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红姐不姓红,姓薛,名红,男女老少都称她为红姐,为人好爽,是微胖型资深美女,已经退休多年。当年她可是公交公司的一朵花。每次和红姐见面,我还会和她聊聊过去做售票员的事情。
在我的印象中,过去的公交售票员,也是兼职“导游”。因为每次公交车出站进站以及行车途中,售票员不仅要介绍换乘的站点和路线,还要介绍沿途的风物景点、商厦名店、甚至风土人情。遇到老弱病残乘客,售票员还会主动帮助服务。乘客乘车时,一边倾听乘务员的“导游词”,一边欣赏沿途的风光,既长了知识,也饱了眼福。
那售票员是如何像导游一样知道那么多“导游词”的呢?红姐告诉了我其中的奥秘。
红姐每次上下班,都要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就记载着公交路线沿途的情况。红姐工作的路线,是繁华的淮海路,沿途有很多著名的商场、标志性的建筑,还有历史悠久的风貌建筑。有许多乘客来自农村,他们慕名而来,在这里乘车、购物、赏景,甚至看病,淮安的医院在苏北也是很有名的。姐姐的小本子,就记满了这条路的“导游词”。
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海南路30号,是淮海路沿途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公交车每次经过这里,红姐都会深情地讲述这段鲜为人知的革命传统。
抗战胜利后,新四军创建的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块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苏皖解放区。1945年11月,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在清江城(清江浦区)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苏皖边区民主政府,李一氓任主席。1945年11月至1946年春,解放区接连发生旱、涝、蝗、冰雹等自然灾害,次年春又发生了大范围的春荒。
面对严重的灾情,时任边区政府主席的李一氓提出了“千人省一口,饥民得一斗”的口号,号召机关干部每人每天节省2两粮食,持续90天,大大缓解了灾荒带来的危机。苏皖边区政府在民主建设、发展生产、繁荣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为全国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建设新中国提供了有益经验。江苏省人民政府于1978年公布苏皖边区政府旧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建立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
1990年12月4日,李一氓以87岁的高龄与世长辞。临终前,他留下遗嘱:“我后事从简,只称‘一个老共产党人’,不要任何其他称谓,不开告别会和追悼会。火化后将我骨灰撒在淮阴平原的土地上。”1991年4月27日,李一氓骨灰飞抵淮阴上空。在涟水、泗阳、淮安等地上空进行了撒放。当天中午1时2O分,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的李一氓骨灰盒安放在苏皖边区政府旧址后院一座太湖石垒成的假山下。
为了熟悉和加深印象,红姐还会利用业余时间到图书馆查阅图书资料,这样,“导游词”就会更具体生动。可以说,很多外地乘客,正是通过红姐的介绍,才对这条淮海路,乃至对我们的城市,有了初步的了解。
除了那个精致的小本子,红姐的小票板也非常漂亮。红姐的那个小票板,就像一个微缩、迷你型的调色板,用它调配出最美最亮丽的颜色,装点着公交线路,装点着我们的城市,让我们的城市变成一个多彩的世界。
如今,售票员的岗位已经成为我们浪漫的回忆。我以为售票员红姐的风采,也将作为一道美丽的风景,永载我们这座城市的公交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