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故左监门中郎将上柱国江都公万公墓志铭并序

近日得一唐代碑帖《大唐故左监门中郎将上柱国江都公万公墓志铭并序》,志文未见书者署名,但书刻俱精,为近年来新出土唐墓志中的精品。其书法清雅隽秀,严谨整饬中又具舒展自如,并无刻板之气。结字中宫紧收,四围舒展,用笔直中含曲,方折劲挺,极具初唐楷书欧、褚风貌。此帖越看越好,激动之余,就想将全文整理并逐一注释,为墓主人做个年表,经过多日努力,终于完成。不禁感叹,万宣道是否会想到千年之后,有我这样一个现代人在给他的墓志铭做注释,给他编年表呢!

大唐故左监门中郎将上柱国江都公万公墓志铭并序


大唐故左监门中郎将1上柱国2江都公3万公4墓志铭并序公讳宣道,字道生,丹阳建康5人也。

夫弈弈崇基6,分轩丘而吐胄7;悠悠远沠8,掩妫水9而疏疆。徙层構於天阶,望隆江表;系芳蕤10於地绪,族茂秦中。瓜瓞11滋緜12,羽仪13纷蔼14。焕乎15家谍16,刊17夫国史18。

曾祖19玄宗,南齐20仪曹21尚书、徐兖二州刺史22,器宇弘裕23,仁风肃穆24,憩棠25流詠,野彦26驰心。

祖文简,梁27左光禄大夫28、广州刺史29,悬鉴清脩30,韶31资爽朗,蒲鞭罕用,苇杖32莫施。

父武刚,隋33利州刺史,皇朝赠34扬州诸军事、扬州刺史,封江都郡开国公,食邑35二千,谥曰惠公。挺曜珠台,含荣玉树,化光列壤,心期竹马。

惟公禀气兰薰,生涯玉润。龀龆36之岁,楚国贵妃37奏请公入内养训,有诏许焉。避席趍庭,闻诗闻礼。

年十有四,袭爵江都郡公,特敕授右千牛38北门供养39。司阶丹禁,察更漏於鸡人40;周卫紫微,著巡警於鸾幄。绩宣匪懈41,简在帝心42。爰降纶言43,赐庄田、奴婢。

贞观十五年44,擢拜游击将军45,除46右屯卫47新安府48果毅都尉49。位捴50千夫,荣开五校51。董52熊罴53之士,则王旅增严;挺鹰鹯54之心,则军政以穆。乾封元年55,恩诏授沛府56典军57,者王专知进马58,奉王教,赏锡一同长史59。

麟德二年(665)60,皇帝运天地之大德,杨日月之鸿晖,允四表61之属心,答三灵62之佇睠63,立祀梁山之岊64,封金日观之峯65。玉帛万重,业峻塗山之会;皇王十二,礼高齐相之言。延庆浃66於地根,隆泽洽於天宇。崇班普锡,例加两阶,拜宁远将军67。

乾封二年(667)冬,除春宫68右典戎卫郎将。驾在九成69,奉令充起居使70,蒙敕慰劳,赐杂綵71五十段。

総章二年(669)春,加阶,除口卫郎将。率兹戴鹖,仰卫疏龙。岩廊克清,桂宫增峻。

咸亨元年(670)冬,又拜定远将军72。而门欄警卫,非贤勿监;虑远防微,非明勿察。授左监门中郎将。勤勤脩政,孜孜奉国。淑慎闻於紫极,劬73劳著於青简。特敕赐杂綵七十段。朝游魏阙,朱轮与流水竸驰;暮还贵里,翠盖共飞云争鹜。

上元元年(674),驾幸东都,委公於宫城永安门74内留守。历观金简,详窥玉谍。每以彫虫小技,事止於缘情;长剑大言,有关於体国。不以居高易其志,不以荣辱累其神。行在言前,身居物后75。可谓令德76君子、国望人英者矣。岂图辅德愆期77,忽沉雾露,享年七十。粤以78上元二年(675)十月廿四日寝疾薨於京师兴化里第,恩令赠布绢一百段。即以三年四月廿三日迁神窆79於高阳之原80,归祔先君之茔,礼也。

