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行各业中取得成功的人们,当然拥有才能,但在他们的才能背后,一定隐藏着某种有益的钝感力。钝感就是一种才能,一种能让人们的才华开花结果、发扬光大的力量。
提到迟钝,人们头脑中一般都会想到不好的事。人们口中有关钝感一类的词,也多带有贬义和否定的成分。但是,假如把迟钝这个词的理解范围稍微扩大一些,扩展到对人体的各个部位进行考虑,那么反应迟钝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可能会发生很大变化。比如,皮肤过于敏感的人,在被蚊虫叮咬之后,如果一直抓挠患处,很有可能造成皮肤溃烂、发炎。而此时,反应迟钝的皮肤就显现出了优越性。身体方面是这样,精神方面也是如此。作者在初出茅庐时,曾经加入了一个名为“石之会”的文艺沙龙,结实了一位O先生。沙龙的成员有三十多名,经常聚会交流。后来,这些作家中产生了五六位获得直木文学奖或芥川文学奖的功成名就的作家。那时的O先生,被作者认为最有才华。作为刚入道的作家,约稿少,经常被编辑退稿,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很多作家面对这样的情况,多少都会受到打击。但和其他作家比起来,O先生高于他人的才华,以及极强的自尊心,使他受到的伤害更加放大,所以O先生便没有那么容易振作起来。即使偶然接到编辑的约稿电话,当别的作家都试图抓住机会,不惜以夸大其词的方式显示其积极进取的印象时,O先生则显得非常消极,根本没有创作新作品的欲望和斗志。就这样,由于他的创作没有新进展,编辑便很少再打电话询问,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最终,O先生慢慢失去了发表作品的机会,几年后,在文坛的主流杂志上,再也看不到他的名字,他从此销声匿迹于文坛。
为什么会这样?像O先生这种性格的人,如果一切进展顺利,处于周围掌声不断的境遇中,他的才华也许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挥,没准儿已经成为大作家。相反,风向一旦发生变化,O先生恐怕就难以及时调整好心态,从打击中恢复过来的时间太漫长,于是失去了重整旗鼓的机会。
在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的是,人们能否成功,不完全取决于才能,也就是说,有才能的人并不一定就能成功。要说什么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的话,那就是有益的钝感力。这种事情不仅仅限于文艺的世界,在演艺界、体育界,还有各种各样的企业、公司以及各类组织,也同样如此。
钝感就是一种才能,一种能让人们的才华开花结果、发扬光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