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美国私立小学财商启蒙课》之家长篇第一节:让财商种子发芽的阳光(音频文件)
里面有让孩子分清需要的、和想要的,后面还有个预算。
栗子:在商场孩子要买玩具,家长怎么办?
处理方式一:孩子大哭大闹说别的小朋友都有,我也想要……不买不回家等等。场面是失控的,父母妥协了,想着没多少钱就买了吧。
这样做是没有给孩子设边界。后果,孩子学到的是只要是我想要的家长就得给。孩子长大了不会考虑父母是怎样赚钱的。
处理方式二:家长很生气,我们家没钱给你买,一顿谩骂……孩子在强权之下妥协了。这样后果是让孩子有羞耻感,把花钱等同于犯罪,长大了就算赚到再多的钱也不敢花钱,做金钱的守财奴。
正确的姿势:这物品是需要的,还是想要的。如果是需要的家长出钱,如果是想要的,看看我们的预算是否够买。
预算来源:长辈给的零花钱,和自己赚的钱。
和孩子讨论周边的经济环境,哪些商店是提供我们生活中的需要品,哪些商店提供的是我们想要的商品。
目的:1,培养孩子分清什么是需要的商品,什么是想要的商品。
2,培养孩子的企业家精神,不管孩子将来长大了是否要自己创业,对金钱都有驾驭能力。
这又让我想起上次学习拆《断舍离》的时候:
断:在源头解决问题(分清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想要的)
这里我总感觉差了点啥,是的预算。如果加上预算就更完美了。
我们毕竟不是要过苦行僧的生活,从严格意义上只接收需要的物品,我们生活里的太多都是我们想要的。如何平衡“需要和想要的关系”?预算是最好的方法。
在需要之外,想要的只要我们的预算可以承担就OK了。
A2:
1,和孩子讨论周边经济环境,哪些是提供我们需要的商品,哪些是提供我们想要的产品。
2,把孩子的零花钱独立出来。
3,制定孩子赚钱计划(这里面的知识在后面才会讲到,暂时还没学到)
4,孩子的必需品父母承担,孩子想要的商品有以下几种获得途径:
a:小额商品孩子从预算里支出(每个月不得超出三次,每次不能超出预算的5%)
b:大额商品比如,孩子想报钢琴课孩子承担10%,家长承担90%。
这样做孩子才会珍惜每次的学习机会,因为里面有她自己的成本。
让她知道每次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后果。
今天早间学习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