惟公温恭成性,孝友自天。澹情誉毁之閒,灰心名利之境。而高岸深谷,尚有迁贸之期;不测日神,犹归代谢之理。交臂相守,藏山岂固。

呜呼!悲夫!有子七人,嫡子胜州都督府兵曹参军孝节等,夙承庭训,誉表珪璋,雪泣茹荼,痛缠骨髓。陟岵之望,没齿无忘;凋松之感,终天永结。川流日远,过隙不停。茕息相依,亦视阴而假漏。敬刊绿礎,迺作铭云。其词曰:

丹阳扸胤,黑水澄源。鸿基岳立,茂绪星繁。犹珠媚汉,似玉摛崐。公侯接武,衮职盈门。其一

弓弯叶碎,剑鍔惊尘。截蛟慙勇,落雁非神。门司警卫,明略超伦。耸戈丹掖,名威搢绅。其二

在家思孝,事君思忠。其孝奚若,资亲爱同。其忠伊何,王臣匪躬。清猷外洽,和顺内凝。其三

紫丸虚说,黄散空传。树风不息,隙马逾遄。既悲夜壑,还伤逝川。旧馆留月,新封结烟。一沉白日,万代黄泉。


1、左监门中郎将:官名。唐龙朔二年(662)置,四人,正四品下,掌监诸门,检校出入。

2、上柱国:勋之极也,正二品待遇,

3、江都公:江都郡开国公,爵位名,是对功臣的封赏以显其功绩,有云:爵显其功,位显其能。

4、万公:万宣道,字道生。公:尊称。

5、丹阳建康:今南京市。

6、弈弈崇基:弈弈,弈,通“奕”,形容高大的样子;崇基,建筑物的高大基座。

7、轩丘:轩辕之丘;吐:露;胄:从由从月,头盔。引申为受到保护的帝王或贵族的子孙。裔也、系也、嗣也。

8、沠:同“派”,水的支流。

9、妫水:妫读归,妫水:1. 妫水(阿姆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源出兴都库什山脉北坡,流经土库曼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曲折西北流入咸海。《大宛传》中称作西海。《史记·大宛传》:“大月氏在大宛西可二三千里,居妫水北。《史记》、《汉书》都提到“临妫水”。一直以来妫水也是文化的分界。2. 《史记》曰:“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娥皇、女英制服象的地方称为“妫”,把这里的水称为“妫水”,把她俩称为“妫水女”。妫水河的位置有河北、陕西、北京三种说法。因关系到舜都所在,争议很大,河北说颇为使人信服。

10、蕤:《说文》:蕤,草木华垂貌。

11、瓞:音叠,小瓜。《诗·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引用为祝愿子孙昌盛,兴旺发达。

12、緜:同绵。《诗经·大雅·绵》:緜緜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周部族的史诗性颂诗,概括了周人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漫长历史。

13、羽仪:《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孔颖达 疏:“处高而能不以位自累,则其羽可用为物之仪表,可贵可法也。”后因以“羽仪”比喻居高位而有才德,被人尊重或堪为楷模。

14、纷蔼:繁多。 晋 陆机 《文赋》:“虽纷蔼於此世,嗟不盈於予掬。” 晋 陆机 《秋胡行》:“道虽一致,涂有万端,吉凶纷蔼,休咎之源。”

15、焕乎:焕,形容词,光亮,鲜明。引申为:光芒四射。乎:语气助词,表感叹。出自《论语·泰伯第八》。

16、家谍:谍同牒,家族世系的谱牒。

17、刊:刻。

18、国史:原指当代人修纂的本朝实录和本朝历史,后泛指一个朝代的历史。

19、曾祖: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从小到大分别为:耳、云、仍、晜(音昆)、来、玄、曾、孙、子、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自己,简称“己”,是上九代与下九代的分水岭,不包含在“祖宗十八代”之内。

