明确,形式多样,也注意到练习的梯度,由浅入深,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出现的问题,更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更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激励评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在学生汇报时,师生都要耐心地倾听并投以信任、赞许的目光。并用“你的想法很独特,”“你的问题问得好”等亲切、肯定的话语给予热情的鼓励,从而架起师生、生生交流的桥梁。我们所扮演的角色不应只是一味地“喊好”,而是要赏识学生,不断地唤醒、鼓舞、激励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当然,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认真指出来,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这样的评价方式才是恰当有效的,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为了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
我认为,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服务,教师要勇于放手,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