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牛顿可以从一个掉落的苹果身上发现著名的万有引力?
我们从中只看到了灵感一现,而吉源野三郎却看到了:牛顿对心中疑问穷追不舍的精神。
01
我今天重读《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第三章《牛顿的苹果与奶粉》,却发现,我对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个现象中得出灵感的过程都一直是理解有误的,实在惭愧。
我原来的理解是:
苹果砸中了牛顿,牛顿拿起苹果想:为什么苹果往地上落,而不是往天上飞呢?灵感一现,发现了万有引力。
其实这个解释是根本经不起推敲的,我们都知道,苹果掉下来就是因为地球对其表面物体的重力作用,而重力在此之前早就被提出来了。
02
其实,关于牛顿和苹果的故事,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真实存在,也许只是个传奇故事而已。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中继续发散思维,深度思考。
作者吉源野三郎在《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中却给出了另外一种思考的角度,新颖特别,令人深思:
当苹果掉下来砸中牛顿的时候,当然是有某种想法灵光一现,但重要的是在那之后:
苹果应该是在三四米高的苹果树上掉下来,如果这个高度不断增加,增加到了月球,苹果还会掉下来吗?只要重力还在发挥作用,那么自然就会掉下来,不仅是苹果,任何东西都一样。
但月球呢?月球不是没有掉下来吗?
重力原本涵盖的是地球上的物体,当物体高度一直到达月球,那么这一物体与地球的关系就不再是地面上的关系,而是天体与天体之间的关系了。
这样,重力和天体之间的引力(这两种力在这之前已经被提出来)就被联系起来。
月球没有掉下来,是因为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刚好与月球向外飞出的力势均力敌。
牛顿认为,重力和天体之间的引力性质相同。
于是,牛顿经过长期的苦心钻研,终于成功证明了万有引力。
03
作者在书中,借小哥白尼舅舅写给他的信,告诉读者:
如果想获得伟大的发现,首要任务就是拼命学习,登上这个时代的学问顶峰,然后在顶峰上工作。
但是,为了在顶峰上工作,为了登上顶峰,小哥白尼,你要牢记,不能丢失你半夜醒来后对疑问穷追不舍的精神。
托尔斯泰说: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无论是做学问,还是搞创作,首先需要通过长期大量从前辈留给我们的知识宝库中学习,汲取营养、充实自己的大脑;然后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抱着求知的渴望和对未知的探索,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放弃,坚持深度思考,才能取得进步。
砸向牛顿的苹果、凯库勒梦中首尾相接的蛇还是阿基米德洗澡时盆里溢出的水,这些灵感的确非常了不起,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科学研究的执着与热爱,对我们眼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持有的好奇和求真欲望,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写在最后:
其实每个人都会出现灵感,只是不同的人对待异常珍贵的灵感态度不同。
有的人选择,对珍贵的灵感穷追不舍;有的人,就当它只是生命的一刻而已。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谁是突然成功的,都是在你看不到的时间里,想不到的细节上,悄悄去挥洒了汗水,去思考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