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读《时间的悖论》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对时间,甚至时间观有了一个全面的认知:从主观时间到客观时间,从过去到超越未来。
但是今天看到《时间的秩序》之后,我才发现,我从来没有思考过:时间到底是什么。
这本书和时间管理没有直接关系,而是用物理学去证明时间的一些概念,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时间是不存在的。
所谓时间,是地球人根据记忆,从与宇宙的接触中推断出来的一个概念。
时间只在人类的范畴里有用,放在宇宙中,并不适用,不同星球的“时间”,甚至只是地球上不同地段的“时间”都不一样。
换句话说,时间的流动不是宇宙的特征,而是像天空的旋转一样,来自我们在自己角落中的独特视角。就像当初地球人以为是太阳绕着地球转一样,这是我们视角的选择。
不是因为有了时间,才有了我们,而是有了我们,才给了时间的定义,时间并不知道我们把它叫做时间。
我们一提到时间会想到它均匀、统一、有序。
但作者却从物理学的角度一一否定了这些概念。
最终就像物理课上做力学题首先要给出的假设:理想条件下,没有任何其他条件干扰。
我们经验里的时间,也是类似这样一种理想条件下的概念,是一种近似、近似再近似的描述。
物理课与我而言一直是一种折磨,书本上学到的绝大多数知识,也早就还给了老师,但是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却可以看得津津有味。
刚塑造起来的时间观,就这样被一个学者用物理知识一点点碾碎,那种感觉,痛并快乐着。
接下来,我可以用被碾碎的时间观,重塑自己的新时间观。
时间是不能管理的,它看不见摸不着,是我们不可触及的存在,我们需要管理的,是我们自己,更具体一些,是我们的注意力。
以前都说,我们的时间用在哪里,我们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然而,相似背景的一批学生,在同一个教室用同样的时间上同样的课,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
他们的时间用在了同样的地方,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却没有用在同样的地方。
时间,或者说时间管理,对我们来说,都是用我们的视角来主观描述的一件事,无论我们想要用多么高级的方法去管理时间,时间都不会对我们高看一眼,该走就走,绝不停留。
虽然时间没有一个物理学上确切的定义,但我们又确实能感觉到时间的存在,甚至可以用把它比作长河,用流逝来形容。
这种若隐若现的感觉,很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