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万个小时的奋斗
《异类》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万小时理论,似乎人们想要精通一块业务,或是取得成功,必须一万个小时的积累,虽然传播广泛,但我至今并不知道这个数字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但真实的生活中,我们却发现了有两类人,一类人努力奋斗的时间远超一万个小时,却依然一事无成;而另一类人似乎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就站到了行业顶尖位置。
可见时间只是从一个纬度衡量我们能否取得成功,但不是绝对的。
正是因为如此,让很多人都充满了侥幸心理,反正那么努力的人,都不一定成功,说不定自己运气好,不费力气,就能赢得一些不错的机会。
这也是我唯一认可“一万小时理论”的地方,倡导让人将心静下来,踏踏实实的去做一些事情。
(2)
学会偷懒
我跟自己团队常说,不要做一些无用的努力,这在我看来就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那些在职场里伪装的人,看起来勤奋工作,其实想着各种办法偷懒,浪费的终究还是自己的时间,而不是公司的时间。
让自己的时间产生更大的价值,我们是需要去找一些捷径的。我特别欣赏那些,花不多的时间、精力,就能把一件事情做好的人,这才是能力的体现。
为了找到学习、工作的捷径,我们需要将事情分类,一边是重要的事,一边是紧急的事。
而我们接下来的努力,则是围绕着这两类事情展开,重要的事看长期,紧急的事则是需要立即去处理的,很多时候白花费的努力,则是由于我们把时间花费在了那些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情上。
要想学会偷懒,一定需要先做到聚焦。
(3)
伪装的勤奋不过是为了点赞
自从有了科比凌晨四点洛杉矶的故事,每天晚上朋友圈都会被一些加班者刷屏,而在创业圈里,这种氛围越加强烈,但是最终现实认可的只是项目的产出回报,而不是付出了多少。
一些努力工作或是奋斗的场景,细细想来我也发过不少,但是现在看来,除了收获一些点赞,也没有任何其他的助力了,不过是自我安慰。
我见过一些职场人,工作十年,在一线城市,薪资还不过万元,当然每个人的追逐不同,不过薪资对于职场人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能力的评判标准。
如今,我其实也变的更加追求结果,而将那些毫无意义的动作或顾虑,视为浪费自己的时间。正如我一大哥送我的一句话,让那些讨厌你的人,继续讨厌你的吧,何必浪费时间争论呢,你成长的好,就是打他们的脸。
孙凌,连续创业者,职业生涯规划师,资深校园市场专家,曾担任超级课程表副总裁、美团点评校园创新业务负责人,每天分享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