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因为曹雪芹描写林黛玉初次进贾府的时候,借林妹妹的眼睛点出贾家的三等仆人丫鬟,穿戴讲究。这很容易让人以为贾家很富裕,林家比较寒酸。
其实不一定的。扎克伯格很富有,但他常穿T恤,有些人喜欢穿着高级定制,并不代表这些人都比小扎有钱,是吧? 只是选择生活方式不一样罢了。
让我们来仔细回顾一下。
第十二回,秦可卿生病的那一年冬至过后,林如海病情严重,写信特来接黛玉回去,到九月初三巳时林老爷病故。想黛玉在那八个多月中,必定是天天在父亲床前伺汤奉药,就象五岁时候她曾经为生病的母亲做的一样。
林黛玉多半是没有考虑过财产的事,这也怪不得她,毕竟她还没成年,何况她本身就是位没有心机、城府的千金小姐呢。
黛玉最看重的是精神和情感,对于各种“阿堵物”嫌弃得很呢。
第十六回,宝玉为了讨好久别重逢的黛玉,把他新得的珍宝——圣上亲赐给北静郡王的“鹡鸰香念珠”,“珍重取出,转赠黛玉”。结果被林妹妹好一通嫌弃 “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它!” 直接扔掉!
可怜的宝玉,一番真情诚意,如此郑重其事,却落得明月照沟渠的下场!
每次看到此处,原谅我发出不厚道的笑声,笑宝玉马屁拍在马脚上。
黛玉这么清高的人,宝玉你居然拿哄史湘云、袭人的那一套,来对待黛玉,你是脑子不好使呢?还是看到分开了整整一年的林妹妹,乐昏了头,才犯下如此错误?挨黛玉的骂也是活该哎!
作为家长,林如海应该有考虑和托付吧,托付给谁呢?黛玉此时最多也才十二、三岁。
林如海老爷,很有可能就像妻子离世时一样,在贾母和贾府的压力下,上次是让六岁的女儿离家别父去贾府,这次是把女儿黛玉和林家的财产都托付给了贾家,也就是当时站在眼前的贾家的代表——贾琏。
贾琏送黛玉回扬州,是贾母的吩咐,是“贾母定要贾琏送,仍叫带回来”。“定要”两字,生动简明地交代了贾琏的态度,他是不情愿的。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琏是贪财好色之徒。没有好处的差事,他是能推即推的。堂兄贾珍和贾琏的关系极好,让他办事还得给三十两银子的好处;贾琏的亲爹贾赦叫他办事,事后赏了个丫环秋桐给他。
林老爷病故之后,贾琏派手下心腹昭儿回府讨贾母示下,他自己带着林姑娘,一起送林老爷的灵到苏州去。
此处有个极重要的奥妙很容易被忽略掉。
离开贾府的时候,贾母就已经有明确交代 “仍叫带回来”。那么此时还有什么重大的事情,是 贾琏他不能独自定夺,需要讨贾府最高权力的代表贾母的“示下”呢?
书中第二回,有介绍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枝嫡派的。” 也就是说林黛玉虽然没有亲叔叔、亲伯伯,但是堂的叔叔伯伯还是有几位的。
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对于家族没有具体概念。
其实在过去,家族,尤其是名门大族,家族的权力是非常巨大的。无论是年轻人的婚姻、各家财产的分配,还是祭祀,甚至生死,族长都有权利裁定。中国在古代法律法规比较粗疏,不细致;宗族、亲族是维持社会秩序的最重要的民间组织。“同宗共财”的观念在西周就已经有了,到了宋代以后更加明确和具体。
按照传统习俗,有钱人家的父母,在女儿结婚出嫁时,会给予女儿丰厚的嫁。这既是父母对女儿的疼爱,也是对女儿无权继承娘家财产的弥补和替代。(这里说的是有钱人家,穷人家的规则又有些区别。)
女性结婚以后,作为儿媳妇是有继承婆家财产的权利的。以前许多人家的祖传秘方之类的好东西,都是传给儿子、儿媳妇,不传女儿的。
也就是说,林如海去世之后,林家的财产,林氏家族的族长和那些个堂族叔伯兄弟,是有权利处置的。
林如海没有亲生儿子可以顺理成章地合法继承林家的财产。在当时的男权、宗族社会制度下,林氏家族是有合法权利把林如海家的家庭财产变成家族财产的。
具体来说,合乎情理的办法,(指的是当时那个年代,不是现在)通常有两个。
第一个方法,是挑选一位同族中侄子辈的孩子,过继给林如海,这样子林如海这支的香火就算是后继有人了。
其实西方国家在财产继承上也是类似重男轻女的情况,感兴趣的可以看《唐顿庄园》、《傲慢与偏见》等影视作品和小说了解一下。男权社会制度,东西方一样一样的!
