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你大概和我一样,已经被鹿晗和关晓彤的恋情,以及他们的“宣言体”刷屏了。这也是这几年中国网络中频繁出现的一个现象,不知为何,所有的人就开始抓住一个梗不断的刷,模仿,戏拟,然后这个梗又突然的悄无声息。为什么会有这种问题?我们如何对待这样的网络流行语及其背后的文化?
网络虚拟社区和论坛等崭新的交际手段中,由于一些时事热点或社会焦点问题的促发,网民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或改造出一些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匠心独运的表达方法。这些由网民所创造并得到其他网民认可、接受和高频使用,在一定时期内盛行于网上的字、词、句等就是网络流行语。其衍生主要是由于一些重大社会事故、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的激发和点燃。
一个新的网络语一旦产生,如果足够贴切新奇,表现力强,必然会被海量的网民疯狂复制,就像病毒一样,不断地自我复制、仿拟,同时产生一系列的变体,将一次次的网络狂欢推入高潮,然后在时间的大潮中,大浪淘沙,这些词语或去或留,生命力的长短取决于其表现力和交际值的强弱等等因素。网络流行语衍生与传播的三个最重要理据是解构主义、狂欢化和模因论。
(一)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是从结构主义阵营而来的,并在对结构主义进行否定、反洁、驳难、叛逆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哲学、文化和文学批评理论。解构主义在巴尔特、拉康、福柯、巴赫金的理论中己初露端倪,但真正确立这一理论的是法国哲学家、符号学家、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雅克·德里达(1930一2004)。德里达及其所代表的解构主义一直饱受争议,是“哲学中的非哲学想”(a7。但毋容置疑的一点是解构主义始终以颠覆形而上学,叛逆话语霸权,质疑任何权威,否认一切中心,反对恒定意义为终极目的。
解构主义的这些理念己然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己经深入到人们的潜意识当中,网络流行语的衍生与传播中,处处是解构的“幽灵”。网络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权威和精英的挑战和解构。原来少数人拥有的信息和资源,现在通过网络和各种其他媒体,瞬时到达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公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可以通过网络媒介对社会上发生的任何事情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只要内容充实,只要形式优美,就能广为网民接受和传播。2010年,因为天气、市场、供求等原因,大蒜价格飞涨,赶超鸡蛋甚至猪肉价格,网民谐音衍生“蒜你狠”,激起新一轮的网络狂欢,类似“三字经”纷纷出现:豆你玩、糖高宗、姜你军、葱击波、油你涨、苹什么、辣翻天、鸽你肉,一直延续到日本核泄露事件后食盐价格飘升的“盐王爷”,后来随着市场的调节,蒜和姜的价格下降,菜农利益受损,又出现了蒜你贱、被姜军的狂欢化语言。这是民众对通货膨胀、食品涨价、政府调控的讽刺,是对权威的质疑,与狂欢节的脱冕异曲同工。
解构不仅仅是怀疑、批判与否定,网络在解构和颠覆的同时,也在建构,建构一个更加合理、民主、坦率、随意、和谐的新秩序,不论建构的结果如何,至少饱含对这种新秩序的向往和追求。
(二)狂欢化
米哈伊尔·米哈依洛维奇·巴赫金(Mikhail M. Bakhtin } 1895一1975)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狂欢化理论是巴赫金整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是用来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拉伯雷的作品的,是一种文艺理论。巴赫金对狂欢化理论的全面论述主要集中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与《弗朗索瓦.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两本专著中,尤其是后一本书,是对狂欢化理论的全面阐释。
巴赫金认为一切狂欢节式的庆贺、仪礼、形式的总和就是狂欢式。狂欢式的世界感受包括四个范畴:第一:取消等级以及与它有关的各种形态的畏惧、恭敬、仰慕、礼貌等等,亦即由于人们不平等的社会地位等(包括年龄差异)所造成的一切现象。第二:人们之间的任何距离就不再存在,随便而又亲昵地接触。第三:俯就,随便而亲昵的态度,应用于一切方面,狂欢式使神圣同粗俗,崇高同卑下,伟大同渺小,明智同愚蠢等等接近起来,团结起来,订下婚约,结成一体。第四:粗鄙。狂欢式的冒读不敬,一整套降低格调、转向平实的作法,如插科打浑、洁秽语、摹仿讥讽等。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网络触角无处不及,草根文化不断解构精英文化的今天,狂欢化己经成为现代网络的表现方式,是现代人的一种价值观念,是新兴一代的话语体系甚至是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在网络的现代人,几乎每天都以网络为广场在狂欢,现实的平凡生活和网络的狂欢生活,互相补充,并行不悖。可以说,网络流行语的衍生与传播过程就是网络流行语解构精英和权威的狂欢化过程。网络流行语的狂欢化除拥有狂欢节的基本特征,比如全民性、自由性、宣泄性、两面性等以外,还有下列不一般的特征。
1. 跨时空性
网络的狂欢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所以狂化显得更频繁,更像一个生活的常态,因为每天都有这样那样的事情发生,于是这里的表演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场。可以说网络狂欢的时间因素不再成为局限了,几乎每天都在狂欢,地点限制也没有了,因为虚拟的网络平台让距离不再成为距离,这是全国的狂欢,甚至是全球的狂欢,网络为所有人搭建了一个没有边缘、不散场的广场,参与人是所有网民,只要你有时间有兴趣,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网络的交流、讨论、声讨、搜索甚至是谩骂和攻击中来。
2. 解构性
