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学习的内容是认识戒律,以及过午不食的好处,百丈清规节选。
通过本周的学习,有这么几点感悟;
第一个点是留众以老成为真情。“少年老成”——处事圆融、稳重、持重,说话别人听了舒服,并不是那种老好人。这是特别高的一个境界,我这人最缺少的就是稳重和圆融,遇到事情懦弱胆怯,装老好人,虽然天天修行,但是遇到事情给人感觉小里小气,哆哆嗦嗦的,就是人家说的成不了气候的那种人, 轻狂了一辈子,老了不老成。关于我就发现我上课,一高兴特别轻浮的样子就出来了,太放了,不内敛,不持重。可能跟我以前是教音乐的有关系,现在想想佛菩萨对我真的是照顾有加,如果我现在还是玩音乐,我不知道会堕落成什么样子。人多的时候一高兴一开玩笑,不是傲慢,就是优越感,说话没高没低,不说则已,说则语出惊人,让别人听起来呢,就像个神经病,或者脑子坏掉的那种,所以说这个少年老成,他是有前提的,一是要有慈悲心,这是根本,其次要有智慧。没有这两点,想模仿是模仿不来的,所以说每次在大众场合,但凡我说错话,我回来反省的时候都会发现,我主要是没有慈悲心,傲慢心又特别重,说话就是想显示自己是一个修行人,是读过书的人,有内涵的人,找优越感,卓越感,希望让别人能刮目相看,估计别人确实是刮目相看,对学佛的人,完全是嗤之以鼻。
第二点是长幼以慈和为进德。我确实对身边的人,不管是小辈同辈还是学生,都缺少慈和的心态,过于严苛。我有时嘴上不说,心里会对身边的人高标准。如果做不到,我觉得心里会特别的不舒服,就会生嗔心。上课学生肯定是千差万别的,但是有时候我就会特别严苛,我要求他们化整为一,很强势,这种情况下,往往看不到学生的优点,只看到缺点;对老孙的要求也很严苛,他如果在学校说什么错话做什么错事,回到家我就会批评,有时候批评就变成了发泄习气,但他毕竟不是一个修行人,所以有时候不但没有效果,反而适得其反,所以有时候看中机会,点上一两句,要比说一箩筐重要。咱们三个做分享的过程中,有时候你们两个说话,如果说不到我心上,我这边就心里就不太舒服了,就开始不由自主的评价,甚至有时候慢心也会出来,就是心里有一个不允许,不应该,觉得你们俩应该怎么样,应该怎么样,自以为是。处众以谦恭为有理,总的来说是我执心重,傲慢心重,缺少慈悲心,对别人要求严苛,对自己的宽容,自己犯了错误轻易就原谅了。因为观过失的习气比较重,所以说在跟人接触的过程中,第一个习性反应就是观过失,而不是找优点。以后还是要时时多提醒自己多反观自己的问题,好好修慈悲心。当时给我赐法名的时候,就说这是护法起的,璞悦,就是多修悦意慈,估计是我成天一张苦瓜脸,不说话的缘故。在郑州做完义工抓阄的时候,我抓到的字是慈,我一直没重视,但是现在越来越发现我这个问题很严重,这是修道很大的一个障碍。
第三点是关于持戒。就记得那个喝牛奶的故事,当时那个比丘就起了一个贪念,担心到自己的时候牛奶被分光了。但有了觉察以后,他就立刻停下来,不喝牛奶了。师父说如果这一次你放纵了自己,等到下一次,你还会放纵,每一次都想等到下一次,我对待自己就这个态度,每次犯错误的时候,都心里想等到下一次,姑息自己。就像我喜欢买衣服一样,每次碰到喜欢的衣服或者想买衣服的时候都会这样想,我这次先买上,以后我再不买了,但是到下一次的时候我还会买,根本停不下来,在这一点上我要向你们两个学习,简单朴素,少欲知足。
第四点做菩萨就是做仆人,要有仆人心我特别希望有机会能够真正的找一个环境做几天仆人,做几天乞丐,把我这个傲慢的心降伏下来。都说当老师的人傲慢,因为我们一辈子都站在讲台上——高高在上。往那个地方一站,学生自然要对你要对你恭敬,要有礼,其实别人是对老师这个位置恭敬,而不是真正的对你这个人的人品恭敬,但是有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混为一谈,如果这两节课上的感觉好,就觉得自己了不得了,常常就会忘乎所以。其实从去年到今年,我好像跟学生的距离远了,不像以前那么亲近了。这学期我发现主要原因就是我越来越不喜欢表扬学生,喜欢讽刺挖苦学生,很严苛,所谓的好心不给好脸,以为自己是菩萨,可能学生心里更像是个夜叉。所以定位很重要,教室里也是菩萨行的地方,要低下头,弯下腰,面带微笑。
这周其实感觉没有什么感悟,就这么硬生生的拼凑了几点。感谢二位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