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到办公室签外出条,和儿子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老师、我的同事张老师攀谈几句,聊起儿子高中就读的学校,聊起她即将初中毕业的女儿……
时光飞逝,儿子的中招过去近四年,连高考也过去330天。这天若不提及,我恐已忘记新一年高考、中考再次临近。
回想儿子的初中时代,除了一日三餐,我们做的微乎其微,一切都是儿子自己在努力。上学、吃饭、作业、睡觉,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儿,都在事先做好计划,条理清晰,有条不紊。其条理清晰到什么程度呢?儿子的文具盒、书包,里面放置的各种书籍资料都有固定位置,不用眼睛看,伸手一摸就能拿到需要的资料或文具。所以在儿子上到小学高年级以后,我们再不敢帮他整理书包,因为总是好心办坏事,把原本井然有序的书包给打乱了。初一初二我们还偶尔提醒一下(看课外书太久提醒他休息,或者上网超时提醒他下线),初三便再也插不上手。因为初三那一年,儿子比以往学习更刻苦,除了老师布置的常规作业,每天中午自觉做一套英语阅读题和完形填空。大多孩子写老师当天布置的作业,还有的孩子天天补作业,而他,天天超前预习写作业!按他的话说,总要走在时间的前面,为不可预知的将来争取更多的时间!任凭外在环境如何变化,他的学习计划始终不变。
就这样,没有上过一天辅导班,没有额外补过一节课,抓住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点点滴滴,凭借课下孜孜不倦的努力,儿子提前半年考上了他心仪的高中。我们的心头卸下一副重担,本想可以缓一缓紧绷的神经,初三后半年的时光,儿子可以轻松一些了。谁知儿子没有就此懈怠,继续保持当初的学习劲头,踏实勤奋,笔耕不辍。一本资料,老师只布置完成其中部分习题,儿子却不想浪费进而不留一页空白。多少次看见儿子卧室的灯还亮着,我们轻轻嘱托他早点休息,可嘴上答应了手却不停歇。中招考试,儿子再次取得优异成绩,若不是体育拉分,将是当年的状元无疑。
高中三年,儿子不在身边,我们能做的就更少了。只是每月一探望,再购置牛奶面包和水果之类必备的辅食。学习方面无能为力,只有从思想上和儿子不断交流碰撞。也多亏儿子当初给自己选择了一所内部管理严格、教师认真负责、学习氛围浓厚的好学校,我们放心、省心之余,完全不必担心儿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每天中午一个电话,成了儿子和我们交流的纽带。谈读书学习、谈生活需求、谈时事看法,更多的是儿子说、我们听,间或几句叮咛和鼓励。考试频繁,成绩起伏,我们没有太多的苛责,只是引导儿子胜不骄、败不馁,以平常心态,从中发现问题、下次努力克服。
进入高三的孩子们,没有不努力学习的,没有不追求好成绩的。只是许多父母只盯着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努力。我们身边的许多家长,在孩子的高三阶段,也的确做了许多物质上时间上的牺牲,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无非就是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给孩子错误定位,高不可攀看不到希望;或者过分强调父母的付出,苛责孩子的不努力,让孩子原本紧张焦虑的神经濒临崩溃;再不就是整日“我不逼你”进而“过分关心”地苦口婆心絮絮叨叨,让孩子耳朵塞满关爱反而压力山大。我们要知道,高三的孩子,比起衣食住行身体上的关心,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关怀、理解、尊重和支持。
高三最后一个月,紧张的十五练,训练并提高了儿子的做题速度,磨练了儿子应对挫折的意志品质,也从实际行动上不断调整着儿子面对考试的心态。起起落落的名次和分数,都是儿子独自分析和吸收。电话中,偶尔提及成绩,我们每次都在给孩子放松和“减压”。在我看来,高考很重要,但儿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
基于对儿子的理解和尊重,连他的高考我们都不曾前去陪同。高考结束的那天下午,见到一脸平静的儿子,一切都释然了。等待高考揭晓的日子里,我们全家都不赞成估分。和许多父母一样,我的内心也是万分忐忑,曾臆想出种种结果,假想每个分数的报考院校……最终,儿子继自主招生推荐失败之后,凭借优异的高考成绩,选择报考清华大学,并顺利录取。
从幼儿园到初中,儿子是在我们的选择中,按部就班地完成了学业。高中、大学,最艰难的两次选择,是儿子用自己的实力争取了主动。这一切,缘于儿子学习有目标,有计划,并积极付诸行动。
又是一年毕业季,希望毕业班的家长们能充分理解并尊重孩子,此时无声胜有声,给予孩子真正的关心、鼓励和支持;毕业班的孩子们,也请端正心态,刻苦学习,分析得失,抓住机会主动选择,为无悔的青春书写最美的华章——学习是苦的,但不学习的人生只会更苦;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但不努力注定没收获;只要你足够努力,终会有所收获。在选择和被选择之间,希望你积极努力争取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