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到了幼儿园毕业季了,班上的家长们组织了一次毕业旅行,我们也报名参加了。
早上建了一个毕业旅行微信群,开始在群里讨论行程及费用。发起者提出说:我们可以邀请老师,然后由所有参与旅行的家长平摊老师的旅行费用。当我们看到这个提议后,我有点不舒服,我知道我不赞成,但是我没有表达。
我的想法是:我支持邀请老师,但不同意分担老师费用。因为这是非官方组织的活动,邀不邀请老师、分不分担费用不是必选动作。
(看看我在这里已经陷入了自己的故事,组织的家长明明只是提出了一个提议,而我却把它变成了一个必选动作来看待)
我习惯性的压抑着自己的想法,想不表态,事情就让它过去吧,也不一定大家赞成,可能结果不会违背我的想法。
接着在大家讨论的时候,有几位家长表态说支持邀请老师。这时我有股强烈的冲动,想把自己“支持邀请老师,但不同意分担老师费用”的想法表达出来。但是,我又习惯性的压抑自己表达,我陷入了对自己的评判当中,那些内在的声音在说:分担的费用钱又不多,别那么小气嘛!大家都赞成,你反对,会不会太特立独行了?大家会不会因此而讨厌你啊?等等;除了这些自我评判的声音,当然还有对组织家长及赞成家长评判的声音。
(看看,如果我们不能如实的表达自己,这有多少的恶果啊!评判自己、评判别人,然后在关系中带着情绪或回避关系)
我做了一下中正练习,然后决定还是要如实的表达自己。我首先在群里说:“我提议,邀请老师及分担老师费用,采取自愿原则”。这句话说了心里舒坦了一下,但是感觉还是没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再中正了一下,我又说:“我支持邀请老师参加,但我不同意分担老师费用,我们家庭不参与分担”。嗯,这句话表达清楚了,而且非常的中正,有界限。不过,我还是感觉到有些恐惧不安,内在的声音还是再说:大家会怎么看我呢?他们会不会觉得我......
放下手机做完一些工作后,我还是“因为自己的表达”感觉到不安。我决定给自己做一个三个感知位置的练习。
1、起点位置,先给自己做教练状态的练习,把自己调整为教练状态。
2、向前2步,进入阻碍位置(第一感知位置),就是引发感受的事件位置。我冥想那个环境,人,我说的话,我感觉到:恐惧、不安、愤怒在我的胃部,这个感觉的身体姿势是双拳紧握,好像要跟谁打架一样。
3、退后1步,进入第二感知位置,我感受到对第一感知位置的感觉的感觉,我感觉到是:恐惧与压抑。感觉仍然是在我胃部,这个感觉的身体姿势是双手无力的摊开。我对这个感觉说:这很有趣;我敢肯定你是有意义的;有一些东西需要被聆听、疗愈和抱持;欢迎、欢迎、欢迎。说完这些后,我感觉到有点放松,身体有点暖暖的。
4、再退后1步回到教练状态(起点位置),重新做教练状态连接,连接可以处理阻碍位置(第一感知位置)的资源,我连接到了放松和抱持。带着这个资源,我又往前2步,进入第一感知位置。
5、重新来到第一感知位置时,我冥想问题发生的环境、人、等等具体的东西,我忽然发现,除了每个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和其他家长)外,没有任何人对我评判或要求;我也忽然发现,发起者也是一个提议;我也忽然发现,是我对这些支持的家长有很多评判。当我把保持带进来后,我开始放松,我开始看清事实。
6、带着资源从第一感知位置退回第二感知位置,我感觉到我可以给这些恐惧与不安一个空间,我做了一个欢迎的身体动作。
整个练习结束后,我收获很大,我看到自己的模式,遇到意见不一样的时候,因为不敢表达,于是用冷漠来隔离,结果造成的疏离或虚假的人际关系。我也看到了,这些对他人的评判和对自己的评判都是一个故事,陷入这些故事,是不敢表达的原因。
然后,我拿起微信,浏览我说完“我支持邀请老师,但不参与分担老师开销”的话后,大家的反应。呵呵,发起者回复一句:我收到你的意见了。然后,我中正的提出我想和别人拼车,有几个家长积极的回应我。并不像我想的那样,因为我的表达而疏远我。
如果我没有表达自己的想法会怎样呢?也许我会带着对自己评判和对别人评判的情绪参与活动,也许我会放弃参加活动(因为我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但大家都不知道为为何放弃参加活动,总之,这些都不是良性的结果。
我还在上面的三个感知位置练习上看到,其实“我期望跟人连接”和“我希望真实表达自己”这两个需求是同样强烈,而他们并不矛盾,以前是我把他们对立起来,总是在两者中选一者,而无论选哪个,结果对我来说都是有些难受的,因为我放弃了自己的某部分需求。
多年的习惯,改变不易,但是有必要!
我在路上,未来很美,与你一起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