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立下 Flag,开启学习《唐诗三百首》计划的第13首,作者是唐代大诗人王维。
老习惯,广查资料进行学习,力求读通读透,然后背诵。这首诗,有说是王维归隐前出差途中所作,描写了所见景色和心中感想。有说是归隐之后的作品,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诗句自然清淡,绘声绘色,静中有动,托物寄情,韵味无穷,令人读了还想读。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翻译
进入黄花川游览,每每都去追逐那条青溪。
溪水随着山势,百转千回,经过的路途,却不足百里。
水声在山间乱石中喧嚣,山色在深密的松林里幽静深沉。
水草在溪水中轻轻摇荡,芦苇清晰地倒映在碧水之中。
我的心一向悠闲,如同清澈的溪水淡泊安宁。
但愿我能留在溪边的盘石上,在垂钓中度过我的一生。
注释
言:发语词,无义。
青溪:在今陕西勉县之东。
黄花川:在今陕西凤县东北黄花镇附近。
趣途:趣,同“趋”,指走过的路途。
菱荇(língxìng):泛指水草。
葭(jiā)苇:泛指芦苇。
澹(dàn):恬静安然。
磐石:大石。
将已矣:将以此度过终生。
赏读
这是王维很有名的一首山水诗,开头四句对青溪作了总的介绍,这一段路程虽长不及百里,但溪水随着山势盘曲蛇行,千回万转,颇为蜿蜓多姿。
接下来的四句很自然地展开了对所见画面的描绘,“移步换景”写法让景色栩栩如生,仿佛画卷般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瞧,当溪水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时,水势湍急,潺潺的溪流声忽然变成了一片喧哗,像调皮的孩子在笑闹。“喧”字多么形象生动。
当它流经松林中的平地时,这青溪却又显得那么娴静、安谧,几乎没有一点声息。澄碧的溪水与两岸郁郁葱葱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调特别幽美、和谐,仿佛一位老人在淡淡地回首悠悠岁月。
这一联中一动一静,以动衬静,声色相通,极富意境美。但我觉得这里更主要的是为了突出静,因为这与作者后来表达的归隐的心境相吻合。
再看,当青溪缓缓流出松林,进入开阔地带后,又是另一番景象:水面上浮泛着菱叶、荇菜等水生植物,微波荡漾,摇曳生姿;再往前行,却见水面清澈碧透如明镜,倒映着岸边浅水中的芦花、苇叶,天然生色,美丽清新。
这一联中,“漾漾”描写水波微动时的样子,“澄澄”则展现出水面平静时的景色,也是一动一静,极为传神。
诗人笔下的青溪,既喧闹,又沉静,既活泼,又安详,既幽深,又素净,生意盎然,令人心生欢喜。
其实,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青溪的这种景色并不是非常特别,可为什么在王维的笔下就显得如此魅力无穷呢?估计是因为青溪的素淡景致正好贴合了王维恬淡的心境,犹如“情人眼里出西施”吧?哈哈哈~
最后四句则是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表达了自己归隐的心境。“垂钓将已矣”,最后一句借用了东汉严光垂钓富春江隐居的典故,这个典故被应用得很多,比如说苏轼的“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整首诗自然、淡雅,写景抒情均不刻意为之,看似不着力,读来却韵味隽永醇厚。
我最喜欢的一句是“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绝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