20、南齐:齐朝(479年—502年)南北朝中南朝的第二个朝代,是南朝四个朝代中最短命的,仅有二十三年。开国皇帝萧道成。

21、仪曹:官署名。三国曹魏尚书台有仪曹,以尚书郎主其事。晋、南北朝时,仪曹属祠部或殿中,所掌为吉凶礼制,隋无仪曹名,但礼部所辖有礼部、祠部,即原仪曹、祠部二曹。后世因称礼部郎官为仪曹。

22、刺史:“刺”检核问事,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始置刺史一人,隶属于中央的御史中丞和御史大夫,职权明确的规定,即“奉诏六条察州”,解决对地方监察不利的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官秩六百石,无固定治所。

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十二月“罢部刺史,更置州牧”,俸禄由六百石提高到二千石。

哀帝建平二年(前5年)夏四月“罢州牧,复刺史。”

哀帝元寿二年(前1年),刺史“复为牧”。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八年(42年),依旧制再改为刺史,官秩二千石。设十二人,各州一人,余一州隶司隶校尉,变无固定治所为各有驻地,奏事可遣计吏代行,不复自往。

灵帝中平五年(188年),刘焉谓四方多事,原因在刺史权轻。遂改部分资深刺史为牧。刺史实际已成为一州军政的长吏、太守的上级,州郡两级制随之形成。

魏、晋刺史有领兵、单车之别,单车即不领兵之意。领兵刺史四品,五品。领兵刺史多加将军号,任重者称使持节都督(某某等州)诸军事(任一州的刺史,同时都督数州甚至十数州军事),次为单车刺史“假节都督(某某等州)诸军事”,又次为使持节。南北朝沿袭。

隋炀帝改州为郡,改刺史为太守。又设司隶台,掌巡察,有刺史十四人,为司隶大夫属员,正六品,任巡察各地之职,其地位品秩,均与汉武帝时的部刺史相同,旋罢。

唐代改郡为州,改太守为刺史。至玄宗时,复州为郡,复刺史为太守。肃宗再复唐初旧制。

宋代以朝臣出知州(或府)事,所任即隋、唐刺史之职。欧阳修撰《丰乐亭记》,自称刺史;撰《醉翁亭记》,又自称太守,盖刺史与太守早无区别。宋官制另有刺史,作为虚衔,任者并不赴任。

元代以后,刺史一职名废。至清代则于知州的别称。

23、弘裕:犹宽宏;宏大。 汉 蔡邕 《荆州刺史庾侯碑》:“温温然弘裕虚引,落落然高风起世。”

24、肃穆:严肃而安静,形容气氛庄重。

25、憩棠:《毛诗正义》卷一之四〈国风·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此为周人怀念召伯德政的颂诗。后因以“憩棠”喻地方官的德政。

26、野:不受拘束;彦:有才学的人。

27、梁:梁朝(502年-557年)南北朝南朝第三个朝代,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享国五十五年,除梁惠宗被隋灭亡后,于607年在家中去世外,其余皇帝均非寿终正寝,惨,惨,惨。计有:气死2、杀死5、溺死1、闷死1、病死2。

28、左光禄大夫:文散官名。(文散官,古代表示官员等级的称号,与职事官表示所任职务的称号相对而言。)晋始于光禄大夫外加置。隋炀帝定散官称号为九大夫、八郎。左光禄大夫正二品,右光禄大夫次之、从二品。唐以下不设。

光禄大夫:战国时代置中大夫,汉武帝时始改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掌顾问应对,隶于光禄勋。魏晋以后无定员,皆为加官及褒赠之官。加金章紫绶者,称金紫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者,称银青光禄大夫。唐、宋以后用作散官文阶之号,唐朝光禄大夫为从二品,唐朝紫金光禄大夫为正三品,唐朝银青光禄大夫为从三品。宋朝光禄大夫为从一品,宋朝紫金光禄大夫为正二品,宋朝银青光禄大夫为从二品。元、明沿宋制为从一品,清代升为正一品。