要说区别,就是中国人很看重祭祀,葬入祖坟等死亡后的许多仪式。
钱钟书过继给大伯,就是因为他大伯家没有儿子。
那么族长会如何安排林黛玉呢?可以为她预留一笔钱财,作为将来结婚时候的嫁妆。
说完了第一种方法,再来讨论第二种方法。
那就是直接为林黛玉找个女婿,让他入赘,将来生的孩子,也姓林。
这种继承香火和财产的方法,现在还蛮多的。
估计林如海夫妇原来就有这样子的打算。书中第二回写道:“夫妻无子,又爱女如珍,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
由此看来,林如海当年让黛玉进都到贾府,可能也有多种原因吧。
但是对于林氏家族来说,这一切都是林家的事,贾琏是没有资格和权利接管林如海家的财产和黛玉的婚姻大事的。
面对眼前的巨大钱财,让贾琏不动心,不起贪念,拱手相让,那简直就像让猫不偷腥一样难!
为何这样说呢,贾琏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人呢?
让我们 听听他房里的平儿是怎么说的吧 。
第十六回平儿对凤姐说: “我们二爷那脾气,油锅里的钱还要找出来花呢,听见奶奶有了这个体己(私房钱),他还不放心的花了呢。”
连油锅里的钱 还要找出来花,连王熙凤的钱也敢花,连老祖宗贾母的金器都敢变卖来花的贾琏贾二爷,面对林家大量的财产和病弱的财产主人,很可能笑出了快乐的“佩奇的叫声”。
难题出来了,贾琏想把林家几代人积累的财产带走,除了得到林如海的全权委托,还需要过林家族人这个关。
在当时礼法上,林氏家族占绝对优势。林氏家族中,自然也难免有几个觊觎这些财产的人。
因此要在这场财产争夺大战中取胜,贾琏他需要贾府这个大靠山的支持。所以他会派昭儿回府“讨贾母示下”,只要有了老祖宗这个挡箭牌,贾琏就可以借着贾家的权势、人脉,不择手段的争夺财产了。
贾琏虽然“言谈去得、于世路上好机变”,其实他的心机能力有限,和他老婆王熙凤比差远了。
派人回贾府讨贾母“示下”,这个主意是谁出的呢?
在和林家人争夺财产的大战也许还是恶战中,是谁有这么大的能耐在出谋划策和冲锋陷阵呢?
并且把林家偌大的房产、田地、古董收藏,变现成方便携带、贪污的银子、银票,这些事情又是谁替琏二爷具体操办的呢?
看到这里,想必你也有自己的猜测了。没错,就是贾雨村!
这位贯穿《红楼梦》全书的人物。雨村是他的号,他的名字是贾化——假话。
曹公给人物起名常用谐音,比如甄英莲是——“真应怜”,娇杏是——“侥幸”,单聘仁是——“善骗人”,还有叫“不是人”的卜世仁,专程来垫背挨宝钗骂的“靛儿”等等,还有好几位呢。这也是读曹公的《红楼梦》有趣好玩处之一。
贾雨村他又是个啥样子的奇葩人材呢?
假作真时真亦假
今天就聊到这儿,下回继续。
附&鹡鸰
鹡鸰也写作“脊令”,典出《诗经.小雅.棠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是用鸣禽来比喻兄弟和睦互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