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咨询展示,来访者老师谈的是个人成长的话题,三个主题,三选一,恰恰跟我前段时间做的一场很相似,那今天就好难得有机会比照大师来找找差距。
最大的差距是,刘老师没有引导、没有引导、没有引导,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在某个环节,有老师甚至来访者老师都认为刘老师在引导。我却并不这么想,我认为是澄清,恰巧这个澄清有一点像引导。而我呢?不得不承认,我的那场咨询,一直是有引导的心在的,当时的来访者跟本场来访者一样善于思考觉察,我着急啊,想有效果啊,想让来访者有启发呀,而恰恰,有了引导的心,就没有澄清的心了。
其二,同样是主题三选一,刘老师看上去中规中矩,而我竟然就是没有问,是什么让来访者在觉得这个话题最小并且自己也觉得矫情的情况下还选择了聊这个话题的。好奇呢?具体化呢?我咋就这么着急呢?
其三,持续不断的澄清询问。记得有位老师说过,咨询师要做的,就是用提问激发来访者思考。今天刘老师所做的,就是持续的再提问“那么在这一块让你困扰的主要的点是什么?……所以主要是这三方面对您有困扰,那这三个方面里边,哪一个对您困扰最大呢?……所以这三块里边,你最想改变的是什么呢?”;而我自己的那场,摘要、共情、赞美、评量等等各种花活,唯独没有想到要静下来,好好问问来访者,听听他到底发生了什么。
其四,对未来的畅想。“如果有这样一个结合,接下来会怎么样呢?……满血复活的***实现了这个结合的话,可能有什么变化呢?”持续探问来访者想要的未来。而我,现在想起来真有些可笑,为了追求所谓的效果,剑走偏锋的让来访者对后果进行了一下畅想,什么呀,真是!
其五,对行动的追问。“最后再好奇一下啊,接下来您怎么开始您的结合呢?”,追问一小步,催化行动。比照一下某人我的处理,当时来访者做了一个总结,总结中有方案的成分,咨询师我当时连重复来访者总结都没做,而是自以为是的对来访者进行了一个泛泛的赞美,额,那天,某人的脑子真是进水了。
其六,关于赋能。当场有老师问,刘老师好像没有多少赋能。自带能量的老师是无需赋能的,把舞台让出来给他就够了。越是善于反思觉察的老师,需不需要启发,他自己会伺机而发。
刘老师可谓来访者聊的那个领域内的专家,大专家,他却没有丝毫的指导,依然中规中矩、一板一眼,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啊!那我作为一名初学未深的学生,又有什么资格嘚瑟呢?这境界、这功力差的真是太远了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