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一本大书,上面的文字是无数神秘的密码。农民读懂了,土地变成了丰收的粮食。果农读懂了,土地变成了丰硕的果实。花农读懂了,土地变成了缤纷的花朵。画家读懂了,土地变成了一幅幅斑斓的画卷。诗人读懂了,土地变成了一句句深情的诗行……
仰韶村,仰韶文化的发源地。这个地方我来了多次,每次都像风,从这个乡村一遍遍地掠过,是浮着的。
只有走进仰韶的土地,读懂这片土地,你才能走进仰韶文化深处。
渑池县原文广新局局长方丰章老师,他对这片土地研究颇深,他不知查阅了多少资料,不知查访了多少地方,不知询问了多少专家,他特别了解这片土地。初春时节,我和几个作家去仰韶村采风,同行的方丰章老师,他对路边的土崖上哪里曾是七千年前先祖的房屋,哪些是垃圾池,哪些是储量仓,哪些是当年制造陶器的作坊……他都了如指掌。对这片黄土地,对方丰章老师,敬意油然而生。
我抚摸着路边的黄土崖,陷入深深的沉思。这时,一个很小很小的陶片落到了我的掌心,方丰章老师说这个小小的陶片就是七千年前的陶片,我小心地托着,抚摸着远古的历史,抚摸着凝固的文化,抚摸着神秘的文明密码,穿越到了那个刀耕火种的年代,仿佛看到了一群粗狂的男人和女人坦胸露乳,腰里围着兽皮,围着一个火堆,围着刚烧制成功的陶器光着脚手舞足蹈地狂欢……
我离历史原来这么近,他们在黄土里,我在黄土外。
方老师把我们带到一块儿薰衣草地边,地边紧邻一条深沟,让我们欣赏这里的黄土景观。深沟里千丘万壑,层峦如聚,真是别有洞天。沟底氤氲着一层薄雾,层层叠叠的黄土景观就浮在云雾之中,若千舟竞发,百舸争流。这是土地这本大书的巨幅水墨插图,在这初春的天气里显得雄壮、浑厚、苍茫。
看着眼前的黄土我眼含热泪,感慨万千,滚滚的黄土,滚滚的历史,多少朝代的先民都湮没在黄土之中。
黄土保留了我们先民的踪迹,黄土见证了我们祖祖辈辈的苦难和幸福,黄土见证到了这块土地上的荣耀和耻辱。
黄土啊,这部大书里记载了多少大忠大奸的故事,又记载了多少平民百姓的爱恨情仇;多少才子佳人、多少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在这黄土里一代又一代上演。
黄土以她无比包容的胸怀收纳了一切。黄土以她炽热的胸怀记录下了一切。对于大圣大贤,黄土默默地让人们一代又一代的朝拜祭奠;而对于那些大奸大恶,黄土又以仁慈的胸怀让他们沉眠在地下做永久的反省。
面对黄土,不能不引起我永久的沉思,耳旁传来猎猎的火声,烈火与青烟中,一个个陶器如凤凰涅槃般地诞生;一个个陶罐如天使般的降临。于是,一切荣耀与繁华,一切耻辱与血泪都在黄土里飞舞,都在黄土里凝固成一曲不朽的丰碑。
春寒料峭,大片大片的薰衣草没有发芽,凄然萧瑟。方丰章老师说这是他六年前当文化局局长的时候种的,仰韶文化遗址的大量陶器、骨器、石器等等都安眠在黄土里,让它们安眠土里是对仰韶文化遗产的最好保护,怕农民用大型农具深耕,破坏了先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他带领村民大量的种植薰衣草。薰衣草年年自己发芽,不用深耕播种,就无形中保护了地下没有发掘出来的宝贵遗产……
我心头一震,深深的敬意又一次升起,真是有心人!他用了这么一种美丽的方式来保护遗产,简直美到了极致,这种方式胜过无数的说教与禁令。
这种举措,成就了仰韶村的另一种辉煌与繁荣。
每年五六月份,仰韶村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仰韶村坐落在薰衣草的花海中,花香淡远温和,香而不腻。这片土地罩在一层紫色的雾中,漫山遍野的薰衣草花田,生长得多么恣肆灿烂。点点碎碎的紫缓缓汇成紫色的河流,那种带有蓝色的紫色,织成了梦幻的霓裳。与之相连的,是温和的天气,葱郁的远山,静静的沟壑,静静的仰韶文化博物馆。偶尔飘来一两朵白云悬浮在瓦蓝上,宛如印象派的风景画里自然的恒远韵律。薰衣草盛开的季节,整个仰韶染上了紫色的云霞,除了花朵还是花朵,除了芳香还是芳香,那是一种纯粹的浪漫和诗意,是神秘悠远的梦境,是熏衣草点燃的童话王国。
土地下安眠着厚重的文化,这种文化穿越时空绽放成迷人的薰衣草花海。这薰衣草难道不是仰韶文化的延伸吗?难道不是另一种仰韶文化吗?地上地下做了链接,那些先古文化在地下灿烂,让人愉悦的花朵在地面上绚烂,都美丽了这片土地。
土地这本书静默永恒,博大精深,读懂它的人,土地会把密码交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