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宝宝]:李静
[打卡日期]:2020/08/04
[学习内容]:《阿里三板斧》
4.2 招人第二步:明确人才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
所谓“大道至简,知易行难”,明确人才观是每个管理者的必修课,也是招人的第二步。这个过程不仅是管理者明确企业文化的过程,也是保障真正优秀的人才能在公司的文化土壤中活下来的核心阶段。
“阿里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这句话出自曾任阿里集团市场部和服务部副总裁、首席人力资源官、阿里巴巴集团CPO彭蕾之口。她是最熟悉阿里需要什么样人才的人,同时也是最会“看人”的人,一手缔造了阿里云的王坚博士就是彭蕾亲自招进来的。
阿里的人才观
那么,阿里风雨二十年,又是如何沉淀和精简自己“人才观”的呢?
在阿里文化中,有一句“土话”叫“平凡人做非凡事”。后来随着阿里业务越来越复杂,外面的环境越来越严峻,阿里人把这句话改成了“非凡人、平凡心,做非凡事”。“非凡人”,并不是说在名牌大学毕业,有辉煌经历的人。而是指在做一件非凡事的时候,可以有“屌丝心态”,但是不能有“屌丝能力”。阿里人的能力必须在更高的水准,但同时阿里人的心态还要踏实。
“非凡人”就是阿里的人才观,总结起来,只有4个词、8个字,即聪明、乐观、皮实、反省(见图4-2)。
图4-2 阿里的人才观
❶聪明:智商+情商
如今的时代发展越来越快,若想成为能真正“拥抱变化”的阿里人,就要能驾驭住变化。适应变化和驾驭变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本质上是被动和主动的区别。驾驭变化,要求主动去适应变化、接受变化,进而掌握主动权,做出一些创新和改变。而要做这些,就需要“聪明”的人。“聪明”有两个层面的解释:
第一个层面是智商(IQ)。这个人在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上必须有“两把刷子”,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所谓“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个层面是情商(EQ)。管理者不要片面地理解情商就是见风使舵、察言观色。阿里对情商的定义是:不仅要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还要能走入别人的内心。同时,这个人要做到敞开心扉、简单开放、坦诚,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
在阿里,每个团队经常会定期、定时举办“裸心会”,每个小团队(7~10人)围坐在一起,把自己的心事开诚布公地讲出来。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每次做完“裸心会”,团队变得更有凝聚力,大家能彼此理解,感同身受。
❷皮实:经得起“棒杀”和“捧杀”
所谓“皮实”,就是抗击打能力、抗挫折能力,经得起折腾,这个“折腾”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人不但要经得起“棒杀”,还要经得起“捧杀”。
阿里最开始讲“皮实”的时候,很多人把它理解为要经得起摔打、经得起锻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确实是“皮实”的一种表现。但还有一种是“捧杀”,很多阿里人在做出成绩后,会受到团队成员的崇拜和管理者的表扬,这时要求员工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被胜利冲昏头脑,经得起“捧杀”。
“皮实”的反义词是“玻璃心”。比如,管理者觉得他的文案写得不对,反复地让他写了三四次后,他就开始掉眼泪,这种情况很让管理者头痛。所以,管理者在招人的时候,要对这个人的心理素质进行考察,考察的维度就是经得起“棒杀”和“捧杀”。
事实上,“皮实”的意思,按我的理解,就是这个人要宠辱不惊。比如,我在天津地区做管理者的时候,因为招的人大多是销售员,销售员一定要有“皮实”的特质,因为他既要承受跑10次客户不能签单的挫败感,又要处理好达到目标被团队赋予荣誉时的兴奋感。
不管别人如何羞辱你、赞扬你,你都内心坚定,坦然处之,这才是一个人“皮实”的真正状态。
❸乐观:对生活保持开放的好奇心和乐趣
乐观说的是这个人既要对未来充满希望,还要有智慧。阿里对乐观的定义是:在充分客观理性地了解当下的真实情况后,仍然充满了好奇心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阿里在1999年还处于创业阶段,为了找到融资,团队成员煞费苦心。有一次,马云从外面找融资回来,进门后云淡风轻地对他的团队说:“我又拒绝了硅谷的第37次风投。”事实上,这是他们第37次被人拒绝。马云的这份乐观,这份永远怀着希望的赤城之心,是每一位管理者都要学习的。
作为管理者,千万不要忽视一个悲观者带给团队的影响。一个悲观的人,不管你跟他说什么,他都会先把困难摆出来,告诉你要达到这个目标是不可能的事。甚至有的悲观者,会在团队里散播负能量,影响其他成员的情绪。这样的人是团队的“蛀虫”,管理者在招人时,一定要慎重考察。
而乐观的人就不一样,他会对目标充满希望,相信自己、相信团队可以达成目标。即使在别人认为这个目标不可能实现的时候,他也觉得“我可以再努力一下”“我可以再加把劲”,这样的人,会让整个团队充满活力。
管理者在招人时,一定要懂得通过设计一些问题来判断这个人是否具有乐观精神。要知道,招进一个乐观的人,犹如把一颗太阳放在了你的团队,他可能会使你的整个团队充满活力和激情。
❹自省:自我反省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反省犹如金子一样珍贵,这对员工成长很有价值。不仅个人需要自省,组织同样需要具备自省力。马云的花名叫“风清扬”,办公室名叫“思过涯”,他时刻提醒自己要自省。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在团队里,经常会出现一种“永远对”的人。不管你和他说什么,他都觉得自己是对的,不会反省自己,这样会逐渐丧失了自我感知的能力。
事实上,一个人不管做得多好,都要经常反省:
我还有哪些地方没做好?
我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在阿里,每年都会做Review复盘,也就是绩效面谈。这个面谈不是一对一的形式,而是团队一起面谈,怎么谈呢?一个人先讲自己的问题,这一年自己有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讲完之后,每个团队成员再给他反馈,比如我觉得你哪里说得是对的,你做得不对的地方是什么,你这一年做得怎么样,你一年是3.5分还是3.75分等。
这是一个残酷的过程,我的团队每年都会做,而且我会当着这十几人的面告诉员工:“你是3.5分、你是3.25分、你没有达到我的期望。”这个过程对我而言确实很有挑战性,但也不能逃避。
在阿里,自省不是方法论,而是行动和机制,用阿里的“土话”说就是“使我痛苦的必定使我成长”。
以上就是阿里的人才观——聪明、皮实、乐观、自省。那么,阿里的人才观是否可以被管理者拿来即用呢?我认为,“人才观”不仅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文化,同时也是选才的原则,它需要结合你所在的行业、岗位等来具体明确。所以,阿里的人才观,管理者可以参考借鉴,但不可完全搬抄。
介绍了阿里的人才观,那么,人才观到底是怎么来的?
一个企业的人才观,是在一个企业的业务、文化、环境综合作用下一点点“长”出来的。如果你问我有没有快捷的方式,可以迅速地总结出自己公司的人才观。
我会肯定地告诉你:这条路没有捷径可走。
明确人才观是每个管理者的必修课,要持续认知,持续精炼之。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