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伏笔的定义
“伏笔”也算是小说秘诀之一,就是故事中的挖坑、填坑,它能把故事连成一个整体,让你能记住前面的内容。没有伏笔,后面的情节,都会感觉很奇怪,很生硬,并且会直接忘掉前面写过什么。
通常情况下,作者为了表现某段重要剧情,在先前便设置了相关的桥段或提示,这个提示,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甚至可以是一段对话,到故事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再将这个暗示揭示或者呼应出来,让读者恍然大悟。这便是伏笔。
2.埋伏笔的必要性
其实绝大多数好的小说或影视作品,通常都会埋设伏笔。伏笔是一种重要的工具,能够有意识的在故事中埋设伏笔,将为作品增色不少。
通盘梳理故事,设好伏笔点。伏笔,说俗一点,就是为了让读者记住内容,避免读一段忘一段,记住得越多,就会越感到精妙。所以真正填坑时,就给读者带来情感冲击。
网络小说,大部分是用一个个的小故事拼接起来的。伏笔点的选择很多,也说明写好大纲是前提。假如,你设想有这么个情节:
主人公用一颗夜明珠换了一支军队。你就必须在之前挖坑。比如,前面暗示主人公的床底下有一个保险箱,为以后拿出夜明珠埋下伏笔。
所以,埋伏笔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从作品本身看,是为了避免剧情的突兀,增强合理性和真实性;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读者其实并非是一定只喜欢埋了伏笔的小说,只是一种阅读体验的问题。
比如刚刚举的例子,主人公突然拿出了夜明珠换一支军队,那么说明这颗夜明珠的作用非常之大,如果身为作者对这样一件作用极大的物件无任何暗示说明直接就拿来换了军队,虽然也能使故事继续下去,但是难免显得突兀。
而如果作者在之前就强调了主人公床底下有一个神秘莫测的保险箱,大家纷纷猜测保险箱里的宝贝到底是什么。有了这样一个伏笔,再引出之后换军队的情节,就很合理,而且能够给读者带来一种“原来如此”的情感体验。
3.伏笔的设置
如何设置伏笔?要设置伏笔,须对剧情走向有一个全盘的把握,这样才能避免伏笔太多解决不了,或者忘记了埋下的伏笔。因而我们在写小说大纲的时候,就要设置好伏笔点及什么时候解决伏笔。
伏笔可以是一个人,一件物品,一个不经意的桥段或者一段对话。
1)人物和桥段
比如《琅琊榜》中夏冬的丈夫聂峰这样一个反复被提到但已经“死了”的人,最后却起死回生。此处作者埋下的伏笔是,在山林中反复出现的野人,作者为什么会描写野人这样一个与主线无关的剧情呢?原来野人就是多年前被谋害的赤焰军前锋大将聂峰。
2)物品
这种伏笔设置在玄幻类都市类小说中很常见,比如说主角偶然获得了一件宝贝,这个宝贝有什么用处呢?主角暂时还不清楚。等之后主角遇到了大麻烦,被逼入绝境的时候,这件宝贝发挥神力,拯救主角于危难之中。如果没有之前的伏笔,主角落难的情节就不好展开了。
3)对话
例如,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先埋伏笔挖坑:
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快到文章结尾时,就开始填坑:母亲突然很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挖坑埋坑动作一完成,读者就记起了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随之产生强烈的情感。
4.埋设伏笔的技巧
1)伏笔要反复强调
反复强调伏笔,让读者注意到这个地方的不同寻常之处,但又不马上告诉读者答案,引发读者的期待。
2)有伏必有应,且埋设和呼应不能脱离太久
为避免情节前后矛盾,在关键的埋设伏笔处必须有对应的解决方式。伏笔的埋设,不要和伏笔的呼应脱离太久,这样,读者的记忆可能会消失,而失去了伏笔的意义。
网络小说不同于传统文学作品,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连载性。一部网络小说,往往会连载大半年,甚至可能长达数年,那么网络小说伏笔设置的前后呼应的间隔时间不能太久。如果是很有必要的伏笔,一般来讲要比传统小说埋得浅,要更容易被看出。
3)尽量不要让伏笔单纯当伏笔
这一点是为了让伏笔看上去不要那么刻意,伏笔在文中还可承担其他作用。这种设置比较巧妙,也很考验作者的写作能力。
比如,
描写一个雨夜杀人的桥段,凶手出门特意挑了一把比较尖锐的雨伞,这把尖锐的雨伞是伏笔,当凶手用这把伞杀人的时候,雨伞成为了凶器,凶手杀完人离开,警方通过这把伞破了案,这把伞又成为了一个推动情节发展的点。
4)伏笔不应过多
过多不同的伏笔,反而会让读者搞不清楚状况,失去了伏笔的意义,除非是有连贯性的伏笔,做连续性的埋设;过度的买弄伏笔,也会让故事的主题变的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