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强化训练第四讲----赋、比、兴

亲爱的诸位诗友,前三讲对近体诗,也就是格律诗在写法上作了一些初步的阐述。从绝句的写作到律绝中需着重注意的点及律绝写作相关的严格要求都作了一些详细的解读。但在近体诗的写作中,靠这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许多实际的方式与方法,才能写出好诗来。这就好比起房子,框架起好了,还需要进行装修,只有装修得好,才住得舒适。今天就开始第四讲:

四,古诗写作中的基本表现手法~~赋、比、兴

写诗,就是要表达出美好的意境,而这种意境就是作者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高水平的、深层次的悟性。每一首好的诗词都会给读者呈现出一种意境美,在大脑中形成一幅乃至多幅图画,让人有深临其境、深历其中之感。并让人得到享受,得到感悟,得到启迪。只有意境高超、深远,使人读后感受到它的诗味浓郁、情意盎然,使人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深思回味后而浮想联翩,或受到作者思想启示,让读者以哲理性的思考的这类作品,才有生命力,才有其诗词的独有价值。

怎样才能营造出诗词作品的美好意境呢?这就需要诗歌创作者具有高超的创作手法,在创作过程中熟练掌握并运用各种技巧,从而让作品有艺术感染力。古人的赋、比、兴这三种创作手法就是古人留下的精髓。

赋、比、兴是《诗经》中的三种表现手法。其实这就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写作中,总结与归纳的几种表现手法,也就是诗的写作技巧。但诗的写作技巧还远不止此。但今天这一讲中,暂不讨论其它创作技法,只对赋、比、兴这三种技巧作一些表述。

赋比兴这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最早的记载,见于《周礼·春官》,里面是这么说的:“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到后来,在《毛诗序》中,将《诗经》中这个“六诗”,称之为“六义”:“故诗有六义焉:风、赋、比、兴、雅、颂。”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对此解释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既然是六义,为什么这里只讲赋、比、兴,而不讲风、雅、颂呢?

其实这风、雅、颂这个三义并非写作中的表现手法,而是根据乐调的不同分成的三种乐调形式。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这大部分也就是民歌。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产生于春秋时期。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于是这风雅颂,大家可以不必去研究学习,但赋比兴作为表现手法,一直贯穿整个中华诗词史的写作,从未间歇,一直延续并发展着。要真正写好古诗词,我们各位诗友现在常写的格律诗,都有赋比兴的手法。于是,了解并认真学习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对提高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1,赋

这里说的赋,不是说的赋文,而是诗在写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也就是一种修辞手法。是作者把思想感情、相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比兴,或者起兴后再用赋,这也是相互作用、相互连贯的。

所谓“赋” ,就是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用的是白描手法。

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杜甫诗中的许多名篇都是采用赋法,如叙事诗《新安吏》、《石壕吏》、《垂老别》、《无家别》等都是通过直接的叙述使情景再现;但是赋法并不仅仅用于叙事,如他的《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也用了敷陈铺叙的白描手法,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这样震撼千古的名句,既叙事,也抒情。

李白的《静夜思》用的也是赋法: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用白描的手法,将那些引起他思乡之情的具体情景直接描述出来。由于月亮能照到他自己也能照到他的故乡,而故乡的亲人也同时能看到这月亮,所以这种情景具有典型性,能够唤起人们相同的体验。他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都是用的赋法。

再比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词下片集中铺排写农户三个儿子劳动场景,富有情韵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形象地刻画出小儿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这种直接叙事的方法就是赋,是一种直言其事的表现手法。就是直接陈述,直描情状,直抒胸臆,直写人物,直写景物。

赋的要求:

一是要把事、人、情、景交待清楚,明白,让人一目了然;

二是要讲究曲折、起伏,不能平淡如水,没有意境,没有诗味;

三是要有有主线,比如叙事诗,就要用一条主线贯穿首尾,短诗也亦有短的主线。就是说不要东一榔头,西一耙子,让人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

用赋的手法写动物,比如:

相和歌辞·江南曲·鱼戏莲叶间

作者:陆龟蒙(唐代)

