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在图书馆花两三个小时,终于看了上学期写作课老师反复提及的刘庆邦《到城里去》。上网搜,有太多理解,像考试那样最符合标准答案的是“现代化过程中的农民身份焦虑”,不过我不想谈这个,谈谈假想敌吧!
我们大多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己是主角,觉得自己的光辉万丈,孰不知别人也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里,哪有那么多的心思和时间来注意你呢?
宋家银,听来名字还不错吧。这个一直在与人攀比的乡村女人,她过分要求了生活,生活也嘲弄了她。估计攀比一词并不适当,攀比是有着互相竞争心理的,然而文中的宋家银建立了太多的假想敌,高兰英,房民燕,大嫂……她要住得比他们好,吃得比他们好,用得比他们好,丈夫工作也得硬撑个工人身份,孩子一定要考个大学……可最后呢?翻盖的平房被人家二层楼房超了,买来炫耀的自行车在房民燕父亲的吉普车前她又被比下去,丈夫从临时工被她逼到郑州、北京拾荒养家扶口,儿子被逼得复读高考前夜出走……所以她得到了什么呢?她一直在和人家比,然而人家并没有得罪她,也丝毫没有看不起她想和她比的意思。
大概最可悲可怜的是,你努力活得比别人好,费劲心思和别人一绝高下,结果发现他人从头至尾完全没有和你比较的意思,甚至从未注意过你。
假想敌太多了,把自己也活得累了!得不偿失。哪有那么多的事儿啊!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眺望别人的世界,不是为了一较高下,而是看不同高度,了解不同的活法,可以欣赏,可以学习,但是不容过多评价。
深夜第一晚鸡汤,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