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认为心底里是一个喜欢看书的人,但和书的关系一直相处的不是很好。直到这些天跟着大家一起关注阅读这件事,慢慢觉得和书需要从长计议,慢慢相处。阅读也跟找对象谈朋友几分相似。
一看包装。不管是比武招亲,还是媒婆搭线,首先就得先了解对象在坊间的评价如何?各种侧面信息,了解到底是不是自己的style。
1.看书名——好好学习 个人知识管理 精进指南。从书名看,是一本将如何学的一本书,学的东西是个人知识管理,级别是精进层次。那么读完此书要达到的目的就应该要学会如何进行个人的知识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2.看上架建议。本书没有在商标位置标明上架分类。但在目录前一页有标:科学思维—指南。难道是此书还是一个未开辟的细分品类?
3.看作者——成甲。不知道立马百度,查看作者的头衔,专业,及擅长及作品。了解到作者擅长认知思维,个人时间及知识管理,这是我今年需要学习的一类主题。
4.看书封。就是看牛人的好评推荐,从这些字眼里也能看到本书告诉读者的一些关键信息,牛人肯定会提及。什么重度学习者,刻意练习,内化,学习怎样学习,有关知识的知识,元知识。听起来蛮有重量感的,是将底层的。学到是一些万变不离其宗的东西!期待!
5.看策划出版机构——中信出版集团。反正是一家很大很有名的一家出版社。以前看书从不去关注这方面信息,后来百度了下,原来出版策划机构也是有专长和性格的!看来这方面尝试还得补一下。好吧!加入待做清单事项。
6.看版次及印次,版次印次越多说明此书越畅销,叫卖自然有其原因。2017年2月第1版,知道是新书抢先看,后续评价就等我们验证了。
二、看整体。
看完包装后,我有一个初步判断,作者想告诉读者的是关于知识管理的知识主题。知识管理我已经听过看过一些,作者有什么新的东西?我倒想看看!
1.看序言和引言。
看序言和引言前,就要了解序言和引言的目的是什么?很形象的比喻,序言就像产品说明书,引言就像开场白!每一个成分都有告知使用者一些重要的资讯,需要读者去有意识的获取,但是过去没有老师这样教导。此刻,深刻感受到老师引导我们这样读书的方式,就是一种顺藤摸瓜的方式。书其实也是一个由单个小部件组装而成的产品,部件是段落或者文字罢了。我们于书的关系,跟我们使用一辆车没有多大不同。
由于时间限制,我们看序言也要抓关键,利用扫视,看段落结构,一些逻辑性的必须会告诉我们作者想说什么。同样不能掉进细节!
重点的语句总是有一些总结性的话语衔接的。序言中,作者用大量篇幅在讲写此书的初衷,这是作为“产品说明书的重要部分”,初衷有两点,第一学习改变底层认知,第二是自我实现。还需要从序言中了解的是,本书的内容结构。这部分一般也是作者必会提及的。作者用了“核心问题”四字,让我关注到也是本书的重点——如何找到有价值的临界知识,并把它应用到生活中。
到此,有对本书有了一些结构上的认识。但仍时刻记住自己之前的一些疑问!带着问好前行!
2.看目录。
本书目录在前,自序和引言在后。我一般的思维就是谁在钱就看谁?然而这是最合适的吗?既然是检视阅读,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到整本书的大致内容,我的建议是先先看序言和引言看主题,心里先有个谱,然后再看目录拆结构。
看目录要先看一级目录。
第一章,认知知识与认知管理
第二章,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
第三章,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第四章,案例:核心临界知识及其应用
一目了然,重点词是认知与临界知识!四个章节的层次是递进的关系。所以要给人讲清本书的主旨,就要弄清临界知识是什么意思。
3.看关联的书目书系。是作者思想进化的基础。看自己对这些书目是否了解,能判断这个体系的熟悉程度。所以有必要自己建立主题书系,方便做主题阅读。好!加入行动清单吧!
四、看细节
从看整体中,大致知道重点是第三章,如何发现和使用临界知识。
第三章共54页,作者写这么多,其实也是有几个观念展开去的,那检视就是要把它逆向化,浓缩化。所以,继续关注关键字。有些关键字很难提炼出,因为作者把关键字转译成其他的表述了,也需要注意!
比如说,为什么临界知识能四两拨千斤?其实就是说临界知识的重要性。发现作者喜欢用假设求证说明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感知对陌生或常见关键词的敏感度。会发现,文中有大量的熟悉但又无法言说的关键词,不能细看,先打问号!
五、下判断。
当看到好的答案来自于好的问题。对问题的理解深度有要看他的问题界定和解释深度!好有道理的样子!拆解如此深度,再次刷新认知!必须读!
六、粗阅读
抱着尝试简要输出的目的,本书讲了什么?关键词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运用了哪些原理?哪些工具?哪些方法可借鉴?
粗读本书,主要以临界知识为线索,讲将临界知识作为一个思考解决问题工具。
水平不足,还有很多疑问,带着问题细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