鱼戏莲叶间,参差隐叶扇。

鳷鶄鸀鳿窥,潋滟无因见。

鱼戏莲叶东,初霞射红尾。

傍临谢山侧,恰值清风起。

鱼戏莲叶西,盘盘舞波急。

潜依曲岸凉,正对斜光入。

鱼戏莲叶南,欹危午烟叠。

光摇越鸟巢,影乱吴娃楫。

鱼戏莲叶北,澄阳动微涟。

回看帝子渚,稍背鄂君船。

用赋的手法写事件:例《木兰诗》佚名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用赋的手法写人物: 例《孔雀东南飞》佚名

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

赋的手法多种多样,要灵活把握与运用。赋的具体要求:

一是要把事物交待清楚,让人看得明白;

二是在交待事物时要讲究曲折、起伏、变化,不能平淡如水,没有一点意味;

三是要有主线,这主要是在写长诗,如叙事诗不能有头无尾。

2,比

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一般是以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

比: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而在“比兴”中,“比”为“比喻”之意。)

比就是类比(赋比兴中比的意思是类比,不同于网络上流传的比喻,其中类比与比喻的详细差别请另行查询,这里不作赘述)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可以理解为故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作类比。一般说,用来作比的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诗经》中比的运用很广泛,比较好理解。其中整首都以拟物手法表达感情的比体诗,如《魏风·硕鼠》《小雅·鹤鸣》,独具特色:而一首诗中部分运用比的手法,更是丰富。《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连串的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关于“比”,古人有一些言简意明的定义。如战国时期的惠施就说:“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宋代朱熹则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用我们的话来说,比,就是对于本质上不同的两种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或者用浅显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和情感,使人易于理解;或者借助描绘和渲染事物的特征,使某一事物生动、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现代修辞学上把比列为比喻比拟两种辞格。比,是诗词创作的形象化的重要手段,是运用得最早、最广泛的形象思维的一种艺术方法。

古典诗词中的比喻和比拟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纯乎比体的诗,即全诗所描绘的中心形象只是一种譬喻,不是诗人真正歌咏的对象,而是用以打比方来表意说理。如唐代诗人张籍的《猛虎行》:

山南山北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空谷,雌雄上下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少年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

这首诗刻画了猛虎的形象,描绘猛虎如入无人之境凶残叼取牲畜的图景。但是诗人真正的用意不在写虎,而是借写虎的凶残来比喻和影射无恶不作的土豪和酷吏。像这种以比拟手法咏物言志或托物明志的诗,是有许多许多的。

我下面就这首《国风·魏风·硕鼠》等诗作对“比”作些具体的阐述。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这首诗的意思是: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黍!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照顾。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土有幸福。

那乐土啊那乐土,才是我的好去处!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麦!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优待。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国有仁爱。

那乐国啊那乐国,才是我的好所在!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苗!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慰劳!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郊有欢笑。那乐郊啊那乐郊,谁还悲叹长呼号!

你看,这通篇的比喻,寓意全在咏物中。此篇以硕鼠喻剥削者虽与以鸱鸮喻恶人相同,但《豳风·鸱鸮》中后半仍以鸟控诉鸱鸮展开,寓意包含在整体形象中,理解易生分歧;而此篇后半则是人控诉鼠,寓意较直,喻体与喻指基本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这老鼠“贪而畏人”,重敛者蚕食于民,比大鼠过之不及,这首诗的寓意,影响深远,故传唱至今。对两千年后的某些现代人,亦具有强烈的讽刺价值。这就是人性劣根性的本质特征,千古延续不变,让这首诗几千后仍闪耀着光辉。

象今人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句,也是以“抽刀断水”这件事来比喻“举杯销愁”这件事。把举杯消愁这个比较抽象的状态,用抽刀断水这个形象的状态加以说明,便于读者理解感悟 。

