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字公路,袁绍表弟兼亲弟弟,由于袁绍是庶出,所以袁术这个嫡子,更有接班权。可是自从袁绍被过继给亲戚,袁绍翻身了,成了表亲家的继承人。所以,对袁术来说,某种程度上从小这个哥哥便压他一头。也许这也是兄弟俩后来互相敌对的其中一个原因。
袁术年轻时以侠客风气出名,举孝廉入仕。某种程度上兄弟俩也是拉开群雄割据局面的原因,当初二人与大将军何进共同对付十常侍,结果何进却被他们弄死了。二人随机加入清除十常侍的行列。正是这一举动,引出十常侍残党挟持少帝出逃,后来董卓进京,祸乱一方,进而十八路诸侯会盟讨董,引发群雄割据。
由于孙坚夺取南阳,袁术以南阳为地盘,但是他在南阳挥霍无度,导致南阳百姓苦不堪言。此时袁氏兄弟开始决裂,袁术与刘表,袁绍不和,向北结交公孙瓒,并且根据记载来看袁术此时已经变了初心,不过由于国仇家恨还是坚决要讨伐董卓的。《英雄记》记载:先人以来,奕世相承,忠义为先。太傅公仁慈恻隐,虽知贼卓必为祸害,以信徇义,不忍去也。门户灭绝,死亡流漫,幸蒙远近来相赴助,不因此时上讨国贼,下刷家耻,而图於此,非所闻也。又曰'室家见戮,可复北面',此卓所为,岂国家哉?君命,天也,天不可雠,况非君命乎!慺慺赤心,志在灭卓,不识其他。可后来李傕郭汜入长安打败吕布挟天子以令诸侯,李傕郭汜又向他抛出橄榄枝,他关了使者抢了符节,也算是收下了。
再说到袁术大不敬的称帝,曹老板的《蒿里行》“淮南弟称号 ,刻玺于北方。”说的就是这个。为了称帝愣是给自己追根溯源找了一堆理由,什么汉室衰退,夜观天象……来让自己更加正统。建安二年,袁术在一片咒骂中愣是坐上了天子之位,这一举动也间接导致他成了众矢之的。再加上当皇帝以后,他继续寻欢作乐,挥霍无度,这让本就苦不堪言的百姓雪上加霜,他的失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个,他失去了群众基础。
成为众矢之的后,孙策立业成家和袁氏集团正式决裂,吕布、曹操等人本就与他不对付,孙策使他失去了南边,再加上吕布曹操的两方输出,袁术只能不断败退,东汉末年最不缺的就是天灾,在天灾加持下,袁术集团简直是到了地狱难度。并且自己称帝败坏了自己名声,各路诸侯拒不收留他,就在这时他想到了一个人,那个他曾经也许看不起的哥哥——袁绍。他这会只能“名正言顺”地禅让帝号 ,并且对着袁绍一顿彩虹屁,其实不难看出但是袁绍的实力之强。袁绍最终答应接收袁术,然而天不遂人愿,在北上投奔的路上,袁绍遇到了刘备,刘备奉曹操之命前来阻截袁术,咱们刘皇叔又是汉室宗亲怎么可能容忍这个自封的皇帝 ,只能说袁绍路走窄了。经过这一战,袁术势力彻底失败,六月退往江亭,此时只剩下了三十斛麦子,《魏书》记载:问厨下,尚有麦屑三十斛。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坐櫺床上,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至于此乎!"因顿伏床下,呕血斗馀而死。
他死之后妻子儿女依附刘勋,孙策打败刘勋后,又被孙策收下,儿子担任吴国官员,女儿成了孙权老婆。
袁术的亡败其中一个原因便是他坐拥家产却挥霍无度,自立为帝无心夺取天下,且败坏了自己名声,致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不过要说贡献,那就是他资助过孙家,孙策后面立业一定程度上也依靠了袁术。可叹,袁氏兄弟二人,最终为他人做了嫁衣。
袁术字公路,司空逢子,绍之从弟也。以侠气闻。举孝廉,除郎中,历职内外,后为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董卓之将废帝,以术为后将军;术亦畏卓之祸,出奔南阳。会长沙太守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术得据其郡。南阳户口数百万,而术奢淫肆欲,徵敛无度,百姓苦之。既与绍有隙,又与刘表不平而北连公孙瓒;绍与瓒不和而南连刘表。其兄弟携贰,舍近交远如此。【吴书曰:时议者以灵帝失道,使天下叛乱,少帝幼弱,为贼臣所立,又不识母氏所出。幽州牧刘虞宿有德望,绍等欲立之以安当时,使人报术。术观汉室衰陵,阴怀异志,故外讬公义以拒绍。绍复与术书曰:"前与韩文节共建永世之道,欲海内见再兴之主。今西名有幼君,无血脉之属,公卿以下皆媚事卓,安可复信!但当使兵往屯关要,皆自蹙死于西。东立圣君,太平可冀,如何有疑!