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5日星期四
雨总是会被古今的各类文人骚客赋予一种同样的情感-悲。
说来也巧,每每大家们失意难过时,雨,总会以合适的状态加以陪伴。细雨绵绵对应着那种细腻的、忧愁的思念;倾盆大雨对应着那种激烈的、难以控制的伤心;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的雨对应着烦杂、定不下心来的惆怅;来去匆匆的阵雨对应着那种看的见却抓不住的转瞬即逝的无奈。
在笔下、在书中、在纸上,雨的存在总是有一种千变万化的单调,那是一种耐人寻味的与众不同。也确实该如此,下雨的方式像极了人类世界中一项重要的情感表达方式-泪。两者真的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它们颗粒状的外表、比如它们连绵不绝的“出场方式”、比如它们带给旁人的那种心理波动,它们是那么的美妙,那么的令人心醉,却让孤单的人心畏。
下雨是我最不愿意出门的时候,比起尤其喜爱在阴雨天出门]“踩水”的人,这时的我真的很宅。若下雨的日子正逢空闲或休息日,我会打开窗户,面窗而坐,倒一杯冰啤酒,不需要音乐,光是眼前这一幅“山色空蒙雨亦奇”,就已经会让我醉的更快些。每每此时,闭上眼,雨落在房檐、屋顶、树叶、地面、湖水中那些不同的声响交织在一起,那仿佛是一位长者与我相对而坐,不紧不慢的简述着自己的一生,至于故事的内容如何,是喜是悲,则全由心境的不同而变化着,哪怕是一点细微的心理波动,故事也会是大相径庭。
南方的清明,果然如杜牧手下的一般“雨纷纷”, 只是这一片好景中, 少了那“欲断魂“的行人,没了那指路的“牧童"”,我又该如何知晓那远处的“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