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把人间的悲欢离合状态,用月亮的阴晴圆缺比喻出来。

再如: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

谁能说说“闲愁”是什么样子呢于是作者就用了比喻:闲愁就像“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人的情感是抽象的,看不到,摸不着,只有用具象来比喻,才会给人以明晰的印象。如李白《秋浦歌之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这首诗中用了两个比喻,一说愁生白发,白发竟然有三千丈;二是说白发如秋霜,对镜触目惊心,为壮志未酬而人已衰老而无限感叹。又如李商隐的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的这首七律,颔联、尾联都用了比喻,颔联的比喻尤其精美,将抽象的感情变成生动优美的艺术形象,感情真挚,意境含蕴。美妙传神的比喻,不但能使所咏事物形象鲜明,而且可以加强抒情的气氛。还有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比喻的手法描绘琵琶演奏的声音,非常生动贴切:“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些大家在运用比喻手法都可谓炉火纯青。

这个“比”,若是做得成功,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在人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中选择事物作喻体。

②、若能把“比”用得有感染力,引起共鸣,就要把比喻体在创作过程中用得贴切、用得生动、用得无痕。

③、要让“比”具有感情色彩。把日常生活中美好的形象用于歌颂,把那些丑恶的形象用在抨击或讽刺上。

④、比喻不能总是那么几个固有的形象,要依据不同时代的不同特征,准确地选取新的、带有普遍性的喻体, 才会产生艺术感染力。

通过上面的阐述与举例,大家可以看出,诗词中的“比”,大多是句子与句子之间来完成的。这个“比”的目的,就是把一件比较抽象的概念性词句喻为一个更生动、更容易被读者接受的句子,而这个喻体与被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或可比性。

3,兴

所谓“兴”,就是即物起兴,即一首诗词想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却不是直奔主题,而是首先从别的事物写起,以引到作者所要写的对象上去。交待事实,直抒胸臆,以赋为佳。变抽象为具体、形象,以比兴为上。赋多陷于平板,比兴多流于晦涩,所以在诗词创作中多为结合起来用。

兴: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与诗歌内容有一定联系。比兴手法可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韵味和形象的感染力。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兴”是“起也”,即托诸“草木鸟兽以见意”的一种手法。论述虽较简单,但总的说,是抓住了“比兴”这一艺术思维和表现手法的特点的。“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

朱熹云:“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所以,兴的意义一是为了引起下文的开始之辞,二是兼有比喻的作用。所谓引起下文之辞,是说这首句主要是为全诗的押韵定下一个基调,也就是确定全诗的韵脚;二是兼有比喻的作用,但这种比喻是隐性的,不通过思考是看不出来的那种比喻。古代的兴,有的是没有隐喻的意义在内,这在民歌中尤为显著。唐代始,这种纯粹的兴很少见了,首句的诗歌的赋比兴多兼隐喻之责。兴,往往是一种发端(即启发、启动)兼隐喻,这对于那些不大懂诗歌理论的读者来说,他读后只可意会却难以明言。但这种创作手法只能放在一首诗歌的最前面,而且让一般人看不出来是用了比喻。所以,比与兴的作用有类似处,但兴法比一般意义上的比喻、比拟显得更加隐曲幽深,更具意味。兴兼比,可表述为:欲言A事,却先言B事以起兴,但两者之间在某一点上具有可比性。兴法最早起于民歌,后被文人总结上升为理论。可是当代诗人们已大都不会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了,所以很多诗歌显得乏味、概念化和呆板平庸了。

我们做诗,就要学会用好起兴,因为它是进入形象思维的起点;一首诗的这个发端起情,是欢快还是忧伤的基调,往往会决定整首诗的情调。它在起兴还可以起定韵的作用,起兴句的韵决定全诗的用韵。每首诗的兴法不尽相同,但必须立意新鲜,寓意深远,而且要使它起得巧妙和自然。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女主人公以桑树的繁茂,比喻男女未成婚时情意的浓厚,以斑鸠贪食桑葚比喻自己的自陷情网。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女子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

比如: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兰若:即香兰和杜若。这是《楚辞》里面屈原最赞美的两种花。

蕤:花草下垂的样子。

这首诗,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诗人在诗中所咏之物的特点以及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所咏之物是香兰和杜若,它生长于春夏,凋零于秋天,花红叶绿茎紫,幽雅清秀,独具风采。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以香兰、杜若自喻,表面上以其“幽独空林色”着力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借此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通过“白日晚”“秋风生”“尽摇落”等语句借写兰若芳华尽失最终枯萎凋谢的变化,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

