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不惑之年,自认为还是感性的我,应该给自己写点什么了。谈不上是对这前半生的定义,只能说为以后坐在躺椅上追忆过去的时光,留下那么一点记忆。
很多暴露在他人视线中的形象,往往和这个人的本质是有区别的,做到表里如一是不容易的。曾经的我也为之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可到如今却又回到了原点。
我是属于一个容易受别人影响的人,而且做事往往难以做到有始有终。
记得小学时,小我两岁的弟弟喜欢上了集邮,我看着好玩,也就爱上了。整整三年的初中生涯最大的乐趣,就是弄到一张好邮票。平日里,经常会有人来家里玩耍。也不知道是哪一天,突然间,心爱的邮票人间蒸发,暗自伤神了一段时间后,就再也没有碰过邮票。
健身属于坚持最长的爱好。记得刚15、6岁的时候,在家的小院子里挂上了沙袋,两个水泥墩子做石担。最好的要数父亲在厂里做了一副铸铁的哑铃,还特意用油漆外表刷了一下。绿色的哑铃中间手握的地方是用棉布包着,外面母亲用麻线一圈又一圈的绕着。手握的感觉非常舒服,增加了这一层保护,手感柔软舒适,做起来也特别顺当。放了暑假,家里就是一个简陋的健身房,周围的小伙伴都来玩。随着年龄的增长,力气也越来越大。石担觉得轻了,住在后面的邻居就从旧货回收的地方买来铁的皮带盘,串在一根铁棍的两头,缝隙里再用木头,用榔头敲紧。这样最简单的杠铃也就诞生了。很长时间,几乎每天都会亲密接触。
到工作以后,看到社会上健身房慢慢的也多了起来,自己也把锻炼的地点从家里搬到了公共健身的地方。这里器材先进,条件设施也好,但因为工作原因,自己却慢慢的减少了运动,最终彻底告别了健身。现在的我,看到二十多年前留下的照片,除了感慨,就是一声叹息,为什么不坚持下来?
大概在2007年的秋天,在朋友的公司里,他给我放了一部片子《水知道答案》。接着接触了很多关于佛学的片子。知道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于是我成为了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愿意青灯古佛陪伴一生。
这些年来,布施放生、烧香拜佛、诵经打坐……想努力去做到真正的忏悔,想在此生了却累生累世,所造的罪业。想了结六道轮回中,结的善缘恶缘。
也许在生生世世中欠下的债太多太多,以至于此生想明心见性、想破迷开悟,太难太难。我又缩回了已经踏入修行之门的那只脚, 舍弃了自己的誓言。命运注定我还要尝尽人生八苦。
佛说,修行有八万四千法门。我爱上了茶,望自己能殊途同归,在举起和放下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很多高僧大德都是个中高手。茶圣陆羽的师父积公和尚,武夷岩茶的鼻祖释超全......我在想,是不是真正通过苦修,来回归本我太难,菩萨慈悲,让我选择一种爱好的东西,"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
做茶也有五年了,有欢笑有泪水,成就感和挫败感时不时的在内心交替出现。
每年春茶上市之前,我都会来到云南,也去武夷山。可以说踏遍千山万水,只为找到真正合适的茶。我不会说,"她"是最好的,但一定是适合的。茶需要吸收天地之精华,需要尽量远离尘世的喧嚣。所以为寻访名茶,在一次又一次进入原始森林后,让我明白了什么叫"走的人多了,才变成了路。"
找到了上好的原料,还不行,还需要名师的指点。有了实践的基础,还需要理论的升华。做到了这些,才能做出所谓的好茶。真正的绝品,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做出一款,真正能让人一喝就怦然心动的茶,那肯定是用心做出来的。于是我也渐渐明白,我寻找的不是茶,而是在过程中,真正的认识自己。
一直说自己是茶路上的行者,因为真正的茶人,不需要过多仪式感,已经能在茶中品味人生。半辈子也算经历了许多,不能再这样碌碌无为了,自己想走的路已经很明了了,希望这次的选择,能坚持到最后。不再举手投降,不再半途而废。"让别人去说吧,走自己的路"。不管未来如何,坚持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