29、广州:东吴时自交州分立。

30、悬鉴:高悬的镜子;清脩,亦作“清修”,古代多指谓操行洁美,今指不问凡尘琐碎之事,清静的修行。

31、韶:美好,美。

32、蒲鞭:以蒲草为鞭,苇杖:以蒲苇为杖,聊以示辱。谓刑罚宽仁。

33、隋:隋朝(581年—618年),中国朝代名。大象三年(581年),北周大丞相、柱国 杨坚受禅登基,改元“开皇”建立“隋朝”,定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因为杨坚原为随王,但“随”字的“辶”意思有忽走忽停不稳定之意,于是他便弃了“辶”,创了“隋”这个新字作为王朝之名。定都长安,设洛阳为陪都。

34、赠:追赠,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

35、食邑:1.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又称采邑、采地、封地。盛行于周。食邑原为世袭。战国时食邑主相互兼并,世袭制度废弛。秦汉推行郡县制,承受封爵者在其封邑内渐无统治权利,食禄已改为以征敛封邑内民户赋税拨充,其数量按民产计算,与周代按田邑大小区分者不同。食邑随爵位黜升而损益,亦得世袭。2.唐、宋时作为一种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勋阶封号食邑实封之分》:“其食邑与实封有别者,如余襄公 食邑二千六百户,实对二百户是也。”

36、龀龆:儿童换牙的年龄,七八岁。

37、楚国贵妃:万贵妃(生卒不详),万宣道姐姐,唐高祖李渊妃嫔之一。生楚哀王李智云。万贵妃生性恭顺,被唐高祖礼遇,宫中事一一咨决于万氏。

《新唐书·列传第四》:楚哀王智云,初名稚诠。善射,工书、弈。隋大业末,从建成(李建成)寓河东。高祖初,建成走太原,吏捕智云送长安,为阴世师所害,年十四。武德元年,追王及谥。《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三》:(617年五月)李建成、李元吉弃其弟智云于河东而去,吏执智云送长安,杀之。

38、千牛卫:始于唐代,正式名称为“左右千牛卫”,是大唐南衙“十六卫”中的两“卫”,不领府兵,专责“掌执御刀宿卫侍从”,是皇帝内围贴身卫兵。晚唐以后,随着“府兵制”的瓦解、“南衙十六卫”的衰败,“左右千牛卫”也逐渐变得徒有虚名,变成了虚衔的一部分。五代、宋、辽、金,皆是如此。

39、供养:指供奉安置;提供生活上所需要的物品、金钱。

40、鸡人:周 官名 掌供办鸡牲。凡举行大典,则报时以警夜。《周礼·春官·鸡人》:“鸡人掌共鸡牲,辨其物。大祭祀,夜嘑旦以嘂百官。

41、匪懈:不懈怠。《诗·大雅·烝民》:“夙夜匪解,以事一人。”郑玄笺:“匪,非也。”孔颖达疏:“早起夜卧,非有懈倦之时。”

42、简在帝心:成语出处: 《论语·尧曰》:“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指被天帝所察知。后演变为为皇帝所知晓。就是衡量一个人在皇帝心中的标准,如果简在帝心,说明皇帝已经知晓你的能力,并且注意到你,那你就离飞黄腾达咫尺之遥了。

43、纶言:出自《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 后因以“纶言”为帝王诏令的代称。

44、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年度大事记:唐朝与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李世绩击薛延陀,战于诺真水(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北),薛延陀大败,五万人投降,值大雪,又冻死十之八九。

45、游击将军,官名。汉朝始置,本为杂号将军。唐高祖武德七年(624)置为从五品下武散官。

46、除,拜受官位,初除之官。——《汉书·景帝纪》。注:“凡言除者,除故官就新官也。”

47、右屯卫,军事机构。古代禁卫军指挥机构。左右屯卫,隋炀帝时的十二卫之两卫,由文帝时的左右领左右府改。唐改为左右威卫。

48、新安府,唐代折冲府,属易州。详见《唐折冲府汇考》。

折冲府是唐代府兵制基层组织军府的名称。折冲府分上、中、下三等,上府一千二百人(有时增至一千五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所属的兵士通称卫士。每府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别将、长史、兵曹参军各一人,这是府一级的组织。府以下,三百人为团,团有校尉及旅帅;五十人为队,有队正、副;十人为火,有火长。

