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然后再开展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兴趣又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更是注意的重要源泉。如何进一步凸显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创设孩子们喜欢的情景?与孩子们一番讨论之后,我们选定了大家都喜欢的“故事”这一形式,开启了创编情景故事之旅。
因为每个孩子既是编剧,又是画家,还有可能是故事主角,所以兴趣空前高涨,越来越多的孩子课下喜欢围在我身边,滔滔不绝地展示他独特的创意,巧妙的构思,解决了什么数学问题……孩子们越来越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为了让孩子们在创编时凸显数学问题,合理巧妙地构建知识网,我和孩子们共同梳理出了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目标感要强。创编情景故事是为理解数学问题服务的,要有一定的数学内涵,要有足够的数学信息,要有助于引发孩子自己以及读者的深度思考,而不是求一时热闹、好玩,只考虑到观赏性,而失去应有的“数学味”。
2.必须是原创。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借助创编数学情景故事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得到较好的开发培养。
3.可以组团合作。创编过程中,既可以独当一面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学习伙伴合作进行,既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体现合作精神,培养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与态度。
接下来就是孩子们大展身手的时候啦!有的孩子在设计情景故事时是把整册知识整合成几类,按知识分类来设计不同的背景,例如,在“线和角”这一单元,孩子们设计的背景多是游乐场,在设计“乘除法”这一单元时背景则多是商场。而有的孩子是在一个背景下把全册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完整知识网络,在此背景下的观察发现和情景对话,孩子更容易理解掌握重难点知识,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取于生活,用于生活,从而愿意接近数学,锻炼了孩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更有效地激活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实践证明,通过自主创编情景故事,孩子们更易于接受所学知识、更愿意、更乐于学习数学,学习数学的方式也由被动或消极接受转变为自发和主动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情景故事的创编之旅才刚刚开启,希望在这条探索之路上我们可以越走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