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闺蜜又向我吐槽他那刚满2岁的宝宝,说之前孩子还是对她言听计从的,但一过两岁啥都变了:
动不动就大吵大闹,摔东西,发脾气
老说“不”字,带他出去玩不满意,让他在家玩玩具也不干。
饭必须妈妈喂,出去只要爸爸带,什么都听他“安排”,一言不合就大哭。
孩子究竟是怎么了?怎么一夜之间孩子就从乖宝宝变成小淘气了呢?
朋友和我都困惑不已,后来在网上查找资料后,恍然大悟。
原来,这个时期的孩子处于执拗敏感期。即3岁左右的孩子,在0-2岁经历了秩序敏感期后内心有了一定的秩序感,形成了一种固有的内在模式,一旦这种模式被偏离,他就会焦虑、烦躁不安,以发火、哭闹来表现,显得极其执拗和固执。
而这个时候孩子已经不再完全顺应父母的想法,“我”的意识逐渐出现,开始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态度,更多地表达“不”的意愿,看似孩子好像越来越不听话,其实说明孩子长大了!
2岁是孩子的叛逆期,也是成长的黄金期。
因此,面对叛逆期的宝宝,父母不应加以限制,而应接纳和引导。聪明的宝爸宝妈都这么做!
一、给孩子充分自由选择权
比如玩玩具的时候,你可以尝试问孩子更愿意玩这个橡皮泥呢,还是搭积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也可以问他更想听哪个故事。更多时候用一种疑问句的语气与孩子交流,而不是陈述语。
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些选择是在父母可控范围之内的,这样一来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来让孩子感受到自由选择的余地,充分地表达自我的意愿!从而促进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培养他的自主意识。
二、适当的拒绝孩子不合理要求
有些孩子只要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大哭大闹,更有甚者直接一屁股坐在地上哭,任父母怎么安慰也没用。这个时候,如果你因为不耐烦而妥协了,孩子今后更会变本加厉。
教育孩子时,父母一定要有自己坚定的立场,比如孩子只吃零食不吃饭,父母应该及时出面制止这样的行为,他哭闹先不管他,等他停下来的时候,再跟他好好说明理由,用一些简单的语言告诉他不能这样吃零食的道理,比如吃多了零食不吃饭,宝宝长不高、宝宝肚子不舒服等,让他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对于孩子而言,也是有利于他身心的发展。
三、鼓励孩子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时候的孩子往往会直接以哭闹表达自己的情绪,有的孩子还会出手打人。其实这跟他所处的年龄段是分不开的,2岁也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孩子语言组织能力才刚刚起步,很多时候他们都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只好靠哭闹来解决。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加以正确地引导,告诉他哭闹是没有用的,我们都听不懂,不知道他想要干嘛。给他足够的时间,表达自己,开始说话慢一点,不要紧,但是要鼓励孩子说出他的意图。
在语言上,我们可以这样做:问他这件事这样好不好,看他的反应,他摇头,告诉他下次,要直接说自己很生气,而不是乱发脾气。在孩子语言逐渐成熟之后,我们可以更多地与他交谈,疏导他用正确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
在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时,多点耐心,而不是满腹牢骚,与他积极沟通,孩子也会越来越讲理了。愿每个父母都能跟孩子建立起良性互动,平稳度过可怕的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