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只能“发生”,而不能“不发生”。因为“不发生”其实也是一种“发生”,只不过是以沉默的方式。
我们更熟悉的类似语句是“人人都要做出选择,而‘不选择’本身也是一种选择”。这样的话并非单纯地玩弄概念,而是有现实的对照。因为我们常常思考自己做出了什么“选择”,而更容易忽视不太耗费精力的“不选择”。
1 冷落,被动事态。有些冷落是刻意的,而有些冷落并非刻意,只是没有在意。被冷落,与冷落他人的现象,并不像特定事件一样,有一个“发生”的时间点,往往是在持续了很久之后,才构成了冷落的事实。一种精神、一代人、一种习惯、一波流行,常常不是因为被反对而失势,而是逐渐被人们遗忘。主动的事态可以瞬时激发,而被动的事态靠积累形成。后者更容易被人们忽视。
尊重定律。尊重,看似是一个正面褒义的词汇,但是如果考虑事态的“主动、被动”维度,它明显属于被动事态,容易暗中积累弊病而不易察觉。尊重定律认为,尊重就是距离,距离带来轻视。“尊重”这个词,在生活中的意思很难拆解,我们不妨从一些具体的关系开始考查。下属尊重领导,不熟的人初次接触也充满尊重,领导有时也尊重下属的意见和权益,人们对难相处的人也保持一定的礼貌等等,这些例子都有“尊重”的影子。但特别熟悉的朋友之间,往往“熟不讲理”,甚至会开一些在别人看来比较过分的玩笑。
相互尊重更像是社会习俗的外在要求,而不是人发自内心的相处方式。人与人之间未能建立关系时,暂时遵循社会规定的角色地位行事,并将这种状态给予一个相对美好的名称。然而,敬而远之式的尊重,有名无实式的架空,离群索居的生活,往往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状态。所谓“嫌货才是买货人”,如果所有人都进行称赞和褒扬,那说明距离也就越来越远了。
尊重代表距离。但距离也并不总是坏的。人们相互遵循社会要求,相互尊重,虽然并不亲近,但也可以避免亲近带来的问题。尊重别人权益也是一种尊重,保持“不要以己度人”的距离也不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