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处了三十年的好朋友,且称她X。
在我们认识的第二十个年头,X恋爱了。X还没参加工作,是个学生,心思简单。所以,谈的恋爱,没有轰轰烈烈海枯石烂,倒尽是些鸡毛蒜皮琐碎事。
人际交往是X的弱项,在这前二十年,她连“人脉”这个词儿都没听过。后来,男朋友给她上了宝贵的一课,让她醍醐灌顶。
一天,男朋友的前女友来找他,碰到了三人对峙的尴尬局面。男朋友喂前女友吃了一口手里的方便面,X一脸懵逼,羞愧难当,自觉多余。之后X保持一脸平静,按住内心挣扎着要窜出来的吃人巨蟒,问男朋友这算几个意思。
男朋友说,这叫人脉。她家是跑渔船的,以后想吃点鱼,找她就行。
X第一反应是,要是吃点鱼都得找人,那我混得得有多差?但她马上认识到了这不是事情的重点,重点是人脉,对,原来这叫人脉。X有一种白活了二十年今天终于被人点醒了的感觉,从来不知“人脉”的存在。
另一天,男朋友约了女闺蜜吃饭,吃德克士。得知送了一个杯子,X喜欢赠品啊,盼着给带回来。最后就是人回来了,杯没回来,送闺蜜了。X不懂这个套路,男朋友安慰道,都是朋友,将来用得上。X还算有救,马上认识到这又是一个严肃的人脉问题,不再追问。
又一天,俩人分手了。男朋友前一晚在电话里撕心裂肺痛哭流涕确认无法和好后,第二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通知他俩所有共同好友,大概意思就是,X放弃了她的糟糠之夫,被金钱迷惑,跟富二代跑了。男朋友顺利站上了道德制高点,在半天的时间内就笼络了人心,稳住了人脉。共同好友们都疏远了X,不再与之来往。
X没做任何解释,倒是觉得这一课真精彩。
我并不想说这里面谁该被同情谁该被批判。爱情里本来就没什么对错,在一起也是你情我愿的事。每一段感情里的两个人,都有各自的权衡和抉择。或者说,这跟感情本身没什么关系,他就是这样一个在意人脉的人,只是对人脉的维系刚好出现在这段感情的时间节点内,且超出了X的认知范围和忍耐限度。
同理,你可能更看重家庭,孩子,友情,工作,时间,或是自由。
对某些方面的热衷和追求让你执着,却发现爱情成了你的绊脚石。你的另一半不能时时刻刻跟随你的脚步,你意识到居然要花这么多精力去解释自己看重的东西。这中间还可能牵扯到争吵,冷战,以及不信任。
缺乏信任就好像踩在冰面上,咔擦,脚下裂了一道口子。没办法修复,不裂个窟窿出来已经是运气不错。
人们都说爱情该是互补的,其实好的爱情是同类的相聚。相似的三观,相似的思维,以及相似的行为方式让你们能保持同步,即便其中一方有了新的心头好,另一方也能予以理解和支持。你想抽出时间陪孩子,那咱们就腾出周末。你想去海边散散心,那咱们就马上动身。你想跟同事搞好关系,那咱们就邀请他们来家里吃个饭。
这些都是小事,没什么难的。
难的是能不能捕捉到对方的需求,保持在同一个频道。
有人在爱情里是包容大度的,有人是小肚鸡肠。X明显属于后者,除了她对“人脉”一词的陌生,更多的其实是对来路不明的亲密女性朋友的介意。她并不觉得“人脉”可以成为过分呵护女性朋友的理由。看到这里,你可能有两种反应。一种是,真是说的太对了,完全理解X,亲密到有些暧昧的关系就该斩断。另一种是,X这种人太小气,猜忌心重,怪不得没留住这段感情。
你看,这就是观念的不同。
X无法被“人脉”一词说服,男朋友也不觉得自己有任何不妥,倒是X,在他眼里显得那么不识大体。你可以说缺少理解,也可以说缺乏信任,甚至性格不合。总之,他们不是一个套路。
知了跟蚂蚱在一起总是别扭,虽然都能上树都能飞。
人一辈子这么长,还是找个合拍的人吧。
最后,顺带说一句,这个X就是我,我从来不吃德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