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小学生就像刚出生的小树苗,他们对学校生活充满好奇,不知道四季的规律,也很容易受“风雨”的侵袭而迷失向上生长的方向。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三岁看大,八岁看老”,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态度、表现和小时的生长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不然“孟母三迁”也不会广为佳话而千年不倒了。
作为老师,我的做法是:用心育人,以身作则,注重细节,不放弃每一次教育的机会。诚然,班主任的工作繁多而琐碎,纵使有精益求精的心也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刚上一年级,他们还很小,有太多的不懂,但作为班主任老师强加给他们的大多是“压迫”。也许孩子的世界里只有自己“想不想”,没有对与错 ,没有该不该。不断地劝自己耐心耐心再耐心,即使孩子用天真懵懂的眼睛看着你,还是要耐心地用爱心感染他们,慢慢引导,试着让他们体谅别人,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一)爱推人的小孩
那天,周子豪在操场上准备做操时,被旁边三班的一个男生无故推了一掌,周子豪当场摔倒。我和三班的班主任朱老师都看到了这一幕,无语般瞪眼对视,表示不可理解。小朋友就是这样,做什么事没有缘由,冲动使然,也不知道什么是克制,只知道所谓的“好玩”。
周子豪也是一个喜欢推人的小朋友,前两周,就因为推搡,他把我们班周梓洋的右手推得脱臼了,崩溃的是我说了半天他似乎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后来,他可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脸上明显没有那么嚣张,但却没有表现出知错的那种愧疚心情。这一次,当我从地上扶他站起来的时候,他哇哇大哭,泣不成声。我连忙看了看他的手掌,有点擦破的痕迹,轻轻问他:“疼不疼?”他只是哽咽得连忙点头,已说不出话来了。我又给他吹了吹,安慰了一下他。
后来,课间操活动结束,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说起上次他推周梓洋的事情,他显然已经知道推人不对了。
从这件事来看,老师对孩子的引导需要耐心,需要长期关注,需要等待时机恰当地进行教育,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没有亲身经历,对于懵懂天真的小朋友,一般今天听了明天忘,再多的苦口婆心全然是白费力。
(二)就餐习惯养成记
每天中午班上有23个同学在学校食堂就餐,都是排着路队去的:排队洗手,排队拿餐具,排队取饭。吃完饭后,我们的要求是有序把盘子的剩饭剩菜倒入收纳处,餐具放在指定的位置整齐放好。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这样的问题,如插队,抢餐具,吃饭时打闹,用餐完后桌上留满残羹饭菜,还隔餐具摆放位置很远的时候就开始“砰砰砰”仍勺子了。这些行为,如果不及时纠正,怎么能让他们成为文明有礼的好学生呢?我的做法如下:
首先,利用放学前的时间或中午读报的时间,对这些行为及时进行强调和引导。这点做完,班上一部分听话懂事的小朋友就会在第二天就餐时改掉一些“毛病”,但仍然还有没做到位的地方。
其次,平时在就餐时细心观察就餐习惯好的同学,待放学时提出表扬,并奖励贴纸。被表扬的同学满脸兴奋和快乐,并会乐此不疲地积累贴纸。(我承诺的是只要积满50个贴纸就可以兑换一个小礼物。当然,只有表现好才能获得贴纸奖励。不仅仅是指就餐,如上课表现、课间表现、劳动表现等都可以奖励贴纸。)而,等下次我再观察同学们的就餐礼仪时,可以看出,一大半同学已经改掉插队、吃饭时打闹、乱扔餐具等坏习惯。
当然,百密一疏,小朋友人太多,我不可能每个细节都观察到位,因此在此环节充分发挥“监察小组”的作用,让他们每天吃完饭后告诉我“监察情况”,根据监察情况并给予处罚奖励。值得注意的是,监察小组的奖励一定不能忘了,奖励可以鼓励他们的行为进而持续他们的行为。这么一来,除了自觉的那一部分同学可以做到文明就餐,另一部分不那么自觉或者说不知觉的同学,一半为贴纸、一半为避免被“监察小组”发现“作案踪迹”而乖乖“妥协”,变成“文明”的一员。此招一出,班上仍有一两个“恐怖分子”,一来对贴纸没想法,二来对老师的惩罚也没记在心上,更加不忌惮监察小组员的恐吓,为此我也是伤透脑筋。不过,我还有第三招。
再次,让班上的“恐怖分子”在就餐前整理队伍,给他们管理班级的权力。平时他们都是被其他同学“举报”,现在他们也可以规范他人、向我举报他人了,他们做得心满意足,心花怒放。待他们整队到食堂,已坐下来开始吃饭了,悄悄走到他们身旁,对他们的行为及表现提出鼓励和表扬,在此基础上稍稍提一下意见,如:陈俊瑞,你今天表现真不错!队伍非常整齐,刚刚食堂阿姨都夸了我们班了,这都是你的功劳啊!郑老师要特别表扬,待会儿你吃完饭来办公室领一个贴纸。等他吃过饭,兴高采烈来领贴纸时,还要表扬他,并鼓励继续做好。再说点如果之类的话,例:如果你能站在队伍的旁边而不是队伍的最前面,这样,你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哪一位同学站得好,哪一位同学站得不好了。
最后,在就餐礼仪为主题的班会上,专门挑一些平时就餐表现好的和表现一般甚至是较差的同学上台来展示,让其他同学观察他们是如何排队,如何走路,如何就餐等行为,并让同学们指出谁做的好,谁没做好。并和大家一起讨论,怎么样做才算做得好。小朋友的观察力可谓惊人,他们不会辜负我对他们的希望!接着,再请那些就餐表现差的同学上台再展示,他们表现都很好,没有一个表现不好的,然后带动大家一起表扬,并适时进行引导:“原来李佳悦和汤雅玲同学是可以做得那么好的,那我们平时就餐时就该拿出今天的表现,同学们一起监督他们,看他们能不能每天都做得像我们刚刚展示那样。你们有没有信心?”在那种情况下,他们当然说自己有信心。确实,他们的就餐行为大有改变,这个让我很欣慰。
通过班会,全班交流,公平公开,并不是我一堂言,一味的威慑,大家一致批评或表扬,不仅加深了对就餐礼仪的认识,也在某种程度上增进了全班的情谊。这里的教育和单独教导有区别,班会它有氛围,能在心里上给孩子疏导,让他们明白,在集体生活中就得有集体的看法。在那么多人面前受表扬,或知道那么多人关注自己,那么,他们的做法会更积极更向上。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更何况还是那么稚嫩的孩子呢?记得我还没做老师之前就看到过一句话:有爱就有一切。有爱学生的思想,自然会有相应的行动和措施。我相信有心就会有收获。生活是本大书,我每天在认真阅读,从中感悟,从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