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大的总结,在同一时期我家老二身上,我就格外的关注,并做出不同的陪伴,希望可以走一定的直路,避免重复哥哥的弯路。所以人家说吗,老大是试验品,老二是改造品。而且很多事情经历过了才会真正认可相信,不然都是停留在别人讲的范畴,不一定会去复制。虽然我还是继续在工作,也还是继续用住家阿姨,但是只要每天回到家或者周末假期,一定是陪小的一起游戏,当然也不会忽略老大,所以我现在更忙!我现在针对小的陪伴主要有几种方式:
1.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放的下手机!现在的人都有手机依赖症,一会儿不拿着不看一眼就觉得哪儿都不舒服,在陪孩子的过程中也一直拿着,时不时瞄一眼。你会发现时间长了的后果就是小孩儿会上来抓你的手机自己看,他们也会逐渐依赖手机;同时他们会吃手机的醋,认为手机抢了妈妈的爱,会叫你或者拉你或者做一些你不想看到的动作来引起你的关注。
2. 不要自以为是,要求孩子按照你的方法玩儿。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己,每个人,包括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东西。有些孩子喜欢玩儿车,有的喜欢玩儿积木,有些喜欢叠高,有的喜欢平行放。大人很多时候会用自己认为对的或者自己喜欢的顺序,方法来指导纠正孩子的游戏。这样会使他很迷惑,也可能会失去了探索的兴趣,创造力有可能会受到影响。循规蹈矩,听妈妈的话就是唯一标准,当然这样的孩子估计读书也会听老师的话;)
3. 玩具区不要放置过多玩具,每次游戏选择一种来玩儿。当选择过多的时候,小朋友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当一次玩儿几样的时候,他专注力会降低。我的做法,当他又想玩儿车,又想玩儿积木的时候,我会和他说,两样都很好玩儿,也都可以玩儿,我们先选择一个来玩儿,这样玩儿好,我们收好玩具,再去玩儿另一样。你想先玩儿哪一个呢?他会看看这,看看那,都不舍得,不过还是会选择一样,比如积木。这时候我会请他把车子放在游戏格里面,然后再过来玩儿积木。在他玩儿的时候,如果他需要我的帮助,我才会介入来帮忙,不然我会坐在旁边看着他玩儿,只要安全就好,不去破坏他的专注和想象,偶尔会给他鼓励和赞赏。我家老二在17个月的时候就可以独立玩儿15分钟甚至更长。
4. 不要在游戏过程中去打断,哪怕是好心。老人和阿姨很容易进入的误区就是,会在这个时候说:宝宝,要不要吃水果啊,要不要喝水啊, 要不要小便吗?你应该这样摆才对。。。这些都无形地破坏了完整性,这些话也会经常出现在孩子上学做作业的场景中。所以我们不能怪孩子不专心,是大人干扰了,让他们习惯于在一个事情的完成中会被打断,也就养成了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磨蹭不专心的习惯。
5. 遵守承诺。 这点很重要,接着上面的例子,当他玩儿好积木之后,我会带着他一起收拾,并来示范,我们轻轻地把积木放回盒子里面,看看谁收的又轻又快。他一般这种时候都会非常配合来帮忙收拾,并且把盒子放在原处。 我也会抱抱他,表示赞赏和鼓励。接下来就会陪着他玩儿他之前选择放在后面玩儿的车子。“刚刚多多说了玩儿好积木来玩儿车子,那么我们收好积木了,可以一起玩儿车子了!”遵守小承诺很重要,在读书之后更重要。家长容易进的误区就是,快点做作业,做好了休息或玩儿。但是,很多时候,当孩子做好之后,家长会说,还这么早,你再做一套数学题,背几个单词,看一篇作文。。。这时候孩子就会认为,快点做好是种惩罚,爸爸妈妈说做好可以玩儿是骗人的,做好早了要做更多的事情,我还是慢慢做比较好。这种潜意识对他们的行为影响会很大。同时,也会让他们认为承诺并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 承诺不分大小,都应该遵守。做不到就轻易不要说出来。
