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醒之空
图| 网络
就是这个老头。
他的名字叫戴建业,华中师范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今年62岁了。
这位老教授有些另类,讲古诗词总是思路清奇,因此他的课不仅无人缺席,反倒不提前预约的话,连个蹭课的位子都没有。
且来看看他讲课时样子,全场基本都是一片哈哈哈哈哈哈:
“那个鬼汪伦走了狗屎运了,李白的一首诗让他流芳千古了,后代人谁都知道唐朝有个农民叫汪伦。”
“李白他老人家牛的很,总觉得自己有股子仙气,他其实是个挺搞笑的人,他一直以为自己是政治才干,在四十岁那年接到了唐玄宗的诏书召他进京:“哇!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看这德行就知道当不了官。”
“对唐玄宗我们要宽容地理解,他雄才大略,有钱,懂音乐,会写诗,而且又是皇帝,当了20多年才开始腐败,要是我在那个位置,我估计5年就腐败了。”
“唐朝每个诗人都自我感觉良好,都很牛。连杜甫那么老实巴交的一个人都“牛”得很,以前我以为他写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夸别人,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在夸自己。”
真不愧对学生封的美名“教授中的泥石流”啊!能把古诗词讲得如此生动的人,真不多见,毕竟在一般的认知里学习是件挺严肃的事。那么,我们常说的治学严谨和有趣,究竟是不是对立面呢?
戴教授自己就给出了答案:“大家在网络上看到我以幽默的方式讲述盛唐诗歌,觉得很好玩,误以为好玩就能学好诗歌。其实不是这样,讲课不是瞎好玩,每一个幽默调侃都能在诗歌里找到历史依据,课堂上的那些解释不是我为了好玩而凭空捏造的。”
戴教授的有趣,恰恰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这里指的文化自信,不仅是广义上的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还包含狭义上对于“人与知识”二者关系的平等态度。
在戴教授眼里,李白、杜甫不再是常人眼中仰望出颈椎病、高高在上的诗仙诗圣,而是他的老相识,是一起侃大山的老李和老杜,他们通过诗歌维持友谊。不曲意解读,更不神化放大化,反倒更能将诗人真实而动人的形象展现在后世人面前。
这同时也是给予诗词文化最大的尊重——他并不热衷于以它们武装自己。不利用就是一种保护,至于调侃名流大家,只是形式而已。
他将诗词这种作用于人心的艺术形式,以人心的方式报之于人。
如何保持人与知识之间的“独立性”?戴建业教授无疑给了我们一个最独特,也最直观的答案。
难怪人们说:“如果能上戴教授一堂课,真是人生幸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