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英语走班课在四年级进行,英语走班课以大单元整合的模式进行。在教研中我们教研组决定以板块结合、知识点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单元整合。我参与了第二部分Let’s talk 和Let’s learn.这节课的重点是:1、听说、认读单词rainy,snowy,cloudy,sunny,windy,foggy, stormy 2、能够熟练运用句型: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 It's ……in…….介绍不同地方的天气状况。3、华氏度和摄氏度。
在课程设计中,以旅游为主线,通过是要看袋鼠、鱼尾狮、大本钟、莫斯科红场和北京烤鸭引出Sydney、Singapore、London、Moscow、和Beijing这些城市。引出地点之后,通过是否需要带伞、厚外套这些问题引出天气。所有的天气单词引出来后,齐读单词并做小游戏。通过天气转盘,用句型:What’s the weather like? Is it cold? 分小组进行天气问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情景中学习单词,不单独进行单词讲解。
单词学习过后,以当下的疫情为背景引出和国外的朋友很久没见面,进行电话视频,电话内容紧贴文本,创编对话。让学生明白怎么用英语打电话。之后用问题对文本进行解读。最后问为什么Mark认为26度很冷?引出华氏度和摄氏度。最后,PPT出示Let’s talk 和Let’s learn图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文本展示。
在进行第一个班的走班上课时,整个流程都很顺利,但部分环节还需要做调整。对单词部分的调整是单词词性的变化。每个单词下面加入 sun-sunny,snow-snowy等单词的变化。让学生明白单词词性的变化。小组合作部分需要调整。在第一个班级上课时我设计的任务单:是让学生基于文本,进行文本的创编并表演文本。学生在这个环节能够做到创编,但由于创编内容较多,学生耗时较长,没有展示时间,程度较弱的学生不是很明白。任务单部分需要调整,以什么形式进行需要认真思考。
在第二个班和第三个班上课时,我准备直接给学生文本,他们可以对阴影部分进行改编或直接演绎文本。因为英语的教学目标以听说读写进行。这节课能达到能够自由表达就是这节课的终极目标。所以我把天气部分打阴影,学生可以替换。在四班、五班上课时,学生能很好的展示任务单内容,而且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百分之七十的学生表演时脱稿。缺点是:学生创遍部分较少,但能完全演绎文本。这部分是老师直接出示的文本,可以给学生梯子,最后让学生创编文本表演。
虽然是老师把Let’s talk 和Let’s learn内容合在一起、打印,呈现给学生的,但有的学生不明白文本出自哪里?为什么不让学生们自己合在一起呢?所以在后面的班上课时,我把两部分的文本出示在PPT上,让学生根据文本,按着自己的想法演绎,不固定文本,影响学生。学生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有的小组是:先播报天气预报,然后在打电话。有的小组是:在电话中插入天气预报。有的小组是:丰富天气预报的内容。学生给了老师不一样的答案,这也正是老师想看到的。
我们在单元设计研讨的路上,会继续向前探索,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