6. 尽量少说不要XXX,尝试转换成你应该怎样做。如果一定要说不要,那么要告诉他原因,后果,并且告知他应该怎么做。举个我们自己的例子:小朋友在1岁之后,你会发现他特别爱扔东西,这是他感知世界的一个过程。可是有时候扔东西会砸到人,扔到地板上会很响,他并不知道这些会有什么后果。更有甚者,老人或者阿姨会说不要扔东西啊,可是会一边说,一边被打到了还在笑。孩子会很迷惑,觉得你笑了,这是一种鼓励,是一种游戏,很有意思,应该继续做。所以这样的教育是无效的,反作用的。我的孩子也有这样的经历,我会请我父母和阿姨严肃或者离开一下。首先我会告诉他什么东西可以扔,比如球,在哪里可以扔,同时我会带他去看,如何扔。 因为孩子要练习扔这个动作和过程,让他掌握力度,空间等认知和技能。 并且,告诉他,哪些东西应该轻轻放,放在哪里。并且示范,轻轻放是怎么做的,我做过两次之后,会拉着他的小手做两遍,然后让他自己轻轻放,做到了表扬赞赏并抱抱,没有做到没关系,“这次做得比上次好,可以再轻一点”可以拉着他的小手不断练习。 在他做到的时候,一定要立刻鼓励,强化他的记忆,做的不对的时候也要立即指出,事后的提醒会让这么大的孩子没有记忆关联,他不知道为什么你批评他。批评后必须告知应该怎样做是正确的。如果他扔东西在人身上,其实可以反过来扔在他身上让他感受被扔痛是什么感觉,他立刻会明白,这样对方的感觉是什么,并且和他说对不起,这样你会痛,我如果给你的东西应该是轻轻地放在手上。示范过后,让他来练习递东西给你。在下一次碰到他准备扔的时候,你只要提醒,我们要轻轻地放,他就会知道如何做,并且会去轻轻放。
7. 不要永远让他第一名,或者强化第一的重要性。在陪伴游戏的时候,孩子争强好胜很正常,得了第一很开心,没有第一有时候可能还会耍脾气。这个很大可能是因为家长在孩子小时候不断强化第一的重要性,很少让他受到没有第一的挫折,也没有教他如何面对落后的场景。长大之后,他可能会沮丧,钻牛角尖,也可能表面毫不在意,你觉得他到底长不长点心,有没有点上进心等。我家老二目前20个月,在16个月开始就喜欢拉着我们和他一起跑步比赛,我爸妈和阿姨的做法就是每次让他第一,他特别开心。我在的时候,会让他体会不同情况下的成功和落后,然后应该如何面对。第一的时候,我会夸赞他,你真棒!同时也会让他给我这个落后者一个爱的抱抱,鼓励一下。同时,我会和他击掌为他庆祝。下一次会让他落后,他确实开始会不开心,甚至尖叫, 我会抱抱他,等他安静,说你看这次妈妈第一,你应该为我鼓掌,赞赏我的成功,同时你也为自己鼓掌,因为你也很棒,中间没有放弃,一直在追赶, 我们下一次一起加油!然后我们再去跑步,会让他体会先落后又不放弃追赶上的喜悦,同时也会让他去感受领先被超越的心情,同时学会欣赏别人,为别人的成功而鼓掌,为自己的暂时落后而鼓劲儿。家长可能会觉得这么小的孩子哪里懂得啊,其实他们真的很厉害,都明白,可能只是还不太会讲话,不知道如何表达。在每天的游戏中,他了解了成功和落后都是暂时的,不要为一次的成功而骄傲,也不要为暂时的落后而气馁。学会欣赏别人,欣赏自己。我们还在这样的游戏中继续前行。
8. 爱的抱抱是强化安全感的很好的途径。不管是做得好表扬,还是还可以更好时候的鼓励,抑或做错事情批评之后,都请给宝贝一个爱的抱抱,并且可以加上一句:妈妈爱你。中国人情感表露很保守,很多人觉得爱你很难说出口。但是表达的力量是你所难以想象的,他可以创造更多的安全感,让孩子在爱的环境生长,他也会学会爱自己,爱别人。
这些都是老大小的时候没有感受到的,我一直觉得很抱歉,但是时光不能倒流,我只能在现在去做更多,花更多心思,帮他去建立安全感,养成好习惯。我现在每天都会给他爱的抱抱,并且重复妈妈爱你,不断坚持下去,你会发现他也会和你说“妈妈,我爱你”。改变在不断的坚持下发生,质变要在无数次的量变中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