又室家见戮,不念子胥,可复北面乎?违天不祥,愿详思之。"术答曰:"圣主聪叡,有周成之质。贼卓因危乱之际,威服百寮,此乃汉家小厄之会。乱尚未厌,复欲兴之。乃云今主'无血脉之属',岂不诬乎!先人以来,奕世相承,忠义为先。太傅公仁慈恻隐,虽知贼卓必为祸害,以信徇义,不忍去也。门户灭绝,死亡流漫,幸蒙远近来相赴助,不因此时上讨国贼,下刷家耻,而图於此,非所闻也。又曰'室家见戮,可复北面',此卓所为,岂国家哉?君命,天也,天不可雠,况非君命乎!慺慺赤心,志在灭卓,不识其他。"】引军入陈留。太祖与绍合击,大破术军。术以馀众奔九江,杀扬州刺史陈温,领其州。【臣松之案英雄记:"陈温字元悌,汝南人。先为扬州刺史,自病死。袁绍遣袁遗领州,败散,奔沛国,为兵所杀。袁术更用陈瑀为扬州。瑀字公玮,下邳人。瑀既领州,而术败于封丘,南向寿春,瑀拒术不纳。术退保阴陵,更合军攻瑀,瑀惧走归下邳。"如此,则温不为术所杀,与本传不同。】以张勋、桥蕤等为大将军。李傕入长安,欲结术为援,以术为左将军,封阳翟侯,假节,遣太傅马日磾因循行拜授。术夺日磾节,拘留不遣。【三辅决录注曰:日磾字翁叔,马融之族子。少传融业,以才学进。与杨彪、卢植、蔡邕等典校中书,历位九卿,遂登台辅。献帝春秋曰:术从日磾借节观之,因夺不还,备军中千馀人,使促辟之。日磾谓术曰:"卿家先世诸公,辟士云何,而言促之,谓公府掾可劫得乎!"从术求去,而术留之不遣;既以失节屈辱,忧恚而死。】
时沛相下邳陈珪,故太尉球弟子也。术与珪俱公族子孙,少共交游,书与珪曰:"昔秦失其政,天下群雄争而取之,兼智勇者卒受其归。今世事纷扰,复有瓦解之势矣,诚英乂有为之时也。与足下旧交,岂肯左右之乎?若集大事,子实为吾心膂。"珪中子应时在下邳,术并胁质应,图必致珪。珪答书曰:"昔秦末世,肆暴恣情,虐流天下,毒被生民,下不堪命,故遂土崩。今虽季世,未有亡秦苛暴之乱也。曹将军神武应期,兴复典刑,将拨平凶慝,清定海内,信有徵矣。以为足下当戮力同心,匡翼汉室,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吾备旧知,故陈至情,虽逆于耳,骨肉之惠也。欲吾营私阿附,有犯死不能也。"
兴平二年冬,天子败於曹阳。术会群下谓曰:"今刘氏微弱,海内鼎沸。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於诸君意如何?"众莫敢对。主簿阎象进曰:"昔周自后稷至于文王,积德累功,三分天下有其二,犹服事殷。明公虽奕世克昌,未若有周之盛,汉室虽微,未若殷纣之暴也。"术嘿然不悦。用河内张炯之符命,遂僣号【典略曰:术以袁姓出陈,陈,舜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又见谶文云:"代汉者,当涂高也。"自以名字当之,乃建号称仲氏。】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置公卿,祠南北郊。荒侈滋甚,后宫数百皆服绮縠,馀粱肉,【九州春秋曰:司隶冯方女,国色也,避乱扬州,术登城见而悦之,遂纳焉,甚爱幸。诸妇害其宠,语之曰:"将军贵人有志节,当时时涕泣忧愁,必长见敬重。"冯氏以为然,后见术辄垂涕,术以有心志,益哀之。诸妇人因共绞杀,悬之厕梁,术诚以为不得志而死,乃厚加殡敛。】而士卒冻馁,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术前为吕布所破,后为太祖所败,奔其部曲雷薄、陈兰于灊山,复为所拒,忧惧不知所出。将归帝号於绍,欲至青州从袁谭,发病道死。【魏书曰:术归帝号于绍曰:"汉之失天下久矣,天子提挈,政在家门,豪雄角逐,分裂疆宇,此与周之末年七国分势无异,卒强者兼之耳。加袁氏受命当王,符瑞炳然。今君拥有四州,民户百万,以强则无与比大,论德则无与比高。曹操欲扶衰拯弱,安能续绝命救已灭乎?"绍阴然之。吴书曰:术既为雷薄等所拒,留住三日,士众绝粮,乃还至江亭,去寿春八十里。问厨下,尚有麦屑三十斛。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坐櫺床上,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至于此乎!"因顿伏床下,呕血斗馀而死。】妻子依术故吏庐江太守刘勋,孙策破勋,复见收视。术女入孙权宫,子耀拜郎中,耀女又配於权子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