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嘉简介
许嘉,江湖名号“嘉爷”。
过去是职业培训师,现任同程旅游机票事业部新媒体运营经理,BetterMe苏州营营长,超级三体联合创始人,插坐学院特邀讲师。
有着北方气质的名号的“嘉爷”,却是能量十足的江南小鲜肉。
从化工厂班长到培训师,再到职业新媒体人
我大一的时候是想要进化工厂,我的专业学的是化工,工作标准化,收入也会比较稳定,南京那边还是有些化工厂的。但是,到了大二,发现大家的想法都不太一样,有一次听老师讲培训沟通的东西,就想学习沟通,觉得对以后在化工厂跟领导沟通交流会有帮助。
在学习演讲沟通的时候,跟几个朋友就商量一起做培训,试着在学校招生教学生演讲,在做了几次分享之后,就发现自己很喜欢在讲台上的感觉,很有成就感,大二做了两期后,就放弃了做化工的最初想法。
之后就专心做培训了,大三时想把这件事做的大一些,组织了第一场千人演讲会,后来我们就联合江苏省各个高校一起做,组织了一个叫中国领袖人创业联盟。在毕业之后,就和朋友决定一起创业,当时觉得创业好厉害,中国合伙人嘛!也没有想过成功还是失败,就注册了咨询管理公司。自己摸索着开发APP,几个开发人员都是大学里找来的有些计算机基础的人,但他们都不是计算机专业的,是边学边做,照着市场上产品模仿着做。
在拉投资的时候,投资人建议我们从公众号做起,APP太贵了,烧钱,公众号推广也比较便宜。就这样开始解除新媒体运营,开始就是自己写文章,日更,全部原创,但是发的基本上都是活动信息,再往后就是采访高校牛人,写一些如何成为牛人的这种攻略一类的内容。后面公司资金链断裂了,这次创业就等于失败了,几个朋友也都各自回老家或在南京找工作,我去了上海。
创业失败后的辛酸
找工作也是找公众号运营这类的工作,但是在上海工作的第一家公司不是很适合我,也没做多长时间就离职了。离职的那段时间,一周里面了二三十家公司,上海这个地方打印简历很贵的,一张要1块钱,我就托南京的朋友打印400张,寄到上海。我主要是找新媒体运营和活动策划这两个岗位,也准备了好多以往做的活动策划稿。会按照招聘公司发出的JD,修改简历。把要求的内容,植入到简历里去,在黄金位置放上数据化的内容,介绍自己的项目经历,这也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写简历套路。
后来看到了同程旅游,就想去这家公司。因为我爸妈都知道同程旅游,解释给爸妈也比较方便。说自己是做公众号,写文章的,爸妈就会觉得写文章拿不到多少工资,但是一说同程旅游就知道是做旅游产品的。
在面试同程之前,就住在苏州一个工地的铁皮房里,走路咯吱咯吱的响。因为我哥在这个工地做工程师,这个是他的房间,他不住就借给我住了。每天工地早上六七点开工,我就六七点出门,晚上七八点回来,因为苏州这个地方晚上八九点街上就没什么人了。就这样大概过了一两周,同程旅游的面试通知我在上海就接到了,但是负责人一直在出差,就等了两个礼拜。在这段时间,就一直在面试,就是为了积累面试经验,之前都是教别人怎么面试,但是自己没有面试过,全当打怪升级。
找工作的工具基本上是用智联招聘、boss直聘、拉勾网,我比较喜欢boss直聘,因为能直接和HR聊天,像拉勾网投完简历后,还要等消息,智联就基本上是石沉大海了。
13页A4纸换来同程的offer
去同程面试之前,我有刻意先去看同程和其他竞品的公众号,看他们用什么样的标题,文章的选题策划方向,也参考了携程、去哪儿十几家竞品的公众号,记录下浏览量数据,也有准备出一套运营方案。如果自己也来做这个公众号,我会如何做内容的选题策划,发文时间如何选择,内容生产的流程是怎样的,内容审核如何做……面试结束后,还没出大楼offer就发过来了。
我在同程这段时间发现,运营经理这个工作,需要经常使用沟通技巧。就像你要做一个基于H5页面展示的追热点事件的活动,就要你去给产品经理、设计、开发讲故事,你要让他们觉得你讲的故事有搞头,他们才愿意和你一起去做这个小项目。因为大家平时都很忙,如果你不说明白这个活动的价值,开发哥哥是不会把你提的活动当回事,如果热点过去了,活动做起来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虽然我们的服务号现在粉丝做到了250万(截止到2017年4月5日,该公众号粉丝累计350万),但是同程的新媒体还谈不上矩阵,就是单线,还不完整,只有公众号、微博、直播、短视频,以后会逐步做完整。我短期内也不会离开这家公司,同程机票事业部在同程旅游属于一个上升型的部门,同时领导也很不错。我领导蛮厉害的,之前整个事业部人很少,也就10个人左右吧,也就一两年时间,已经发展成了一个五十多人的大部门了。
关于斜杠青年