49、果毅都尉,唐宋军事职官名称。果毅都尉是折冲都尉的副职,每折冲府二人,分左、右,上府从五品下,中府正六品上,下府从六品下。

50、捴,同”总”。

51、五校,汉时对步兵、屯骑、长水、越骑、射声五校尉的合称。

52、董,从艸从重。本义是鼎蕫,一种比蒲草细小的草;假借为监督、管理。

53、罴,音皮,熊的一种,也叫棕熊、马熊或人熊,古称罴。

54、鹯,音詹,古书上说的 一种猛禽。似鹞鹰。

55、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唐高宗李治封禅泰山。

56、沛府: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第二子李贤府,龙朔元年(661年),改封沛王,其亲事府称沛府。

上元二年(675年),皇太子李弘猝死,李贤继立皇太子。不久,高宗命李贤留守长安监国。李贤处理政务明确公允,为朝廷内外所颂扬。

仪凤元年(676年),唐高宗亲笔下诏表扬李贤:“皇太子自留守监国以来时间不长,但留心政务,抚爱百姓,非常尽心,对刑法所施也细审详察。加之政务之余,能够专心精研圣人经典,领会深意。先王所藏书册都能研讨精华。好善正直,是国家的希望,深副我所怀。命赏赐绢帛五百段。”

李贤为太子期间,与武后关系紧张。当时,术士明崇俨深得高宗和武后信赖,曾对武后说“太子不堪承继,英王(武后第三子李显)貌类太宗”,又言“相王(武后幼子李旦)相最贵”,李贤听闻后深感厌恶。当时,皇宫中有流言说“李贤不是武后亲生,而是武后的姐姐韩国夫人与高宗的儿子”。李贤顿生疑虑,感到恐惧。武后送《少阳政范》和《孝子传》给李贤,以责备他不懂得为人子、为太子,还曾亲手书信斥责,李贤越发感到不安。

仪凤四年(679年),明崇俨被强盗杀害,却又迟迟抓不到凶手。武后怀疑是太子所为。

调露二年(680年),武后派人揭发太子阴谋,在东宫马房里搜出数百具铠甲,作为谋反凭证,命令薛元超、裴炎、高智周办理此案。高宗一向喜爱李贤,想要宽恕他。武后却说:“为人子心怀谋逆,应该大义灭亲,不能赦免罪行。”于是,李贤未能洗清罪责,被废为庶人,幽禁在长安。收缴的铠甲在天津桥焚毁,借以昭告天下。太子的近臣张大安、刘讷言等遭到贬职流放,高政被家人私刑处死,曹王李明受到牵连终遭废杀,连坐者十多人。

永淳二年(683年),幽禁数年的庶人李贤被流放到偏僻的巴州,走时妻儿仆从衣缕单薄,十分凄凉。皇太子李显为此上书恳请帝后怜悯,稍赐春冬衣物。

文明元年(684年),高宗驾崩,中宗李显继位,但仅一个多月就被武后废黜,改立睿宗李旦,武后由此把持朝政。不久后命令左金吾卫将军丘神勣前往巴州搜查庶人李贤的住宅,以防备谋反隐患。丘神勣到巴州后将李贤囚禁别室,逼令自杀,年仅二十九岁。武则天得知李贤死讯后,曾在洛阳显福门举哀,并将丘神勣贬斥,但不久重获启用。

垂拱元年(685年),武则天诏令恢复李贤雍王爵位。

神龙初年(705年),唐中宗李显复辟,追赠李贤司徒,并遣使者到巴州迎回李贤灵柩,以亲王身份陪葬乾陵,有“大唐故雍王墓志之铭”,墓志碑边长90厘米,厚20厘米,四周刻蔓草和十二生肖。上有墓志铭文,楷书40行,每行41字,共约1600余字,无撰写人姓名。

