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回老家看望父亲。破败的街道,破败的老屋。门前几棵桃树,叶子也掉完了。屋后的泥巴路依旧。一路向前,几户人家也是大门紧闭。中午时分也不见有多少炊烟升起。秋日的阳光,有点毒辣。更多的是些许凄冷。
姐姐家的小孩已经上小学了,问了我一个问题,他问舅舅你像我这么大的时候一直生活在这里,你的故乡在哪里?我一脸错愕的看着他,不知道是因为他如此之小就能问出这个比较有深度的问题,还是因为这个问题让我一时难以回答。我带着成年人的嬉笑的表情反问他,你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他说老师要他们写一篇作文,题目就是我的家乡。然后他又说了一句话,让我震惊了。他说他不知道自己的家乡在哪?武汉是他生长的地方,可是妈妈爸爸的童年都不在那里。如果家乡没有爸爸妈妈的童年,那还算是家乡吗?看着他稚嫩的面孔,我对这个说法也来了兴趣。我们的故乡,那里都充满了父母的影子,好像重来没想过这个问题。我没有回复他,表示要让我想一想。
故乡在哪里?我肯定清晰的知道,那里有我的童年,有邻居的鸡毛蒜皮,有春种秋收的辛苦与喜悦,有老街上破败的屋檐。小外甥的故乡肯定也是省城,那里虽然没有他父母的童年,可是那里却会有他的童年。我思索一会表示,你的故乡不在省城也不在这里。他赶紧问到哪在哪里?我说你的故乡在你父母身边。他们无论在哪里,哪里就是你的故乡。小外甥迷茫的看着我没说话,最后一脸不爽的说到,我就知道你骗我,故乡肯定是个地方,怎么会是爸爸妈妈的身边。小孩子跑开了。
如今三十而立,作为从乡村走出来的90后,我的前十年就一直生活在故乡的农村中,我的中学时代就一直在县城的学校中度过。上大学至今就在省城度过。作为一名不算太成功的小镇做题家,好像从来没想过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和故乡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故乡越来越远,岁月带来的割裂感也越来越清晰,小时候的玩伴,在路上碰见了,彼此的眼神充满了闪躲,尴尬之情溢于言表。我知道成长注定是充满离别,那些人和事,只能变成回忆。可是这种割裂感也在慢慢的割裂自己与故乡的联系。也许哪一天父母的离去就是和故乡的告别。从小父母就在讲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要充满渴望,要保持对现状的不满足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会时不时的考虑自己的生活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快乐是肯定的,可是为什么总会充满叹息,不满也是存在的,生活也依然在继续。
我不是天选之子,面对生活和时间的洪流,我能做的也只有面对和接受。相比小外甥,我只是过来人。我只是个普通人,我没有成功的经历来给他参考,我有的只是一丢丢失望失败的故事。成长的过程也许就是见识平凡的伟大。脚踏实地,平平安安。因为我的故乡是平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