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小猪》


这本书是妹妹送给崽崽的

最初我和崽崽只是认为这是一本童话故事

直到最近把它读完

才明白妹妹的用心良苦

就算只看单纯的故事

它们也被写得那么精彩

总能碰触到读者心灵深处最柔软的角落

是因为它们是开放的接纳的,总能承载人们幽深的情感和思考

是因为它们不敷衍读者,每一笔铺陈、每一处描写,都有用意和价值。

让孩子和大人都能找到共鸣。

对于家庭的变故,不管怎样都给我和崽崽的内心世界带来了无法言说的伤害

这本《平安小猪》属于我们这个时代

更适合当下的我们。

《平安小猪》是罗琳在心里酝酿了九年的故事,其灵感来自她的亲身经历。

儿子大卫很小的时候有一只小猪玩偶,但总是忘了到底放在了哪儿。很多次大卫准备睡觉时发现小猪不见了,全家就要上上下下搜寻一番。罗琳担心小猪早晚会被弄丢,于是买了一只一模一样的玩偶小猪,把它藏在了柜子里。

一天,三岁的儿子在柜子里发现了那只新的小猪玩偶,一开始他有点疑惑,但随后便很自然地把它认作原来那只小猪的兄弟,并接纳了它。罗琳不禁思考:与被主人倾注心血的玩具不同,那些被作为替代品的东西会有怎样的感受?

她捕捉到孩子对玩具投入的情感,“我认为玩具们被赋予了某种魔法。它们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个样貌,但我们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将其重塑,赋予其我们个人化的、心仪的个性特征。”

2012年,罗琳开始真正思考这个故事。全家度假时,孩子们在海滩上嬉戏,她则待在大遮阳伞下,拿着本子细细考量所构建的世界和整个故事的逻辑。

罗琳童年时起就非常喜欢雷蒙德·布里格斯的《圣诞老爸》,她的孩子们则对珍妮特和艾伦·阿尔伯格的《快乐的圣诞邮递员》爱不释手。罗琳自己也一直有创作圣诞故事的想法,但她认为,除非自己真正从心底酝酿出一个好故事,否则不会去写圣诞作品。直到小猪的故事出现在脑海中,罗琳发现它与奇迹、希望发生的平安夜再合适不过。

故事讲述男孩杰克弄丢心爱的玩偶小猪嘟嘟,嘟嘟是杰克最好的伙伴。因此当嘟嘟意外消失,杰克拼尽全力想要找回这位昔日的伙伴。可他却只得到一个一模一样的替代品——平安小猪。杰克从平安小猪那里得知,有一个办法可以找到嘟嘟,杰克不顾一切前往失物之地——所有人类遗失物品存在的地方,寻找嘟嘟。

罗琳用全书近六分之一的篇幅详细描写男孩杰克的生活背景和成长经历,杰克的每个成长阶段都有嘟嘟的陪伴,小猪身上的味道便是对这些过往最好的记录——蜷在床上的气味、花园里泥土记录的冒险味,还有妈妈和他吻别时身上的香水味。小猪是杰克最好的倾诉对象,小蹄子总能抹去男孩的泪水。你可能会带着对魔法世界的期待打开这本书,但慢慢的铺陈、让读者一点一点共情杰克对小猪的挚爱,才是打开这个世界的钥匙。魔法与现实交汇之处,便是失去。

在一次采访中,当被问到最害怕的是什么时,她的回答是“失去所爱的人”。

罗琳将自己对丢失、失去的感受投放在故事创作中。她将无形的“失去”化作一块块有形的砖瓦,构筑起神秘国度上的小屋与王宫,也塑造了一系列形象丰满、背负着往事与情感的人物。

她为平日里人们可能遗失的东西赋予生命,物品们有性格、有想法:钻石耳环不愿与被狗狗叼坏的网球为伍,一只园艺手套总在弹奏悲伤的钢琴曲,躺在花圃中脏兮兮的玩具兔渴望被人发现……


不仅具象的物体,那些抽象的情感、习惯——拥有辉煌过往、如今迟暮的记忆,那些我们曾渴望并拥有过的——权力、美貌,以及啃手指、挤痘痘等坏毛病——都被赋予生命、形象呈现。

《平安小猪》探讨了失去,同时也彰显了珍惜的意义,让每个读过它的人能更加用心地去感受每一刻的陪伴。失去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打开了一扇门,通向其他无比美好的事物。

在这本书里,罗琳用“激活”巧妙地进行了阐释。并非所有物品都能进入失物之地,人们对物体投入情感,令对方从身体里产生感情,物品才能从单纯的绒布、豆袋、毛团,或者金属、木头、塑料变成更复杂的东西。

有些东西需要好多年才能完全激活,而有时只是一瞬间的事。被激活的那一刻,东西便有了意义,才能真正明白自己的使命。

不论孩子还是大人,在读到《平安小猪》时会不禁想起自己曾经丢失的东西,不管是心爱的玩具、还是生活常物,不管是心底的目标、还是错失的机会,都会牵出一连串属于自己的独家记忆。它们是怎么来到你身边的,现在又在哪儿呢?