景云二年(711年),唐睿宗追加李贤皇太子身份,谥号“章怀”,与太子妃房氏合葬于章怀太子墓,有“大唐故章怀太子并妃清河房氏墓志铭”,墓志碑边长87厘米,厚17厘米,周边斜杀及志文四边刻蔓草。墓志铭文为卢璨撰,岐王李范书。楷书34行,每行33字,共约1100余字。

章怀太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为知名而又身世悲惨的皇太子。论出身,他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两个皇帝的儿子,他的同母长兄虽未即位,死后却被追尊为“孝敬皇帝”,两个弟弟是唐中宗和唐睿宗,妹妹是权倾一时的太平公主。可以说,李贤生活在一个不折不扣的皇权家庭里,这也注定了他必将卷入政治斗争而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论才华,李贤则是唐朝皇子中的佼佼者。二十余岁已能统召帝国杰出的学者们注释晦涩难懂的《后汉书》,其亲笔点评更被后世称为“章怀注”而极具文史意义。作为太子,李贤曾三次监国,并得到高宗褒奖和群臣拥戴,可见,这个年轻太子堪当大任,是帝国合格的接班人。然而,当时正值他的母亲武后政治得意之时,母子二人因此互相猜忌,颇多嫌隙。武后多次以书信方式责备太子,宫中则流传着太子不是武后亲生的谣言,最终太子未能幸免而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千百年来,关于章怀太子的死莫衷一是。两唐书均在言语间暗示太子是被武后诬陷杀害,《旧唐书·高宗诸子列传》中评论:“唐年钧德,章怀最仁,凶母畏明,取乐于身。”称太子是个品德高尚的孝子,以此驳斥他生前不孝谋逆的罪名,暗示太子是含冤被害。出土的墓志铭也有影射太子是被冤杀,但都未有明言直接死因。郭沫若曾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章怀之死与武后无关,而是当时的宰相裴炎为夺权所为。总之,不论太子因何被害或者被谁所害,他死于帝国最高权利的争夺和由此产生的忌恨、阴谋却大体可以肯定。自古以来为了夺得皇位,兄弟相残、父子反目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也是古时封建统治的残酷之所在。

相传太子李贤有感于母子亲情在权力斗争之下已荡然无存,乃作《黄台瓜辞》,以藤蔓比喻武后,因四个瓜先后被摘而感伤四兄弟性命朝不保夕,希望武后看后醒悟。诗文如下: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注:史学界对作者是否李贤本人存疑,该诗最早见于李泌劝谏唐肃宗时所说。唐肃宗听闻后大惊,并称“朕不知此”,因此也可能是李泌为达政治目的而自行编造。)

57、典军,军事职官名称。唐代置有典军,亲王亲事府和亲事帐内府各设典军二人,副典军二人,为正、从五品上的武官,掌统本府校尉以下亲王亲事和帐内守卫陪从之事。

58、此句不知何意,待解。

59、长史,官名,其执掌事务不一,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最早设于秦代,当时丞相和将军幕府皆设有长史官,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或幕僚长。唐代州刺史下亦设立长史官,名为刺史佐官,却无实职。但大都督府的长史则地位非常高,相当于上州刺史,甚至会充任节度使。

60、麟德,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唐高宗封禅泰山应在麟德三年即乾封元年。

61、四表,指四方极远之地,亦泛指天下。《书·尧典》:“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孔颖达 疏:“圣德美名,充满被溢於四方之外,又至於上天下地。”

62、三灵,1.指日、月、星。《汉书·扬雄传上》:“方将上猎三灵之流,下决醴泉之滋。”颜师古注引 如淳 曰:“三灵,日、月、星垂象之应也。”2.指天、地、人。《文选·班固<典引>》:“答三灵之蕃祉,展 放唐 之明文。”李善 注:“三灵,天、地、人也。”3.指天神、地祇、人鬼。《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三年》:“臣 光

曰:治国家者固不可无信。然 彦珣 之恶,三灵所不容,晋高祖 赦其叛君之愆,治其杀母之罪,何损於信哉!”胡三省 注:“三灵,谓天神、地祇、人鬼。”4.指灵台、灵囿、灵沼。《诗·大雅·灵台序》“灵臺,民始附也”唐