第二层意思是,诗人运用比兴手法,以兰若自比,寄托了个人的身世之感。

诗的前半着力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以其“幽独空林色”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后半以“白日晚”、“秋风生”写芳华逝去,寒光威迫,充满美人迟暮之感。“岁华”、“芳意”用语双关,借花草之凋零,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寓意凄婉,寄慨遥深。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首诗的意思是:翠绿繁茂的桃树啊,丰腴的鲜桃结满枝。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家庭融洽又欢喜。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叶子长得繁密。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夫妻和乐共白头。

《桃夭》是《诗经·国风·周南》里的一篇,是贺新婚歌,也即送新嫁娘歌。在新婚喜庆的日子里,伴娘送新娘出门,大家簇拥着新娘向新郎家走去,一路唱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红灿灿的桃花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娶到这样的姑娘,一家子怎不和顺美满呢!果实累累的桃树比喻新娘将会为男家多生贵子(旧观念多子多福),使其一家人丁兴旺。枝叶茂密的桃树比兴新娘子将使一家如枝叶层出,永远昌盛。通篇以红灿灿的桃花、丰满鲜美的桃实、青葱茂盛的桃叶来比对新婚夫妇美好的青春,祝福他们的爱情象桃花般绚丽,桃树般长青。此诗运用迭章、迭句手法,每章结构相同,只更换少数字句,这样反复咏赞,音韵缭绕;优美的乐句与新娘的美貌、爱情的欢乐交融在一起,十分贴切地渲染了新婚的喜庆气氛。

一首简单朴实的歌,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就像我们熟悉的、谁都能唱的《一封家书》、《同桌的你》、《小芳》一类的歌。魅力恰恰就在这里。

它符合天地间一个基本的道理:简单的就是好的。 正如女子化妆,粉黛轻施的淡妆总有无穷的神韵,没有的地方总觉得有,有的地方总觉得没有。浓妆艳抹,厚粉浓膏,不仅艳俗,而且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疑心厚重的脂粉底下有多少真实的货色,或许卸下妆来是半老徐娘一个或满脸雀斑。 简单是质朴,是真实,是实在,是亲切,是萦绕心间不能忘却的情思。刻意修饰是媚俗,是虚伪,是浮泛,是浅薄,是令人生厌,是古人常说的恶俗。 简单质朴既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是艺术的一种境界,并且是至高的境界。

总之,关于“赋、比、兴”的研究与学习,对提高诗词的写作水平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这些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独有的艺术表现手法是我们的国粹,只有通过我们长期研究和探讨,继承并发扬下去,我们的诗词才会在新时代中焕发新的光彩。

在诗词创作中,我们需要广博的生活阅历、真挚的情感,还需要用我们自己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并继承与弘扬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多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比如这赋比兴)。让我们的诗词具有艺术性,思想性,并产生长久的生命力。

今天就讲到这里,愿诸位诗友认真领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88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47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435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09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1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37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8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30评论 0 26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94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2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64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34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44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97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89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54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赋比兴手法与《诗经》传统 2012-04-25 南宋的朱熹在《诗集传》中讲到: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碧风寒影阅读 1,203评论 0 1
  • 古诗中的三种创作手法:赋比兴 赋、比、兴 是古诗词中的三个主要的表现手法。这种艺术形式最早出现在《诗经》,可以独用...
    乔平_阅读 4,798评论 22 135
  • 前面谈到“物象”、“事象”都能引起感发,可引起感发并不一定只能行成诗歌。只有把感发运用文字表现出来才形成诗。诗人不...
    谢行知阅读 887评论 0 3
  • 1、我高中的时候,同学的哥哥问我,人生最爽的事情是什么?我说,是游戏。他微微一笑说,不,是女人。 我大学刚毕业的时...
    纯银V阅读 42,589评论 0 395
  • 磨叽了一段时间要做的事,这周末办了。 一件先去大瓦国看望姑姑,自她去年得病看过一次,久不曾見了...
    胡小塘阅读 272评论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