有读者说:“《平安小猪》告诉孩子:永远不要失去希望;爱能‘激活’身边最平凡的东西,让它们变得特别,变得不朽。”

“爱”是经典作品永恒的主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紧紧守护的心爱,正如《夏洛的网》中夏洛对小猪威尔伯的爱,《小王子》中的小王子对玫瑰花的爱,罗琳的伟大之处在于,她不止把目光放在故事中唯一的“爱”,而是在杰克与平安小猪的冒险中将这种爱扩展到整个世界。

人们在生命中不断失去——从物品、感情,到关于生命的命题:《爱德华的奇妙之旅》中小兔子爱德华眼看着小女孩莎拉在病中凋零,《夏洛的网》中夏洛在离开时“没有任何一个人陪在它身边”的怅然,《平安小猪》中杰克失去了嘟嘟,就像失去了一切。

在《平安小猪》中,对嘟嘟的爱让杰克义无反顾地踏入未知的危险世界,嘟嘟对杰克的爱又促使他完成了艰难的抉择,看清了内心的迷惘。暗藏在魔法故事里的哲理,其中的深意随着孩子的成长愈发值得品读。

“只是找不到了,而不是真的失去了”的设定也带给人生生不息的希望,使《平安小猪》的基调温暖而积极。罗琳的这个故事写给孩子,也写给成年人:孩子在文字中获取爱的魔法,为闯荡世界积累勇气;而已承受过生活艰辛的成年人,更需要这样的作品守护初心。

比起“哈利·波特”时期的恢宏奇想,56岁的罗琳多了几分经历生活的平淡入妙,人生的阅历让《平安小猪》温柔而充满力量。表面上是一个男孩和玩偶小猪的故事,实则暗含了关于现实生活的隐喻,温暖的希望里包裹着面对现实的坚强内核。

罗琳曾说:“比起其他品质,我更珍视勇气,不仅指身体上的勇气……更指精神上的勇气。”她从小写故事,相信自己日后会成为作家。

经历了艰难的异国婚姻后,罗琳带着《哈利·波特》前三章手稿回到英国,住在爱丁堡一个没有暖气的公寓,旁边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女婴。那时的她不得不靠政府的救济金度日。

即使如此,她没有放弃写作。她把女儿放在婴儿车里,带她到公园,等孩子睡着再匆匆赶往咖啡馆,一边照看孩子,一边继续她的写作。

起初《哈利·波特》的出版并不顺利,曾被12家出版社拒稿,1年后才被布鲁姆斯伯里出版公司签下。

《哈利·波特和魔法石》英文版首版封面

这些经历并没有击垮罗琳,她选择了尝试与不断挑战,为世人带来了《哈利·波特》,构建的魔法世界成为无数人心灵的港湾。而在哈利·波特拥有全球无数读者之后,罗琳再一次挑战自己,九年沉淀,用《平安小猪》这部新作把魔法推向新的高度,也让勇气在男孩杰克和平安小猪身上延续。

杰克则为了心爱的玩偶小猪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虽不知前路如何,毅然身穿睡衣、赤脚踏入旅途。他徒步穿过积雪的荒原,没有理会浑身的酸痛和耳边的可怕呻吟,最后与贪婪、渴望吞噬一切的失地魔正面交锋。

罗琳说:“《平安小猪》是一个充满魔力的故事,和《哈利·波特》不同,这里没有魔杖和巫师,这是一个以独特的魔法规则运行的世界。”这里有爱、有勇气、有希望,有对往昔的不舍与怀恋,也交织着渴望与遗憾。

如果说《哈利·波特》是一场想象世界里的奇幻冒险,那《平安小猪》则让孩子在充满变化的现实世界里找到让奇迹显形的密码。感谢罗琳给我们的珍贵礼物,她创作了属于这个时代的儿童文学经典,值得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读下去,并从中获得成长的力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