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奥古斯特·罗丹
认识朱光潜的美学观点,是因为一次亲子活动。
当时,孩子参加寻宝活动,其中一个环节是猜谜语,要求根据提示猜一本书名,答案便是朱光潜的一本书,虽然现在记不清书名了,但是其中关于美学观点的探讨,以及如何品鉴艺术、文学中的美和美感的一系列观点都留给我很深刻的印象。
近期,因为需要以审美为题材写几篇文章,所以我想翻出了朱光潜、傅雷和蒋勋的几本与美学著作,希望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其中,朱光潜的《谈美》令我茅塞顿开,他在书中以朋友的口吻,对青年朋友谈论诸如:读书、作文、修身、立志、交友、恋爱等话题,令略有写迷茫的我拨开了眼前的迷雾。
1.美是什么
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于美的认知并不同;从不同的角度看,人们关于美的认知也不同。
朱自清在《为谈美》作序时,结合当时青年审美浮于表面的现象,认为:从凌乱的知识中无法形成整体的关于美的认知。
要想形成整体的、有体系的关于美的认知,不但需要了解美的表现,还要能把关于美的认知应用到实际中,将真善美结合起来,才能深度领略美的奥义。
美,不仅能从事物外表直观感知,直观的感受也不一定是美。
朱光潜先生写给青年的十几封谈美的信,正是以当时社会上年轻人的审美怪相为背景而诞生,他以商人、植物学家和画家的审美为出发点,对比三种人看一颗松树的不同之处,启发青年深入思考,从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角度用三种不同的态度去领略事物的美好,感知美的真谛。
从商人重实用性角度来看,有用的就是美;从植物学家种科学理论的角度来看,能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就是美;从画家脱离物欲的角度来看,直观感受到的形象就是美。
通过对比,得出结论: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
2.美从哪来
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
古今中外,很多美学家都赞同罗丹的观点: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需要用眼睛去发现,也需要用辩证的方式去理解。
恰如作者所说:诗有可以解说出来的地方,也有不可以解说出来的地方。不可以言传的全赖读者通过对美的感知去意会,领略字里行间的微妙的意境。常言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便是如此。
美带给人精神层面的享受,需要和快感区分开。
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
罗斯金说:“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
朱光潜在书中以此为例,分析了什么是美感,什么是快感,帮助读者以辩证的方式认识美感和快感的区别,这其中的差别难已用语言描述,但通过这个例子足以令读者意会两者之间的差别。
3.美到哪去
多数人觉得一件事物美时,都是因为它能唤起甜美的联想。
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联想却不免带有思考。朱光潜认为,联想是妨碍美感的。
假如你看过本书之后,能明白“情人眼里出西施”这一典故背后的逻辑,便学会了理解美,也学会了用美来服务自己的人生。
人生是一次不能后退的旅程,关于美的辩论可能伴随人生的始终,我们要做的不过是放慢脚步,去欣赏沿途的风景,品味风景给我带来的直观感受。
如果它能令你感到愉快,这便是美了!
朱光潜谈美,不是为了美本身,而是为了帮助青年知道什么是美,掌握感知美的能力,知道如何欣赏美。
读《谈美》一书的过程,因为涉及辩证思考的内容,所以,谈不上轻松,但是因为朱光潜独特的解读,让人获得了美好的精神享受,确实令我心情愉快。这样的结果,也是一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