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畔的“非遗”,一朵绒花“开”在了针尖上

大多数人都知道“蜀绣、湘绣、粤绣、苏绣”被称为四大民秀。除了四大名绣外,上海也有独特的刺绣技艺“绒绣”,现已被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绒绣是一门舶来技艺,原流行于欧洲。14世纪,德国农民的服装和壁毯上,有根据织物经纬线排列,计算针数绣成的图案。它的原料和工艺与绒绣已十分相似。16世纪,欧洲出现一种专作刺绣底子的麻布,在底子上用绒线逐针绣满,便成了绒绣。

上海开埠后,外商、传教士将西方绒绣传入上海,绣娘们学着在特制的网眼麻布上,用彩色羊毛绒绣出各式图案,并融入了苏南刺绣和高桥网花工艺,独具一格的海派绒绣于是应运而生。

绒绣的绣工精良,由于绒线本身没有反光,具有毛绒感,绣品浑厚庄重,其色彩丰富层次清晰,绒彩绚丽,有“东方油画”之称。

绣色”三分,一分技艺,二分匠心。精致美丽背后,往往倾注了绣者们无穷无尽的心血和夜以继日的孤独。一幅绒绣少则几万针、多则几十万针,绒线颜色多达上千种,一个色彩过渡,就需要十几种颜色。

要想使绒绣在视觉和触觉上达到统一,对绣者的视力和下针的精准度都要求极高。刺绣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修行,一旦入行几年或者几十年都得与绷价为伴,以针线为友。

绒绣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是上海高桥许多家庭赖以生存的技艺。随着时代的变迁,已面临人才断层的危机,绒绣技艺要想全面掌握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没有那么好的耐心了。这也是绣者们感到焦虑和无奈的原因。

一缎绣布,几回寒暑;方寸时间,大千世界。绒绣,绣下的是一代人的青春年华,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智慧和美感。愿岁岁织锦绚烂,一如这年年的春暖花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中国刺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中国是世界上发现与使用蚕丝最早的...
    晓寒深处明月人倚楼阅读 1,728评论 1 11
  •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外婆家位于黄浦江和长江口的水乡古镇,承载着千年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镇 - 高桥,镇以桥得名。两...
    Luisezhou阅读 1,388评论 0 2
  •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是这本书的简介,也是核心向要表达的思想... 丈夫詹姆斯,怎么...
    葉藏阅读 534评论 0 1
  • 我一直说自己喜欢写作,当然这句话是有依据的,从上个学期开始到现在我已经写了一篇快九万字的长篇小说,虽然剧情上乏善...
    司铁阅读 239评论 2 0
  • 今天理完发,信步走到了西苑,习惯性的走进了一亩园小街。 沿着小街往里走,一路无人,再走,就踏上了瓦砾遍地的垃圾堆。...
    路雨飞飞阅读 547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