孔颖达 疏:“《大雅·灵臺》一篇之诗,有灵臺,有灵囿,有灵沼,有辟雍。其如是也,则辟雍及三灵,皆同处在郊矣。”5.道教称三魂为三灵。《黄庭内景经·琼室》:“何为死作令神泣,忽之祸乡三灵殁。”梁丘子注:“三灵,三魂也。谓爽灵、胎光、幽精。”

63、佇睠,同眷伫,眷念期待。

64、梁山,泰山;岊,音节,《说文》陬隅,高山之节,指山角落。

65、封禅是古已有之的礼仪。按照《史记·封禅书》张守节《 正义 》解释:“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麟德二年(665年)十月, 唐高宗率文武百官、 扈从仪仗,武后率内外命妇,从东都紫微城出发,封禅车乘连绵数百里,随行的还有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国、倭国、新罗、百济、高句丽等国的使节和酋长。十二月云集泰山下,派人在山下南方四里处建圆丘祀坛,上面装饰五色土,号“封祀坛”;在山顶筑坛,广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号“登封坛”;在社首山筑八角方坛,号“降禅坛”。次年正月高宗首先在山下“封祀坛”祀天;次日登岱顶,封玉策于“登封坛”;第三日到社首山“降禅坛”祭地神,高宗行初献礼毕,武后升坛亚献。封禅结束后在朝觐坛接受群臣朝贺,下诏立“登封”、“降禅”、“朝觐”三碑,称封祀坛为“舞鹤台”、登封坛为“万岁台”、降禅坛为“景云台”,改元乾封,改奉高县为乾封县。

唐高宗李治统治时期,做到了隋朝、唐高祖、太宗没做到的事情。高宗时期,唐朝西面攻灭西突厥,在天山大破铁勒,东面征服了百济,消灭了高句丽,唐朝的疆域达到了极盛,就凭借这点,李治封禅泰山。

唐高宗李治封禅泰山,最大的特色是他带皇后武则天,并且允许武则天参与祭祀典礼活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66、浃,湿透。

67、宁远将军,为杂号、散号将军之一,唐、五代和宋代用为武散宫阶称号,正五品下。

68、春宫,太子居住的宫室。

69、九成,唐代宫名。

70、起居使,官名。

71、綵,同彩。

72、定远将军,官名,南朝梁沿置。唐为武散官,正五品上。

73、劬,音渠,勤劳。

74、永安门,唐代太极宫东、西、南、北四面共开有十个城门,位于长安城正北。其中南面开有三个城门,中为承天门,左为永安门,右为长乐门。正北为朱雀门。

75、此句堪比范仲淹《岳阳楼记》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6、令德,美德,有高尚道德的人。

77、愆期,延误日期。

78、粤以,解释为发语词,无意。

79窆,音扁,用来牵引棺椁下墓穴的石头。

80高阳原,今西安市西南, 僪河北岸的一大片高地,此地出土大量唐、宋墓葬。


万宣道年表

隋大业元年(605)出生。

7-8岁左右,进入唐国公府。

唐武德二年(619),十四岁,袭爵江都郡公。特敕授右千牛北门供养。

贞观十五年(641),三十六岁,擢拜游击将军(从五品下),除右屯卫新安府果毅都尉(从五品下)。

乾封元年(666),六十一岁,恩诏授沛府(沛王李贤府)典军。唐高宗封禅泰山,加官两阶,拜宁远将军(正五品下)。

乾封二年(667)冬,六十二岁,除春宫(太子李弘)右典戎卫郎将。

総章二年(669)春,六十四岁,加阶,除卫郎将。

咸亨元年(670)冬,六十五岁,拜定远将军(正五品上),授左监门中郎将(正四品下)。

上元元年(674),六十九岁,在宫城永安门内留守。

上元二年(675),十月廿四日寝疾薨於京师兴化里第,享年七十岁。

上元三年(676)四月廿三日迁神窆於高阳之原,归祔先君之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723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485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998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23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355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79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89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19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19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71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00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38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9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8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17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47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34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