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柳青
人生何其短暂,紧要的那几步又是何其的关键!我们老师作为学生人生路上某一段的引路人,该怎样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
一、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我们老认为自己是在教书育人,其实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一个人的状态对另外一个人状态的影响。与其辛辛苦苦和学生斗智斗勇,非要把他变成什么样,倒不如调整好自己的生活状态,让状态去影响状态。一位教育家说过,只有教师本身有光明,才能照亮学生;只有教师心中有火种,才能点燃学生。一个昂扬向上的老师能影响的学生昂扬向上,一个怨天尤人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恐怕也多是哀声叹气,一个尊重他人的老师会带出一群彬彬有礼的孩子……正所谓哪班的学生像哪班的班主任正是如此。
想起了自己近段时间上课的情况。前几天我由于一些琐事心情不好,所以遇事老爱发火,看谁都不顺眼,一上课就横眉瞪眼,面目狰狞。原本认为我这般厉害,学生定会噤若寒蝉,没想到学生却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这边睡觉的刚叫醒,那边说话的又开始了窃窃私语……我头疼至极,讲课急头怪脑,自然也就好不到哪儿去。学生满脸的迷茫,学得也自然是云里雾里了。
近几天我调整了自己的心情,注意了情绪的把控,上课时眉飞色舞,妙语连珠,和学生互动连连。没想到学生课堂立马气氛火热,学习热情高涨,每节课结束都会高喊:“怎么这么快就下了课!”
这不正是状态影响状态的最好证明吗?
二、要目光远大,放眼未来。
有人说:中国的教育喊的是“素质教育”,行的却是“应试教育”。学生要考学,不应试自然不行,但我们也应看到:当今的中国需要多方面的人才,研究型的少不了,操作型的也不能缺,白领要有,蓝领也要有。况且学生的个性不同,素质不同,自然人生的道路也不会相同,我们何必非要像工厂生产产品一样一个模子刻成呢?孔子弟子三千,也才成才七十二贤人呢,何况你我?所以,别把分数盯得太紧。倒不如和学生分析一下,看他的人生路想怎样走,这样的人生路怎样才能实现,说不定反而能够激发他的兴趣,找准自己的奋斗目标。学生不同学情就不同,不可能人人都考高分。倒不如帮着他们去找路,去规划,去放眼未来,成就适合他自己的人生精彩!
多年前曾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并不好,一度灰心丧气准备退学。但他喜欢修理,我就因势利导,鼓励他在物理上多钻研,如今他已是一个家电销售店的老板,过的顺水顺风,何尝不是人生的赢家?如果我当时只盯着他的分数,恐怕早就把他盯回了家吧!
三、要培养学生好的习惯。 正所谓习惯决定命运。学生学习的不同,其实很多情况下是学生习惯的不同造成的!有了好的习惯,做事就会尽职尽责;有了好的习惯,做事才会事半功倍;有了好的习惯,社会才会秩序井然……习惯也代表着一个国家人民素质的高低,当日本体育场在一场大型体育赛事结束片纸不存时,世界都为之惊叹!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习惯的养成都极其重要,所以,我们平常就要着力培养学生好的习惯。
四、要让学生明白一点:人应该有敬畏之心。
一个人如果没有敬畏之心,上学时他会无视师长,无视纪律,长大后他会无视规则,无视法律,最终他会危害社会,无法无天。这既是庭教育的悲哀,也是学校教育的悲哀!如果是这样,最终教育岂不是给社会培养了一个祸害!想起了前一段闹得沸沸扬扬的“椅砸老师”、“掌掼交警”,不正是“敬畏之心”缺乏造成的吗?
要想搞好教育,道阻且长,要想做好引路人,实属不易。那就让我们且行且学习,调整好状态,掌握好方法,行走在路上吧!