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写东西了。至少是没有长篇幅的文字了。
所以今天由于部门领导都去日本逍遥、什么工作任务都没有的闲荒时间想理一理自己这一两年来的实习经历。对,你看的没错,就是一共实习了一两年的时间呢。你说现在谁谈个恋爱一两年(无论对象几个)还是正常的,实习这么长时间还是略少的。
为什么呢?一般的实习都是学校在学习期间要求的半年时间,找一个自己觉得人好、公司大、钱多工作少的实习,然后上交一篇洋洋洒洒几千字的报告,就是出色完成了学校的实习任务了。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是一件学校要求、课业相关的作业而已。
那实习真的就是这样一个表面上很简单、做起来没什么压力的工作吗?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不是我实习时间长,而是大部分实习时间都不够长。其实一旦你真正投入工作,你会觉得任何的工作都是一个黑洞,根本无法去探究完。另一方面,我其实实习了好几个公司项目。我认为,如果说长期在某一个工作上高质量工作算是钻研,那么不断地在实习的时间换实习岗位其实更多的算是一种试错。试问,还有比在没毕业的时候试错成本更低的时候吗?我说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还有与个人相关的利益者和群体。
接下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如果只是完成任务,那么实习确实是简单无压力。如果你是在专攻某种工作、不断试错寻找,那实习就是对自己认知、开发的过程。
好像正文刚刚开始呢。按照时间来吧。这样心路历程也显现地比较清晰。
2012年9月份刚来的北京读研。当时学院的老师和别的学校的一个大牛博士做课题。经过辗转,我后来就跟着他做课题了。说的是课题,通俗来说就是写论文,苦逼的说法就是下文献、下文献、下文献,改格式、改格式、改格式!(这个听起来是研究助理的工作后来也一直持续帮忙做着,虽然我觉得我就是一个Word文档助理)
你真以为下载文献很简单,修改格式很简单?下载文献,首先你要知道下载哪些文献吧,你要通过前期的积累(这里面就包括了看很多文献)知道国外的一级期刊,结合自己的研究进行针对地下载。即便你是管理学的专业,社科的、心理学科的都要下载的,你知道管理组织行为学里面涉及到多少跟心理学科相关的知识吗?其次,英文的文献,你要英语好啊、下载中会出现各种细节上的问题,比如断网了、下载不下来、文献缺失等。这些往往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做的好不好的问题、效率的问题。你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怎么处理、你之前的一些积累决定了你是否会把这些小问题大影响的事情进行更好的处理,保证不会影响工作进度,耽误工作的推进过程。甚至是文献下载后的整理方法、命名方法怎样更方便后期的查找,也是需要考虑的。而不是很多人说的:“不就是下载文献吗?你去知网上下载几篇啊。”“学校图书馆可以下载国外的期刊啊”等等。听起来简单的事情,往往做起来才知道是多少流程不断做到优化的一个结合体。不是难上天,却需要步步考虑,不可大意。
至于改格式。最近在写硕士论文,在格式修改上轻松很多完全得益于当时的修炼。是的,当时我研一,像我这样大四毕业的很多学生好像一腔热血想要在职场商场怎样的却有很多连Word都没有到达熟练。注意,我说的只是“熟练”,我都没敢妄想“精通”。我当时就觉得,即使现在的软件那么多,Word都还是那么好用,还有那么多功能你可能还不知道。
大概是在研一下学期,也就是2013年过年后开学的时候,博士的同学创业。然后我开始加入他的公司。
在这里我想先说几点关于加入创业公司的看法。我认为加入创业公司分为2种,一种是加入创业公司,一种是去创业公司工作。这两种完全是不一样的。第一种你应该是有期权的、是合伙人,或者把你拉进来作为核心人物,你也明白自己的核心地位的。(这里的核心指的是你的工作很重要,因为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发展情况)。而第二种是到创业公司工作。当然不管是哪一种,你的公司负责人都会告诉你,只要你有能力,我们就会给期权;我们不会限制你的能力的云云。第一种,我自认为自己是没有达到。但是第二种,我还是能深刻明白很多人冲着在创业牛人(包括公司里面或者业界)的光环开始对自己意淫然后壮志一身来到了创业公司,以为自己未来也会成为马云李彦宏似的。
看清楚吧。天上不会掉馅饼的。你的能力决定你的收获。你的能力价值不是高于他们的需要,人家怎么会把自己认为未来有远大前景的公司期权从自己手中轻易给你呢?凭什么?难道是缘分?呵呵。
当然上面的感受是我待了2家创业公司的感想。前面的一家主要感想就是创业不易。就算你是什么高大上的公司的总监、牛逼的学位、丰富的经历,创业成功还要看团队、看业务、看政策呢。后一家呢,就是还要看天意。有时候失败了,你能总结出几条貌似合理的教训,成功的路还真是难说到底怎么走的。要不哪还有那么多没资金、没人脉、没用户、没业务的公司呢。(现在这2家公司具体情况不明,以上只是个人经历和思考的结果)
接下来说本本分分实习的经历。一句话来说我在实习以及当时感受到的普遍大家的心态就是:在里面的人想出来,在外面的人想进来。是的,就是一个围城。公司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心态。可能是薪水、可能是工作、可能是人际、也可能是对自己的认知。但是也几乎是在说的人都没有走的。想想也是,走的都直接走了。我记得在A公司实习的时候,很多正式员工常常说工资低啊、时间不规律啊、夜班啊什么的,最后他们都好好的干着,但是有一天,一个员工突然就走了。而且几乎没有人提前知道。厉害。
A公司是国内前几名的一个门户网站,做的就是编辑的工作。写过推送消息(效果不错)、做过专题、玩过微博等。当时其实不知道要做什么,就是比较喜欢文字,所以便来了。关于其中的具体工作和感想,哪天专门写写。
B公司也是国内前三互联网企业,做的工作当时写的产品实习生。后来经过多天的实际操作,我正式把我的工作定义为Excel操作员。
这两份实习的体会是:1)你说你喜欢什么,那么就去找相关的,一般没错;2)公司、岗位哪个更重要?其实是你的工作内容带来的能力提升。这是和你密切相关、每天接触、决定你成长的东西。因为公司,总有一天你会发现离开了这里,你什么都没有,只有你的能力,前腾讯、百度、阿里的员工水平也是有差距很大的。至于岗位,要弄清楚做什么,别被其招聘启事上的给忽悠了;哪里有成长,就去哪里。(突然想到一个推广文案“哪里有峰/枫景,就去哪儿”,可用于某些景区)3)想明白,你到底要做什么。我也是在不断摸索中想明白了以后要做产品的。至于这些学习等过程以后再容我慢慢道来。
这篇文章是我一路实习的总结,也算是我下一步正式踏入自己产品路的开端吧。
是啊,一个旧的结束就有一个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