去年的时候,还是蛮想成为斜杠青年的,但是觉得自己还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技能,所以现在还是以新媒体为主要发展方向,晚上下班后,我会接触一些成长型社群,不断激励自我成长。
基本上每周的周末都会和俞亮、高上(超级三体联合创始人)开会讨论超级三体的规划,同时也会讨论如何协助DISC双证班举办的问题,现在主要就是在忙着这些事情。
超级三体现在的发展模式是邀请大咖分享,像邀请彭小六、易仁永澄这些老师做分享,我们三个人(许嘉、俞亮、高上)分别讲价值变现、如何培养高情商、职业规划与人脉管理这些内容。
我还是蛮讨厌一天没什么事情做的,一天没事做,会让自己觉得好焦虑,工作其实就是最好的休息。因为现在还没有女朋友,所以自己的时间可以任意支配,不会面对工作生活如何平衡的问题。
关于技能学习方面,自己在做之前不会考虑的太多,就是在做事情的时候,觉得这个技能我需要,就去学这个技能,遇到什么问题就学习。那个时候还在读大学,就是不会考虑的太细,就是朝向一个明确的目标做事情。因为,有时候你会觉得这件事情如果不做,你会后悔,会觉得自己的大学生涯不完整。在小学的时候大家都会写作文,我记得老师让我们写《20年后的自己》,我比较贪心,写了3个职业,白天是做什么,晚上干什么,周末干什么……当时非常喜欢谢霆锋,又喜欢看书,就想做歌星、作家、侦探,其实这些理想还是比较靠谱的,现在我在做的是新媒体人、培训师,其实都和我小时候的理想有很高的契合度。
我自己有一个公众号,叫“嘉轩逸仙”,这个名字能代表人生的4个阶段性的状态。嘉,是让自己很美好的意思,代表这是自己的成长期;轩,气宇轩昂的意思,获得了一定的地位,拥有了话语权;逸,代表着自由,能够随性而为;仙,代表自己已经对事情可以有超然的态度。这四种状态一部分是需要时间的积累,一部分是需要更深度的打磨,去与更厉害的人碰撞,才能自我点亮。现在还是处在“嘉”这个阶段,正在不断地寻找更多的牛人,逐步点亮自己,希望自己能更快地进入“轩”的状态。
关于财富自由
关于财富自由,是我在武汉参加的一次分享会了解到的,这个观念对我影响还是蛮大。我之前对“财富自由”的认识是,至少是有钱,有大房子,想买车也能买得起,就大概这个想法。其实这个财富自由的概念很有意思,前提是你一天什么都不做,但是你的收入能够大于你一天的支出,这个就是财富自由。其实财富自由没有那么难,谁先进入财富自由,这个问题并不是由谁的收入高来决定的。
你赚钱赚得很多,但是你花销也多,只能不断地工作,卖自己的劳动力去换取金钱,这样循环下去无法让你实现财富自由。所以,_在人生中有几次增加财富的机会,比如手里有了10万的积蓄,利用价值杠杆让自己的财富翻倍,所以要抓住这几次机会,要购买能够持续增长的资产。
在财富管理的观念上,有一个“老鼠圈”的概念。就是你为了生活疲于奔命,高消费会让你不断出卖自己的时间,然后再用高消费的习惯消耗掉你换取到的金钱,就让周而复始,这种循环是老鼠圈。财富自由就是跑出“老鼠圈”,我们现在就是在努力跑出“老鼠圈”。关键还是要抓住人生中的几次关键机会,这个机会可能是遇到贵人指点,有可能是投资机会,就像电商刚火的时候,很多人依靠电商机会赚了很多钱,还有就是公众号粉丝红利期,馒头、插坐学院他们都在这个时候收获了大量的粉丝。
逆袭要抓住升级的跳板
人生中,总是要找到几个跳板,其实这个就是你的机会点,要把握住。
一开始,我是去插坐学院学习听课,当时认识了慧敏(BetterMe大本营创始人陈慧敏),那时刚到苏州,就申请了BM苏州营,并做了营长。在BM活动中,通过慧敏,见到了秋叶大叔,就留了联系方式。后来在上海行动派做分享活动的时候,又见到一次秋叶大叔。
BM有一次做活动,慧敏想起来我有做过分享,就让我来做分享,分享结束后BM学员会写总结报告,还会在微博里@秋叶大叔。大叔看学员的反馈不错,于是就联系了我,也就有了后面的合作。
也是因为BM,认识了罗崇杰(前插坐学院实习生,也是蛮强的人),他把我推荐到了插坐学院讲课,插坐学院就成了我又一个跳板,因为有在插坐学院讲过课,就有了标签,才进入了IP型训练营2期。正是在这个训练营,我认识了俞亮和高上,才有后面的超级三体。我们超级三体,在前段时间帮着推广海峰老师的DISC苏州一日商学院,在这个过程中,又认识了一堆苏州本地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后面会不会再碰撞出什么可能性还不知道,不过会坚持这样走下去。
非常高兴能够遇到简运营,希望简运营能够完成一个又一个非常优秀的项目,祝愿简运营在未来能够成为运营界的一个传奇。
采访:未未
撰稿:未未
摄影:嘿嘿
剪辑: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