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刚把这本由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撰写的《文心》看完,感悟良多。
虽然这是一本教科书,但是不同于其他教科书的是,它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叙述的。里面有循循善诱又平易近人的国文老师王(仰之)先生,好学活泼的学生乐华和大文,三个主角贯串始末。
全书共分三十二节,包含了修辞、语法、词汇、诗词、小说、日记、书信、工具书、文学史等诸多与作文相关的语文知识。印象比较深的是第六节,知与情与意。第十三节,触发。第二十九节,习作创作与应用。
“我们的心的作用,普通心理学家分为知、情、意三种。知是知识,情是情感,意是意欲。对于一事物明了它是什么,与别的事物有什么关系,这是知的作用。对于一事物,发生喜悦、愤怒或悲哀,这是情的作用。对于一事物,要想把它怎样处置,这是意的作用。文字是心的表现,也可有三种分别,就是知的文、情的文与意的文。”
这是第六节王先生所说的一段话。正如王先生所说,文字也是心的表现。我们写作本身的目的不就是想把自己内心的东西表达出来么?很多人是为了写作而写作。如鼹鼠的土豆老师说的一样,她组织很多人写书评。原本是好事,但是后来发现很多人是为了得到编辑的约评和新书而写。也不考虑其内容是否适合自己。内心是否真的喜欢。这就偏离了初心。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触发要是自己的新鲜的才好,用月的圆缺来比喻人事的盛衰,用逝水来比喻年华难再,用夕阳来比喻老年,诸如此类的话在最初说出来的人原是一种好的触发,说来很有新趣味,我们如果袭用,就等于一味说人家说过的话,自己不说什么了”
这是第十三节“触发”里面的两段。我以前写文,经常性的喜欢直接套用别人的文字,因为别人写的很赞。有我达不到的高度。写出来的文章也很受欢迎。也很能触发读者的情感。自己内心会得到一种极大的满足感。但是后来发现这个习惯太可怕了。因为受欢迎的根本不是你自己的文字,这只是你自欺欺人的一种表现而已。自己根本得不到什么进步。
读了这节才发现,作文贵有新味,触发也要是自己新鲜的才好。如果生搬硬套别人的话,你也只不过是一个文字的搬运工而已。
第二十九节谈到习作创作与应用。所谓的习作就是指我们练习的写作,就如我们上学时候的看图写作之类,只是一种写作的练习。应用之作就是对付他人和事务的东西。比如领导某天要求你给他写一片演讲稿。这篇演讲稿就是应用之作。而创作就是发挥自己天分的真成绩。如你能写出一本长篇小说来。
”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习作,习作是练习手腕的基本功夫,要习作有了相当的程度,才能谈到应用,才能谈到创作。“
很多人没有正确区分习作,应用之作,与创作。(包括我在内)误以为自己辛辛苦苦花了好几小时写来的一篇文章就可以被称为在创作。其实,你只是在习作而已。
所以你看,要想谈到创作,必须先得打好习作的基础。也正如鼹鼠土豆老师所说的一样,在没打好基础之前,追求更高级的都是徒劳。
全书最后附录里写到:“读和写都是做好工作和料理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技能。”
是啊,我们读书和写作本就是应该为了生活,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