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文化
陈林
一、玄虚的文化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而灿烂的文化。从万里长城到四大发明,从张衡的地动仪到祖冲之的圆周率,祖先们留下的文明足以令后辈子孙骄傲自豪。然而不幸的是,这种在对祖先业绩的崇拜中衍生出的本土文化自豪感不仅未能产生出多少催人上进的创造精神,相反,在现实中却常常事与愿违地成为麻醉世人神经的烈性酒精,让有些人辄饮便醉,一醉即飘飘然如自我膨胀的气球,感觉自己好象已经飞上天空,比别人的飞船还要飞得高似的,借着酒劲儿摇摇晃晃,趾高气扬地撒酒疯,学着阿Q故弄起玄虚来,一边打着哈欠,一边指着别人的老脸唾沫横飞地嚷道:“呸!妈妈的洋鬼子算什么东西!我们先前比你还阔……”于是,提起八国联军有人便义愤填膺:“凶什么凶?他们枪炮里的火药还不是中国人最早造出的……”谈到国足失败有人就暴跳如雷:“笑什么笑?足球最早起源我国,高俅踢球时你们还是未开化的蛮夷呢……”
二、潇洒的文化
近年来文化不仅在各种层次的读书人那里潇洒地走了一回,而且悄悄地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生活中充塞着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的文化。但人们对文化的崇尚有些过了头,使它似乎成了哪里都可以顺便涂抹的万金油。所有的事物仿佛都到了要用文化来包装的时代。文化人自不必说,在社会各阶层中,农民想脱贫,工人怕下岗,领导干部出国忙,谁都需要文化,谁都离不开文化。各行各业都在为上层次而大炼内功,都在强调自己的“文化品味”和“文化内涵”,都积极地想和文化联姻,做梦都想生出个文化金娃娃。政府搞“文化工程”,时时“送文化下乡”;企业搞“企业文化”,天天“文化搭桥,经济唱戏”;生意人也在讲商业文化。可以说如今衣、食、住、行都有自己的文化讲究——卖穿有服饰文化,卖吃有饮食文化,造房有建筑文化,连旅游也讲究“文化包装”,真可谓是文化满天飞。
三、泛滥的文化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表征,也是使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原生态物质(包括原始人)的一个显著标志。因而,自有文明社会以来,文化便作为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一种时髦,自然而然地成了人们追求的目标。
中国向来就是一个崇尚文化的国度。向往文明,追求文化的传统自古有之。不论是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古代,还是经济和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追求文化的传统可谓代代相传,薪火不烬。从孔乙己身上片刻不离的那一袭文化长衫,到现代人衣兜里贴标签似插着的数量不同的钢笔,从“文革”红卫兵胸前的像章到胳膊上的红袖标、手里的红宝书,从改革时期人们孜孜以求的学历和文凭,到如今新新人类手中的商务通、掌上电脑、iPhone6s,都显示出不少的文化意味。曾几何时,那个我们曾经狭隘地把文化等同于读过几年书会识字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稍有见识的人们如今都在忙于进修和提高学历,各种学校都在大规模扩招,各种各样的文凭象雪片一样撒向社会的每一角落,仿佛一阵风雨后从泥土里噗嗤噗嗤蹦出的许多豆芽菜,拥挤着充塞在天地之间。于是,假文凭来了,戴着文化面具的各种骗子也来了,在都市的大街小巷,文化骗子们和假文凭广告一样大摇大摆地招摇过市,成为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泛滥成灾的奇特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