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一样的心理学
这周阅读的书是《这才是心理学》,从书名看起来,我以为本书是论述心理学的某些现象的书。我开始的期待是,它会讲述一些正确心理学的现象,同时对一些生活中常见错误观念进行纠正,以此来进行心理学知识的科普。
读后发现此本书和我想的不太一样,它主要是用逻辑进行判断,主要说明了如何进行科学的研究,如何“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以及如何辨别科学心理学。对于心理学的知识以及如何应用心理学来认清自己和他人则没有太多涉及。
(二)我们期待的心理学
想了想,为什么我在没读之前会有那样的期待,一方面,从书名来看,确实可能会让人产生这样的理解,另一方面,这应该也是我自己的期待,我希望有这样一本书,它告诉我生活中普通的一些现象,告诉我这些普通现象发生的原因,让我对自己身边人和事有更深的理解,让我对自己有更深的理解……
我们大家对于心理学的期待可能略有不同,但大抵都是这几个方面:求知欲和好奇心让我们想要去了解心理学的知识;我们想对自己有所了解,想要改变自己成为更好的人;我们想了解他人的心理,想以此在与他人的博弈更胜一筹。
(三)被误解的心理学
正由于我们有那么多期待,又可能对心理学无客观的认识,才会有一些被误解的心理学出现。
有时,人们一提起心理学就想到了心理咨询,一提到心理学的书籍就想到对照书上对于心理问题的解决办法来治愈自己。
有时,人们一提起心理学,就想起微表情学、行为学、性格色彩分析等,总是想通过一个确定且简单的途径去判断他人在想什么。
我们的期待并没有什么错误,问题在于对于心理学没有客观的认识,而又欲望太多,就对心理学有了误解。
(四)正视心理学
一方面,我们应该知道心理学是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出来的,不要去随意相信他人的描述;另一方面,对于不参与研究的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需要了解特别精准的科学知识,我们需要的是正确地运用心理学认识自己,认识他人。
想要认识自己,其实不要一直对照着书去剖析自己,原因如下:谁都有些心情不好的时候,老去看书中心理问题的剖析,可能会形成不良的心理暗示,老觉得自己有问题,没问题也有问题了;谁还没点问题了,别想那么多,别自己总觉得别扭,别总有心理暗示,说不定小问题什么的自己个儿就没了。
认识他人,不是通过一些玄之又玄的行为学、表情学去猜测别人的内心,这样做大多是没有一个准确的结果的,也没有什么必要;只要在大事情上,熟悉他人的心理,做出对应的举措即可,比如,在演讲时了解听众心理,做出打动人心的演讲。
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心理学,不去盲目听信他人,不去盲目怀疑自己,理性地让心理学知识为自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