从上述狂欢化的四个范畴能看出,狂欢化的核心是脱离常规生活,是“反面”生活,是一种长期压抑、压迫下情感的宣泄和释放,是对专制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融,是对高贵的降格,是对主流文化、权威文化、精英文化的解构,是一种颠覆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事方式,是民间话语的开掘和放大,是自由、平等、和谐精神的张扬,是对动态、多元、开放、发展的呼唤。络狂欢中的加冕和脱冕,在于一个个草根英雄的出现。网民可能因为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件事、一张照片、一个视频就被加冕,成为广场的英雄。
3. 幽默化
狂欢节上的笑是普遍的,是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是针对崇高事物,是指向权力和真理的交替,是指向世界上不同秩序的交替。笑涉及交替的双方,针对交替的过程,针对危机本身,这是深刻反映着世界的笑,是无所不包的笑。网络流行语中也包含了这样的笑,流行语之所以能广为流行,就是因为不仅有内容,更有喜闻乐见的形式,有幽默化的倾向,有插科打浑,有讽刺摹拟。生活在重压下的网民,需要一些轻松幽默去缓解压力,迎接新的挑战,于是网络的狂欢成了最好的宣泄。遍观历年的网络流行语,莫不如此。
(三)模因论
1976年,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出版《自私的基因》( The Selfish Gene)一书,首先提出“模因(meme) "这一概念。在道金斯看来,正如基因(gene)是人类遗传进化的基本单位一样,模因是文化进化和传播的基本单位,究其本质,模因是一种复制因子〔Iz7,是借用达尔文生物进化的理论来解释人类文化进化的一个新的理论视角。该书出版后,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模因论(memeties)从此成为一门新兴学科。道金斯认为一个模因要想得到成功的复制和传播,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是长寿性(longevity),指的是模因必须在口头或书面流传的时间很长,模因存在的时间越长,被复制和传播的可能性越大。第二是多产性(fecundity),指的是成功的模因必须保证自己不断得到复制,越受欢迎的模因,被复制和传播的速度越快,范围越广。第三是复制忠实性(copying一fidelity),忠实指的是成功的模因在复制过程中必须保留原有模因的核心或精髓,否则,就是模因变异,被其他的强势模因同化、吞并。当然,忠实性可以是原原本本的复制,也可以是形式变而内容不变,或者内容变而形式不变,这又涉及到模因复制和传播的两种方式:基因型传播和表现型传播,简而言之,就是重复和类推两种传播机制。
Francis Heylighen详细划分了模因复制传播的四个阶段.
1.同化(assimilation),指的是模因有意或无意地进入个体的视野,被个体所发现、理解并接受的过程。模因一旦在个体的思想里留下印记,不管深浅,就使得个体成为模因的宿主(host),在未来的日子里,宿主就有将模因传染给别人的可能。
2.记忆(retention),指的是模因在宿主记忆中保留的时长。保留的时间越长,模因传染的几率越大,传播给别人的可能性越大。不是所有的模因都能存活下来,模因之间优胜劣汰,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模因由于其容易理解和记忆,存活下来的可能性更高。
3.表达(expression),指的是模因被宿主传播前,转化为宿主所能感知的有形体。表达最常见的方式是演说和交谈,其次是图文以及言行举止。表达的方式可以是刻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比如名人的言行举止,往往在不经意间引领时尚,所谓东施效肇,就是这个原理。
4.传播(transmission ),主要指模因从一个宿主到另一个宿主之间的流通和传染过程。模因传播的方式很多,所有的模仿手段都属于其传播方式;传播的载体有声音、文本、或电子媒介。演说时,通过声音传播给受众;阅读时,通过纸质材料或电子媒介传递给受众。
从上述简介不难看出,模因是模因论的核心观念,而模仿又是模因的精髓,因为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说,只要发生广义的模仿过程而得以复制和传播就是模因,这些理论是网络流行语衍生与传播的重要理据。在网络上,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都可以成为模因,被广大的网民疯狂的模因复制,在一定的时间内,大量传播。
模因有好有坏,传播的能量有正有负,优秀的强势模因会淘汰低劣的弱势模因,但是强势模因不一定就是优秀的模因,所以在模因传播中,固然会遵循自然界优胜劣汰的进化法则,更需要网络语言研究者和管理者去引导和规范。
网络是一种特别的生态体系,网络是现实社会的延伸,是对现存权威和中心的解构。网络流行语是某一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在语言中的映射,因为一些当下发生的社会热点或新闻事件,网民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或改造出一些独特的字、词、句等表达方法,其他网民理解并接受,成为强势的模因,在网络上疯狂的复制,构成一次又一次的网络狂欢。解构主义、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以及模因论是网络流行语衍生与传播的三个最重要的理据。
网络流行语的衍生与传播过程其实就是平民利用网络这个平台解构现存权威体系,不断疯狂模因复制的狂欢化过程。狂欢就其意义来说,是全民性的,无所不包的,所有的人都加入到亲昵的交际在狂欢中,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相互关系。在网络信息技术触角无处不及,草根文化不断解构精英文化的今天,解构、模因复制、狂欢化己经成为现代网络的表现方式,是现代人的一种价值观念,是新兴一代的话语体系甚至是他们的生活方式。网络狂欢化同样具有狂欢节的全民性、自由性、解构性、宣泄性、两面性和幽默化等特点,同时因其跨越时空,席卷全球,使得网络的狂欢更频繁、更持久。生活在网络的现代人,几乎每天都以网络为广场在狂欢,现实的平凡生活和网络的狂欢生活,互相补充,并行不悖。网络的狂欢有着巨大的能量和力量,要因势利导,发挥其积极一面,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贡献,同时要抑制其消极一面,将破坏力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